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乙酰半胱氨酸对毒胡萝卜素诱导的HepG2细胞内质网氧化应激凋亡的影响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isha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内质网氧化应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阻抑作用.探讨其治疗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毒胡萝卜素(TC)诱导HepG2细胞,建立内质网应激凋亡模型,用NAC进行干预.噻唑蓝(MTT)、流式细胞仪、DNA梯形电泳检测凋亡率及活性氧(ROS),Western印迹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Caspase-12酶原及ADP聚合酶(PARP)表达.多样本间均数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用2μmol/L TG诱导HepG2细胞0、24、36和48 h,随诱导时间延长,细胞活力逐渐下降;GRP 78、Caspase-12酶原及PARP表达增高;凋亡率逐渐增加.分别是0.7%±0.5%、27.6%±6.3%、29.7%±3.03%和47.9%±3.5%(P<0.05);ROS产生逐渐增加,分别是14.0%±0.5%、36.1%±300%、38.2%±6.0%和48.3%±12.4%(P<0.05);诱导36、48 h后细胞出现典型DNA梯形条带.10 mmol/L、20 mmol/L NAC分别与2/μmol/L TG共同温育HepG2细胞后发现,NAC可明显提高细胞活力;抑制GRP 78、Caspase-12酶原及PARP表达,细胞凋亡率分别降至14.0%±1.3%和11.0%±0.3%;细胞内ROS的产生减至34.7%±0.8%与31.5%±2.9%.结论 TG作为一种内质网特异的钙离子ATP酶抑制剂,能触发HepG2细胞内质网氧化应激凋亡;而NAC作为巯基合成的前体.直接抑制氧自由基反应,阻断内质网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损伤,达到临床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作用。

其他文献
乙胺丁醇(EMB)的初始耐药率与获得性耐药率均超过1%[1].研究发现,在耐受EMB的菌株中,约60%发生embB基因306位点突变[2].因此,该点突变的检测对结核分枝杆菌(MTB)耐受EMB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患者男,20岁.人院前1个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8~41℃,无周期性,时有寒战、腰痛、全身酸痛、乏力.曾在当地诊所治疗(用药不详)未见好转.平素体健,无外地长期居住史及疫区逗留史.体格检查:体温40.7℃,脉搏106次/min,呼吸19次/min,BP 130/60mm Hg(1 mm HE=0.133 kPa).神清,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期刊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占全世界肝炎总数的80%,其中演变为肝硬化者为0.14%~14.2%;而HCV感染后约80%转变为慢性,随后演变为肝硬化[1].在形成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可逆转的早期阶段,准确做出诊断,并加以干预是极为重要的,如能阻断、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的预后。
期刊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1981年我国开始接种同产风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以来,其发病率显著下降,大范围流行的强度也已基本控制[1].根据卫生部疫情公布,近期全国风疹疫情上升较快,2007年2至7周风疹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前2年同期水平.自2006年冬季起,沈阳市风疹发病人数明显增多.现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26例风疹患者的流行情况和
期刊
用D-氨基半乳糖(D-GaIN)诱导建立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病理变化,接近人类肝病的病理特点,因此被认为适合研究人类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病理机制[1].本实验以昆明种ICR小鼠为实验对象,用D-GaIN建立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通过检测IL-18及NO血清浓度变化,探讨二者在肝损伤中的关系、意义及作用机制。
期刊
患者,男,45岁,因发热4d、皮疹2d于2008年2月1日入院.入院前体温最高39.5℃,伴咳嗽、流涕、畏光流泪,2d前白面部出现皮疹,并迅速蔓延至躯干、四肢,无瘙痒,先后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治疗2 d,仍有发热.皮疹增多,转入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否认近期有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期刊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脑池内注射肺炎链球菌诱导幼鼠脑膜炎模型,对照组脑池内注射0.9%氯化钠灭菌溶液.应用反转录(RT)-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脑组织酪氨酸磷酸酶SHP2的表达,观察SHP2蛋白表达与脑脊液TNF-α、WBC计数的关系.正态分布的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Kru
HBV高复制状态是引起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持续活动、发展和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恩替卡韦作为新的抗病毒药,具有起效快、变异率低的特点,我们回顾性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男,34岁,因发热3 d伴皮疹2 d于2007年5月25日入院.入院前3 d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咳嗽、无痰,流涕,畏光,体温最高40℃,2 d后自颜面、躯干、四肢顺序出疹,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1次,腹痛、腹泻,排柏油样便2次,无腹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既往健康,无消化性溃疡麻疹病史.近期有麻疹接触史。
期刊
例1男,79岁.患者入院前3 d不明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左右,伴持续性头痛.曾在当地医院拟上呼吸道感染予以病毒唑、克林霉素等治疗,无好转,入院前1 d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呼之不应.人院体格检查:体温38.6℃,脉搏123次/min,血压177/87 mm Hg(1 mm Hg=0.133 kPa).谵妄,躁动不安,皮肤无出血点.心肺听诊阴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颈抵抗明显,克氏征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