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物理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的优势,其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有:在课本学习言传身教中传递生命教育,在信息库阅读过程中感悟生命教育,在物理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在课外活动中感悟生命教育。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如含苞待放的鲜花,正如嫩绿挺拔的小树,在不断成长。可是一些鲜花却过早凋谢,一些绿树却过早折断,他们人生美好的蓝图就此落幕。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人群的第一死因,占相应人口总数的19%。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我国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学校教育应在各学科中迅速渗透生命教育,作为物理教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物理学科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应该义不容辞承担起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课本学习中关注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应关注人的生命质量,幸福是教育的核心。有一广告,一孩子在放羊,问:“放羊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
  第一次看想笑,第二次看笑不出来了,第三次有点想哭。如果人生真的如此,那活着真的没什么意义了。报导说有孩子看了这广告后,一时想不开,自杀了,但也有的发奋了,因为不想重温剧中人的生命轨迹。知识改变命运,学物理亦然,看古今中外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再努力,有人付出了成功了,如沈括、牛顿。也有人付出了努力,却没有成功,如科拉顿。富兰克林研究天电,诺贝尔研究火药,都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前提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是乐在其中。我常常把物理课本中科学家的事迹讲给学生听。最后大家的一致看法是“幸福,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并且慢慢接近目标最后成功。”
  二、在信息库阅读过程中感悟生命教育
  在物理每章后面,有一个信息库,许多补充内容在其中,可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阅读,他会知道欧姆花了几十年才找到欧姆定律,法拉第也是兢兢业业几十年才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爱迪生更不得了,失败了几千次才发明了电灯。让孩子明白人活在世,挫折是免不了的,关键是如何去面对它。是消极哭泣,还是积极应对,都在于一心。
  三、在物理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
  物理实践包括书面作业和课外动手作业。比如学习声音后让学生观察十字路口的噪声和有些工厂附近的噪声。让他明白为什么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还是有许多人在工作。为了生活,更是为了家人。人从来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而活着的。
  实施感恩教育,学校特别在母亲节准备了观看新生儿出生的视频,看到片中的母亲为了生子满是痛苦的过程,很多学生留下了眼泪,有人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说生日是母难日。”有人说:“以前我只想着过生日收礼物,从来没想过我妈妈生我这么不容易。我还常常惹她生气,真是太不应该了。”还有原来与父母闹别扭的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我班还适时开展了“生命不只属于你”的主题班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学习了光现象后,布置了人造彩虹和手影的作业。让他们重温了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嬉戏的美好时光。在第二周的交流活动中,有学生习兴奋地说:“这个狗是我爸爸教我的。这个人头是我妈妈教的,她是从电视里看来的。”另一个说:“昨天我和妈妈一起完成了人造彩虹,我觉得夕阳下的妈妈好……好温馨哦……”等到学习了浮力后,许多人都为浮在死海上的人的悠闲所打动。纷纷嚷着有机会去体验一把。我乘机用美景和美食引诱他们。“古人云:‘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你们的明天有的是机会和挑战。死海算什么呀,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歌舞,夏威夷的热带风情……”学生一个个都神往不已,一句话,活着就有可能。而且可贵的是,在他环游世界的时候有的人还想着把爸妈也带着。
  四、在言传身教中传递生命教育
  孩子常常成为父母相互攀比的工具,本地也发生多起高中生跳楼事件,原因都是成绩退步,觉得前途渺茫,了无生趣。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问题凸显,女儿一年级时班中42人中有9人是单亲子女,到四年级时,这数字几乎翻了一翻。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领的,更导致了无法无天,不知道怕是何物,这种孩子往往成为问题少年。我常常跟孩子说,努力了就行了,不要太在意结果;教育孩子要善良,但不要软弱;答应的事要做到,做不到可以不答应等。当自己遇到挫折时,从最坏处考虑,往最好处努力,从而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告诉孩子,轻生是最懦弱无能的表现。
  总之,生命教育就是要使初中物理课堂充满活力,使人受感动,使内心变得善良、温柔、细腻……就是要在课堂上把知识的学习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是要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就是要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学出意义,学有思想,学得快乐。新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也着重提出了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我们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讲究策略,把握生命教育的契机,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参考文献】
  [1] 董林辉. 浅谈生命教育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彰显[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7).
  [2] 李霞.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J]. 新语文学习·教师,2009(2).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芦墟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分析安徽省中考试题的特点,对中考复习是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那种粗线条的、笼统的复习是低效率的,教师应该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安徽省2009年中考试题特点的基础上,对2010年的中考试题的命题指向、考点梳理、题型变化、复习技巧等方面,进行仔细、深入地分析,对重点考查内容做一些有价值的探索。    一、分析试题命题特点    安徽省语文学科命题均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考考纲为基准,每年中考语文试
今年4月25日,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血战湘江突重围”展陈。在油画《陈树湘》前,总书记停下脚步,凝视良久。离开纪念馆前,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坚定的信
2009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面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的第一次高考,在经过一番平稳而求新的“弯道超越”后,好评如潮,可谓“绿水波平花烂漫”。当我们回望2009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的试卷特点时,多少可以窥见到2010年的命题方向,这也为2010年高考语文提供复习的思路和策略。  特点一:2009年安徽卷着力体现时代鲜明色彩,悉心关注学生心灵成长。试卷中各类材料背景涉及到2008-2009年间主要事件:改革开
中国人表达情感的含蓄性,造成了中国诗歌讲究意象、内蕴深沉的特点。这一方面形成了中国诗歌独特的美感,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困难。其实,表意的隐蔽性很多时候是通过双关的修辞来完成,能抓住双关的基本规律,很多诗歌的内蕴就能够迎刃而“解”。  从分析的方法和角度来看,双关在诗歌中往往可以体现为这样几种类型:    一、读:谐音比喻    最为人熟知的要算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
随着江苏省“五项严规”的坚定执行,我们的教学回到了常态,这是一个可喜的事情,但是有部分学生却不会充分利用时间自主学习。加之课时大大缩减,时间赛黄金,对于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已经没有时间,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写好作业评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物理教学按照内容不同可分为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管是哪种课型,课程结束后都会布置相应的作业加以巩固,而作业批改中的评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回归语文教学本色,首先要以语言为核心,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一是咬文嚼字,发现“言外之意”,训练学生思辨的功夫。如“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札札”是拟声词,用在句中含义颇丰:一是突出织女紧张繁忙而艰辛的劳动;二是动作熟练,忙而不乱,技术娴熟;三是突出了织女的心理,她想尽快完成任务与牛郎见面,因而加班加点,提高劳动的强度与工作的效率。四是利用“札札”这一组重复单调的声响,衬
在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下,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那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激发各自的情感。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谁抓住了情感教学,谁就技高一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略谈一些感受。    一、关注学生主观情感,诱发学生的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直接、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激发、维持、强化人的认知活动,从而提高个体的认知效率。
自主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使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就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4月24日,航拍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游客正在参观。4月24日,航拍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4月24日,航拍游客在葉坪革命旧址群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内参观。  近日,有“共和国的摇篮”之称的江西省瑞金市红色旅游正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当地参观游览。(刘力鑫 摄)
笔者在上《宇宙里有些什么》这一课时,对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两兄弟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现就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写成文字,总结如下。  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许多老师为了所谓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由“导演”迅速变成“制片”,于是乎语文课变成音乐课、美术课、表演课……学生在课堂上无论生成什么,老师都一股脑儿给予充分的肯定。  其实,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在备宇宙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