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
2019年2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正式出炉,引起全民关注。报告称,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到中度心理问题;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而这其中最令人心忧的当数部分农村青少年精神世界荒漠化的情况——沉迷网络游戏、奋斗动力不足、对未来缺乏信心,其中一些人甚至被灰黑色势力所拉拢,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此类问题的出现,折射出当前对农村青少年的教育还存在不少痛点和盲点,如隔代养育只管温饱不管心理,文化生活供给“少口粮、缺营养”,网络不良信息侵害等,导致部分农村青少年精神世界出现“荒漠化”,亟待予以关注和破解。
5天学校教育抵不过周末2天“放羊式”管理
家庭教育缺失是农村青少年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少基层人士表示,5天的学校教育抵不过周末2天“放羊式”管理,有时候甚至会出现“5+2=0”的现象。
河南省开封市杏花营镇中学九年级2班班主任许盼盼认为,家长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一年到头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有些孩子近乎处于失控状态”。
在部分农村,随着大量年轻父母外出务工,隔代养育现象极为突出。在湖北恩施市义工协会结对帮扶的358名农村青少年中,70%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会长向波介绍,这些家庭能让孩子不饿着、不冻着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提供什么精神文化生活,有些孩子还要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很多孩子缺乏爱和引导,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个别甚至发展到通过偷东西寻求刺激。
即便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隔代养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二中校长李桂平告诉记者,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发达,镇上基本没有留守儿童,但是家长都特别忙,顾不上照顾孩子,导致学校里的一部分学生属于隔代养育,“思想引导方面严重不足”。
现身说法
@物华天罗刹女:真的,那么多留守儿童,请国家关注一下吧。留守儿童的家庭温暖、教育缺失很有可能是今后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真的,看到太多可怜的孩子走向犯罪了。
@留守儿童某某:我经常回忆因为和爸爸争夺电视遥控器而挨打的经历,因为那也是一种幸福。
@爱工作的瓢虫:本人儿时也是留守儿童,虽然在爷爷奶奶的照料下,成长之路也算健康顺畅,但事后想想,那些年的留守生活依然对我有很深的影响,最大的影响要数缺乏安全感、做事偏激。初中时在学校被欺负,却没父母在身边,导致心理阴影多年。
打个篮球没场地,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不健全
——缺设施。文体活动场地不足,硬件建设差距明显。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该州文体新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全州尚有1009个村无文体广场,与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极不适应。在恩施州咸丰县高乐山镇龙家界村,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看书写作业累了,想打篮球,却没得场子。”
——缺活动。部分农村走访发现,广场舞之类的文娱活动渐成风尚,但是青少年并不感兴趣。一些基层干部坦言,受能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不借助外部力量,农村很难组织起常态化的吸引青少年参与的活动。
——缺产品。“村里偶尔会有送戏下乡和送演出下乡,戏从来不看,根本看不懂;文艺演出有时候会看看,也觉得没啥意思。”陕西省蓝田县沟口村24岁村民王立说。
——缺管理。村级组织对既有的一些文体设施如农家书屋的管理,存在疏忽的情况。共青团恩施州委副书记沈灏然透露,如今的一些农家书屋利用率低,原因在于图书更新不及时,管理不到位。村级组织对一些文体场所的管理也存在类似问题。
——缺人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一名中学校长认为,体育、音乐、美术老师是农村师资队伍的薄弱环节。而且,这些老师年龄也偏大,往往对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把握不够精准。
现身说法
@圆角分的故事:说起这个体育、音乐、美术课,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像我一样,经常被所谓的正科拿来占用,别说正儿八经地学了,连正常的接触都难。
@瓶瓶罐罐:个人认为,民间力量很强大,我们村有一个老爷爷,自愿教村里的小孩学书法,后来跳广场舞的阿姨们都自愿把场地让给学书法的孩子们。但是怎样去组织、发动这种民间力量还是需要我们想办法。
@俞敏洪:2019年两会我的提案关注了农村孩子的学习问题。现在农村青少年读书量太少,读书少就意味着他们会跟不上城市孩子的教育水平,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我建议: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发动民间力量,比如民间企业家有力量的,去支持农村图书供应、图书室的改造。另外,有些地方的小学有图书室,但不符合小学生阅读习惯,也有老师把它看作负担,干脆把图书室关掉,这就需要在运营上进行改进和改良。
既便利又戕害,手机成为一把“双刃剑”
家庭教育捉襟见肘,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不健全,网络不良信息便乘虚而入。湖北恩施市沙地乡楠木园村的80多名小学生几乎全是留守儿童,相当一部分人酷爱手游,缺乏有效管束。一名12岁的学生周末每天至少玩12个小时手机。恩施州建始县公安局高坪派出所所长匡万涛表示:“从一些打架和偷窃的案件看,手机游戏和视频中的相关暴力、犯罪等内容,对青少年行为影响较大”。
“2017年,一名城乡接合部在校女初中生通过智能手机上的社交软件,认识了社会青年并发展到线下见面,最后受到侵害。”江西南昌市新建区检察院刑事检务三部检察官助理陈晴说,案件调查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在该女生的同学中,通过手机交友早恋的不在少数。她们甚至会攀比交友数量,而对危险性认识几乎为零。据新建区检察院介绍,近年来,来自城乡接合部的乡村青少年渐成涉违法犯罪案件主体,网络不良文化接触和法律知识缺失,以及精神生活贫乏是主因。河南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通过对省内2000名未成年犯罪进行调查后发现,7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 现身说法
@陈大大大:老家河北农村,春节期间回家看到很多亲朋的小孩都是抱着个手机,家长劝说也没起多大作用,可能因为平时家长在外工作管教得少,如今孩子已经养成习惯,一时间难以纠正,依赖手机胜过家长。
@喜剧人偶:親戚家大嫂,大儿子已经考到不错的一本大学(在偏僻农村已算不错),小闺女刚上高中在学校成绩也拔尖,总结她的教育方式就是“陪伴”!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大嫂基本上都是以身作则,忙家务或者陪伴孩子。从不会让孩子写作业,自己去娱乐。
@叨叨爱叨叨:不怪现在农村孩子爱玩手机,谁不爱玩呀?大人们一样每天抱着个手机,况且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从上至下,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改变这一现状!
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必须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优质、更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一是多方联动,培养“智慧父母”。江西省玉山县双明镇中心小学校长周延芳与淄博市张店区第五中学校长程明华共同建议,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如果学生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应加强联结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各方的监管作用,共同做好乡村青少年的文化供给工作。
二是构建系统性的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高韦庄镇高刘庄专职主任苗秋菊、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学会原会长许建国等人认为,应多管齐下,从基础设施建设配置、文娱活动组织动员、专业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入手,构建系统性的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向波、山东省淄博市皇镇文化站站长高兰义等人认为,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热心人士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公益活动团队乃至青少年协会,利用假期多开展一些活动。2019年2月一4月,四川省遂宁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市少工委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困境青少年,以及市级孝心少年征集1000个“微心愿”,心愿内容包括物质满足类、体验活动类、开阔视野类、情感关怀类等。
三是让手机从网游“玩具”回归为学习“工具”。国家电网湖北来凤县供电公司驻该县旧司镇龙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谭学吉等人建议,可以研发一些针对农村青少年的网络文化产品,以满足他们娱乐、学习和成长的需要。腾讯互娱市场总监罗施贤认为,应开展试点,推动功能游戏在农村地区的使用。
(摘自半月谈网)
链接·大健康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特约教师 陈琼)
2019年2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正式出炉,引起全民关注。报告称,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到中度心理问题;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而这其中最令人心忧的当数部分农村青少年精神世界荒漠化的情况——沉迷网络游戏、奋斗动力不足、对未来缺乏信心,其中一些人甚至被灰黑色势力所拉拢,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此类问题的出现,折射出当前对农村青少年的教育还存在不少痛点和盲点,如隔代养育只管温饱不管心理,文化生活供给“少口粮、缺营养”,网络不良信息侵害等,导致部分农村青少年精神世界出现“荒漠化”,亟待予以关注和破解。
5天学校教育抵不过周末2天“放羊式”管理
家庭教育缺失是农村青少年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少基层人士表示,5天的学校教育抵不过周末2天“放羊式”管理,有时候甚至会出现“5+2=0”的现象。
河南省开封市杏花营镇中学九年级2班班主任许盼盼认为,家长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一年到头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有些孩子近乎处于失控状态”。
在部分农村,随着大量年轻父母外出务工,隔代养育现象极为突出。在湖北恩施市义工协会结对帮扶的358名农村青少年中,70%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会长向波介绍,这些家庭能让孩子不饿着、不冻着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提供什么精神文化生活,有些孩子还要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很多孩子缺乏爱和引导,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个别甚至发展到通过偷东西寻求刺激。
即便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隔代养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二中校长李桂平告诉记者,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发达,镇上基本没有留守儿童,但是家长都特别忙,顾不上照顾孩子,导致学校里的一部分学生属于隔代养育,“思想引导方面严重不足”。
现身说法
@物华天罗刹女:真的,那么多留守儿童,请国家关注一下吧。留守儿童的家庭温暖、教育缺失很有可能是今后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真的,看到太多可怜的孩子走向犯罪了。
@留守儿童某某:我经常回忆因为和爸爸争夺电视遥控器而挨打的经历,因为那也是一种幸福。
@爱工作的瓢虫:本人儿时也是留守儿童,虽然在爷爷奶奶的照料下,成长之路也算健康顺畅,但事后想想,那些年的留守生活依然对我有很深的影响,最大的影响要数缺乏安全感、做事偏激。初中时在学校被欺负,却没父母在身边,导致心理阴影多年。
打个篮球没场地,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不健全
——缺设施。文体活动场地不足,硬件建设差距明显。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该州文体新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全州尚有1009个村无文体广场,与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极不适应。在恩施州咸丰县高乐山镇龙家界村,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看书写作业累了,想打篮球,却没得场子。”
——缺活动。部分农村走访发现,广场舞之类的文娱活动渐成风尚,但是青少年并不感兴趣。一些基层干部坦言,受能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不借助外部力量,农村很难组织起常态化的吸引青少年参与的活动。
——缺产品。“村里偶尔会有送戏下乡和送演出下乡,戏从来不看,根本看不懂;文艺演出有时候会看看,也觉得没啥意思。”陕西省蓝田县沟口村24岁村民王立说。
——缺管理。村级组织对既有的一些文体设施如农家书屋的管理,存在疏忽的情况。共青团恩施州委副书记沈灏然透露,如今的一些农家书屋利用率低,原因在于图书更新不及时,管理不到位。村级组织对一些文体场所的管理也存在类似问题。
——缺人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一名中学校长认为,体育、音乐、美术老师是农村师资队伍的薄弱环节。而且,这些老师年龄也偏大,往往对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把握不够精准。
现身说法
@圆角分的故事:说起这个体育、音乐、美术课,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像我一样,经常被所谓的正科拿来占用,别说正儿八经地学了,连正常的接触都难。
@瓶瓶罐罐:个人认为,民间力量很强大,我们村有一个老爷爷,自愿教村里的小孩学书法,后来跳广场舞的阿姨们都自愿把场地让给学书法的孩子们。但是怎样去组织、发动这种民间力量还是需要我们想办法。
@俞敏洪:2019年两会我的提案关注了农村孩子的学习问题。现在农村青少年读书量太少,读书少就意味着他们会跟不上城市孩子的教育水平,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我建议: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发动民间力量,比如民间企业家有力量的,去支持农村图书供应、图书室的改造。另外,有些地方的小学有图书室,但不符合小学生阅读习惯,也有老师把它看作负担,干脆把图书室关掉,这就需要在运营上进行改进和改良。
既便利又戕害,手机成为一把“双刃剑”
家庭教育捉襟见肘,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不健全,网络不良信息便乘虚而入。湖北恩施市沙地乡楠木园村的80多名小学生几乎全是留守儿童,相当一部分人酷爱手游,缺乏有效管束。一名12岁的学生周末每天至少玩12个小时手机。恩施州建始县公安局高坪派出所所长匡万涛表示:“从一些打架和偷窃的案件看,手机游戏和视频中的相关暴力、犯罪等内容,对青少年行为影响较大”。
“2017年,一名城乡接合部在校女初中生通过智能手机上的社交软件,认识了社会青年并发展到线下见面,最后受到侵害。”江西南昌市新建区检察院刑事检务三部检察官助理陈晴说,案件调查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在该女生的同学中,通过手机交友早恋的不在少数。她们甚至会攀比交友数量,而对危险性认识几乎为零。据新建区检察院介绍,近年来,来自城乡接合部的乡村青少年渐成涉违法犯罪案件主体,网络不良文化接触和法律知识缺失,以及精神生活贫乏是主因。河南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通过对省内2000名未成年犯罪进行调查后发现,7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 现身说法
@陈大大大:老家河北农村,春节期间回家看到很多亲朋的小孩都是抱着个手机,家长劝说也没起多大作用,可能因为平时家长在外工作管教得少,如今孩子已经养成习惯,一时间难以纠正,依赖手机胜过家长。
@喜剧人偶:親戚家大嫂,大儿子已经考到不错的一本大学(在偏僻农村已算不错),小闺女刚上高中在学校成绩也拔尖,总结她的教育方式就是“陪伴”!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大嫂基本上都是以身作则,忙家务或者陪伴孩子。从不会让孩子写作业,自己去娱乐。
@叨叨爱叨叨:不怪现在农村孩子爱玩手机,谁不爱玩呀?大人们一样每天抱着个手机,况且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从上至下,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改变这一现状!
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必须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优质、更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一是多方联动,培养“智慧父母”。江西省玉山县双明镇中心小学校长周延芳与淄博市张店区第五中学校长程明华共同建议,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如果学生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应加强联结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各方的监管作用,共同做好乡村青少年的文化供给工作。
二是构建系统性的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高韦庄镇高刘庄专职主任苗秋菊、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学会原会长许建国等人认为,应多管齐下,从基础设施建设配置、文娱活动组织动员、专业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入手,构建系统性的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向波、山东省淄博市皇镇文化站站长高兰义等人认为,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热心人士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公益活动团队乃至青少年协会,利用假期多开展一些活动。2019年2月一4月,四川省遂宁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市少工委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困境青少年,以及市级孝心少年征集1000个“微心愿”,心愿内容包括物质满足类、体验活动类、开阔视野类、情感关怀类等。
三是让手机从网游“玩具”回归为学习“工具”。国家电网湖北来凤县供电公司驻该县旧司镇龙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谭学吉等人建议,可以研发一些针对农村青少年的网络文化产品,以满足他们娱乐、学习和成长的需要。腾讯互娱市场总监罗施贤认为,应开展试点,推动功能游戏在农村地区的使用。
(摘自半月谈网)
链接·大健康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特约教师 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