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普及,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家校联动共同育人的目标,必须构建健全的家校联动机制为保障,学校作为家校联动的主导方,应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家校联动途(路)径,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家庭、学校密切配合,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
【关键词】家校联动;途径;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52-02
一直以来社会各届,在家校联动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合格人才中的重要意义是一致认可的。可是要使家校联动落到实处,达成共同育人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代学校要敢于开放办学,要善于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影响。家校联动能有效的拉近家长和学校的距离,为提高家长对学校的关注度,要不断创新家校联动的有效途径,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享家长的“教育资源”,这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好学校至关重要。
一、以制度为保障,确保家校联动高效进行
1.构建家校联动机制。
现代学校既要在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中有家校联动,也要构建家校联动育人机制为家校联动提供保障。学校是家校联动平台的建设者,要以开放的姿态,敞开学校,吸引家长来到学校,欢迎家长走进班级,鼓励家长深入课堂,支持家长参与管理,要求家长参加活动,更要将这一系列举措写进学校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成立家校联动管理机构,确保家校联动的有效开展。
2.出台家委会规定。
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范围、职责、功能、权利、义务等,以班为单位的家长委员会,要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发挥家长理事会的议事、协调、监督职能;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参谋作用,提升家校共育的内涵和质量;发挥家长在开设第二课堂、志愿者、家校联谊活动策划与参加等方面的热情。
二、以理念为先导,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认识
1.共赢理念。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以家校联动为纽带实现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和家庭教育水平提高的双赢局面。
2.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的场所,所以家庭教育是全部教育的根本,一切要从“心”开始,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恒心、自信心、爱心、责任心、耐心、上进心、善心、感恩心、仁心、平等心、诚心等,从而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3.统一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2]。学校作为主导方要为家校联动打造优秀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家长要积极配合,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家校联动活动
国际第44届教育大会颁发的《综合行动纲领》中倡导:“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而言,应该采取措施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3]
1.举办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家校联动的主要路径,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学校更是必不可少。现代技术的进步加剧了人类本性的复杂多样,相互的理解、沟通、合作是势在必行。
2.家访。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重要环节、重要手段、重要途径,班主任同任课老师一道,在每学年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本班同学家访一次。要确定合适的家访时间,要掌握受访学生的家庭成员结构,要了解家长受教育的程度。要与家长、学生面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3.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配合的有效途径,按照家校联动的工作计划,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家长会,每次都要制定详细的方案,既有学校统一的规定动作,又有各年级组和班主任的自选动作。
4.创设亲子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是学校每年上学期的保留活动,每年下学期安排“好家风传承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家长、长辈和学生共同参加。安排学生完成“三个一”家庭作业:帮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说一句亲爱的爸(妈)我爱您。
5.运用“互联网+家庭教育”,创新家校联动路径,高效、快捷地与家长联动起来。
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圆钉、学校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技术平台,整合家长和学校的优势,形成家长与学校的合力,促使家长的素养提高,达成学生的健康成长。
6.创新形式,家长值日。
为了克服“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教学参观日”的局限性,解决班级QQ群、微信群、家校通、和校园等的不足。星期一至星期五,全校所有教学班,均安排一位家长轮流值日,每个班的教室里都安排家长值日位置,家长从早自习到课堂教学一直到晚自习,整天在孩子所在的班级。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劳动,亲身感受孩子学校的教育氛围,亲身感受孩子老师的教学艰辛,亲自感受孩子学习的紧张时光。
7.成立“达人妈妈”“超级爸爸”等家长自愿者服务队,展示家长的综合素质,安排在“劳动节”之前,让家长来到学校进行手工制作、烹饪等各类展示,进行劳动很光荣、劳动有魅力的教育。
8.举办家教培训班。
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家教讲坛”,学校安排专人收集、制作各种家庭教育微视频,让家长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收看,并要求家长在班级优化大师里反馈。设置“智慧父母”、“如何赏识孩子”、“叛逆期孩子的教育”、“心理健康”、“理财教育”、“家长的情绪管理”等特色课堂。
9.开展家校共建活动。
学校隆重组办家校联动汇报演出活动,家长们帮助班级编排节目,并亲自参加节目演出,加深了家校的友谊;开展闲置物品在同学之间互换的“闲鱼处置活动”,树立了环保观念与理财观念,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沟通能力;还开展父(母)子同劳动课堂;为班级捐送课外圖书;举办爱心主题等活动。
10.节日的家校联动。
利用端午节、中秋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学校悉心策划主题活动,进行家校联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母亲节”各班开展有母亲参加的包饺子活动;如“父亲节”开展亲子同游戏活动;如“中秋节”开展常年外出务工的家长同孩子和老师的视频活动”等。
11.办家庭教育读物。
办校报,并在校报中设置家庭教育栏目,让孩子与家长共同阅读,还可以将校报分学生版和家长版,家长版主要采用家长来稿,收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优秀案例,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进行《家庭教育政策汇编》,编辑《家庭教育理论读本》,印制《家校联动共育人手册》,发放《家校联动倡议书》等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促使家校联动深入地开展,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创家庭教育示范校。
学校创设更多的联动途(路)径,与家长更好的沟通,用家长的优势资源支持学校教育,让家长以平等身份参与学校管理,达到双方期待的育人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EB/OL],2015年10月.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颁发的《综合行动纲领》,1994年10月.
[4]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3月.
[5]张建佳.家校合作意义及其路径[R].湘南学院,2017年9月.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创新家校联动方式优化育人环境的实践研究》(XJK18CDY014)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家校联动;途径;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52-02
一直以来社会各届,在家校联动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合格人才中的重要意义是一致认可的。可是要使家校联动落到实处,达成共同育人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代学校要敢于开放办学,要善于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影响。家校联动能有效的拉近家长和学校的距离,为提高家长对学校的关注度,要不断创新家校联动的有效途径,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享家长的“教育资源”,这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好学校至关重要。
一、以制度为保障,确保家校联动高效进行
1.构建家校联动机制。
现代学校既要在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中有家校联动,也要构建家校联动育人机制为家校联动提供保障。学校是家校联动平台的建设者,要以开放的姿态,敞开学校,吸引家长来到学校,欢迎家长走进班级,鼓励家长深入课堂,支持家长参与管理,要求家长参加活动,更要将这一系列举措写进学校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成立家校联动管理机构,确保家校联动的有效开展。
2.出台家委会规定。
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范围、职责、功能、权利、义务等,以班为单位的家长委员会,要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发挥家长理事会的议事、协调、监督职能;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参谋作用,提升家校共育的内涵和质量;发挥家长在开设第二课堂、志愿者、家校联谊活动策划与参加等方面的热情。
二、以理念为先导,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认识
1.共赢理念。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以家校联动为纽带实现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和家庭教育水平提高的双赢局面。
2.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的场所,所以家庭教育是全部教育的根本,一切要从“心”开始,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恒心、自信心、爱心、责任心、耐心、上进心、善心、感恩心、仁心、平等心、诚心等,从而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3.统一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2]。学校作为主导方要为家校联动打造优秀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家长要积极配合,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家校联动活动
国际第44届教育大会颁发的《综合行动纲领》中倡导:“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而言,应该采取措施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3]
1.举办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家校联动的主要路径,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学校更是必不可少。现代技术的进步加剧了人类本性的复杂多样,相互的理解、沟通、合作是势在必行。
2.家访。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重要环节、重要手段、重要途径,班主任同任课老师一道,在每学年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本班同学家访一次。要确定合适的家访时间,要掌握受访学生的家庭成员结构,要了解家长受教育的程度。要与家长、学生面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3.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配合的有效途径,按照家校联动的工作计划,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家长会,每次都要制定详细的方案,既有学校统一的规定动作,又有各年级组和班主任的自选动作。
4.创设亲子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是学校每年上学期的保留活动,每年下学期安排“好家风传承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家长、长辈和学生共同参加。安排学生完成“三个一”家庭作业:帮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说一句亲爱的爸(妈)我爱您。
5.运用“互联网+家庭教育”,创新家校联动路径,高效、快捷地与家长联动起来。
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圆钉、学校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技术平台,整合家长和学校的优势,形成家长与学校的合力,促使家长的素养提高,达成学生的健康成长。
6.创新形式,家长值日。
为了克服“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教学参观日”的局限性,解决班级QQ群、微信群、家校通、和校园等的不足。星期一至星期五,全校所有教学班,均安排一位家长轮流值日,每个班的教室里都安排家长值日位置,家长从早自习到课堂教学一直到晚自习,整天在孩子所在的班级。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劳动,亲身感受孩子学校的教育氛围,亲身感受孩子老师的教学艰辛,亲自感受孩子学习的紧张时光。
7.成立“达人妈妈”“超级爸爸”等家长自愿者服务队,展示家长的综合素质,安排在“劳动节”之前,让家长来到学校进行手工制作、烹饪等各类展示,进行劳动很光荣、劳动有魅力的教育。
8.举办家教培训班。
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家教讲坛”,学校安排专人收集、制作各种家庭教育微视频,让家长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收看,并要求家长在班级优化大师里反馈。设置“智慧父母”、“如何赏识孩子”、“叛逆期孩子的教育”、“心理健康”、“理财教育”、“家长的情绪管理”等特色课堂。
9.开展家校共建活动。
学校隆重组办家校联动汇报演出活动,家长们帮助班级编排节目,并亲自参加节目演出,加深了家校的友谊;开展闲置物品在同学之间互换的“闲鱼处置活动”,树立了环保观念与理财观念,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沟通能力;还开展父(母)子同劳动课堂;为班级捐送课外圖书;举办爱心主题等活动。
10.节日的家校联动。
利用端午节、中秋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学校悉心策划主题活动,进行家校联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母亲节”各班开展有母亲参加的包饺子活动;如“父亲节”开展亲子同游戏活动;如“中秋节”开展常年外出务工的家长同孩子和老师的视频活动”等。
11.办家庭教育读物。
办校报,并在校报中设置家庭教育栏目,让孩子与家长共同阅读,还可以将校报分学生版和家长版,家长版主要采用家长来稿,收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优秀案例,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进行《家庭教育政策汇编》,编辑《家庭教育理论读本》,印制《家校联动共育人手册》,发放《家校联动倡议书》等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促使家校联动深入地开展,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创家庭教育示范校。
学校创设更多的联动途(路)径,与家长更好的沟通,用家长的优势资源支持学校教育,让家长以平等身份参与学校管理,达到双方期待的育人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EB/OL],2015年10月.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颁发的《综合行动纲领》,1994年10月.
[4]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3月.
[5]张建佳.家校合作意义及其路径[R].湘南学院,2017年9月.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创新家校联动方式优化育人环境的实践研究》(XJK18CDY01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