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定律”在职场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和同事们撰写了一本“天才训练手册”,认为天才是可以靠后天训练出来的。2008年,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援引埃里克森的理论,在他撰写的畅销书《异类》(Outliters)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可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1万小时定律”。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起码需要1万小时的反复练习。但也有很多人反对1万小时定律的说法,认为它侧重于重复性劳动,仅限于在某些特定的学术层面使用,并且受制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在职场上,我们一般有一种类似的说法,叫做3年做熟、5年专家、10年领袖。这两种说法实际上都强调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对公司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职场生命有限,应该把一定的时间专注在某个细分领域上。”德勤招聘总监王文佶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那么在不同领域应该如何正确地做出努力?如何用1万小时定律的原理来提升日常的工作效率?如何合适地设定职业目标?《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德勤招聘总监王文佶和凯捷咨询中国区战略及组织转型业务总监韦玮,以及通过公司人的具体案例来分析1万小时定律在职场上的运用。
  时间不是主要标准
  普通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所以每周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大约为40个小时。由此推算下去,一个公司人每年大约工作1920小时,因此,1万小时定律就意味着:在一份工作上至少坚持5年,你也许就可以达到行业内的专家水准,这也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的专家们常说“5年不辞职”的原因。
  事实上,格拉德威尔在他的书中提到的1万小时练习并非是普通的常规练习,而是一种设定了清晰的目标,以适当的难度在自己的能力边缘,通过不断犯错而获得精进的技能的一种练习。格拉德威尔称之为精深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而不少对1万小时定律持怀疑态度的人通常都忽视了“精准”。
  所以对于公司人来说,从业时间并不是衡量行业经验的主要标准。例如,在寻求升职或者跳槽的过程中,决定简历上的“5年市场部经验”这一条到底值多少钱的,是你在5年的市场部工作中收获并得到大幅提高的业务能力,而非仅仅是5年这个时间节点。和5年如一日地在市场部门做最基础最琐碎的工作相比,一直在不断地回顾总结并提升工作技巧方法的公司人的职场竞争力显然要更强大。
  有两位公司人分别在职场中累积了将近1万小时和2万小时,他们的经验也许能说明这个问题。
  吴峥刚刚经历了一次升职,从用友软件U9事业部的部门总监变成PLM事业部的研发副经理。这是他加入用友5年来的第4次升职,晋升速度快于同一时期进公司的同事。2008年刚加入用友的时候,吴峥被分配到U9事业部的核心做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的工作。为了尽快熟悉工作,积累经验,他给自己定了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把工作完成分为几个等级:完工、提前完工、完成得很精彩、完成并做到了标准的程度—吴峥要求自己做到标准。“就是要成为别人的榜样。”吴峥认为,做软件开发对自己的要求必须高一些,做出来的产品不仅算法要好、性能要好,应用性也要好。“我要做到怎么测都没有Bug,有Bug就是我的耻辱。”所以他总是比别人提早上班,又推迟下班,最厉害的时候一天能工作16个小时。所以在3个月的实习结束时,吴峥就拿到了优秀员工奖,1年之后又破格升职成为了高级工程师—在用友,做到高工一般需要4年到6年的时间。吴峥说:“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我都习惯多想问题,考虑这个产品的未来在哪里。”
  资深销售经理赵欣已经在汽车销售行业工作9年,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在公司和客户之间进行沟通,一方面帮汽车制造商参考车内配置,一方面在公司内部进行资源调动和方案制订,然后进行报价,签订合同以及帮助项目的实施。“总的看来我已经付出了将近2万小时的努力,但如果只工作不思考,可能只能到达熟练的程度,要在这个行业真正精通,需要不断琢磨。”赵欣说,“就是在做完一件事后花点时间去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做什么努力会改变结果,类似这样。”
  吴峥和赵欣的职场轨迹践行着1万小时定律的核心内容—反复练习不是指花1万个小时机械重复着相同的内容,在这1万个小时里面,不断地刷新对技能目标的认识,并提升自己思考练习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在一个职位上,把需要做的基础工作持续足够多的遍数以达到熟练的程度固然重要,但工作的难度系数也是应该是被着重考虑的,这才是提升你的职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做各种年度总结或者述职报告的时候你可以问一问自己,花掉的时间能跟我的职场竞争力的提升匹配吗?
  关键在于突破舒适区
  最先通过实验提出“在卓越者中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这一理论的埃里克森把人需要学习的内容归类到一个嵌套的圆环里(见下图),最里面一层是“舒适区”,是练习者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举例来说,如果你有能力在1个小时里跑完10公里,那么每次跑步都在1个小时里跑5到8公里的感觉都属于你的舒适区。最外面一层是“恐慌区”,是练习者目前不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准,这就好比要求你每次都用1个小时跑完15公里,很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进而对持续练习产生抗拒心理。这两层中间则属于“学习区”,只有持续在学习区里学习,才会得到有效的进步。
  1万小时定律的关键就在于每一次练习都要突破舒适区,使得自己对已经掌握了的技能不断变化并改进。所以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学习区很重要。对公司人来说,在刚入职、刚升职,或者刚跳槽到一家新公司的时候,对学习新的工作技能或者管理经验会有很大的兴趣,而一旦能力达到舒适区和学习区的边缘,有些人就开始满足于此,不愿意继续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公司人总感觉找不到更好的职业上升通道,而不得不频繁跳槽的原因。   德勤招聘总监王文佶就认为,1万小时定律对公司人的意义主要在于专注某个细分行业的重要性,每个人的职场生命是有限的,频繁地更换行业和跳槽会使公司人的竞争力下降。专注于适合你的细分领域,另外花时间进行研究,找到自己的‘卖点’,并持续努力,从而在专业领域形成知名度,是公司人使用1万小时定律的方法。
  大部分状况下,在舒适区练习相关技能的目标只是让你把完成日常工作的方法在反复练习中变得连续而自动化,形成条件反射,也就是成为所谓的“熟练工”。但是,如果能够把已经形成条件反射的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加入更新的理论或者技能,进而达到可以自由地使用其中的每一个部分时,才算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好手。


  1万小时定律的生物学依据是神经纤维的髓鞘质化。理论上,反复的练习能把神经纤维外层包裹上髓鞘,而髓鞘会增加信息在神经纤维中传导的速度和精确度。这就是安德森认为的每个领域内卓越者的本质。
  当然,1万小时定律也并非是万能灵药,5年时间不短,算上各个方面的付出,在你决定尝试这个做法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它为你带来的机会成本风险。因此,阶段性地对自己做过的事进行总结,把事情“想通”,有助于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持续获得有效反馈也是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部分,这也是许多公司配备导师制的原因所在。毕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你需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随时在旁观察,并给予一定的反馈,尤其是当你做错的时候,更需要有人及时帮助你纠正,以免陷入误区,把刻意练习变成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尤其是职场经验不够丰富的公司人,只有在导师的帮助下,你才能始终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并且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最终实现一旦发现出错,就能迅速进行自我纠正。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尽量多地听取你的直属上司、同事和HR的看法和意见,有助于你尽早纠正错误的方法。另外,在工作中你还需要适度的完美主义,在通向完美的过程中才能激发你反复练习工作技能的激情。
  凯捷咨询中国区战略及组织转型业务总监韦玮则认为,做合适的职业规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未必要拘泥于1万小时。因为个人本身的素质和才能不同,各自擅长的领域不同。例如同样是数据分析的工作,一个擅长数理逻辑的人和一个普通人想要成为专家,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程度也是不同的。较为复杂的工作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以财务工作举例,做好Accounting可能只需要2000小时,而做好Controlling可能就需要2万小时的时间。因此找准自己擅长的领域再努力很重要。
其他文献
12月11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和平奖音乐会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音乐会由获得四届金球奖及三届艾美奖的《国土安全》女主角克莱尔·丹尼斯及出演《蝙蝠侠6》的阿伦·艾克哈特主持。在这场音乐会上,对于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荷兰海牙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致敬成分无疑是一大重头戏。但是克莱尔·丹尼斯在开场白中也提到,这场演出不仅仅是为了祝贺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而举办。  在当天的音乐会上,更多的敬意被献给了前不久
期刊
根据数据统计,英国人现在最爱的职业是房产中介。英国国家统计局在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英国有56.2万人被房地产公司雇佣,这是197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去年加入该行业的就有7.7万人。  实际上不仅是英国,美国和中国的房地产中介也是个热门的职业,房地产中介的门店恐怕要远远多于便利店的数量。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中介的一个奇特之处是它几乎没有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过去几年,很多线下传统的商业业态都被互
期刊
20年前,在法国东南部朗格多克-鲁西永产区的Oignies小镇,一座煤矿关闭了,留下了大片的空置工业建筑。现在,经过了设计师的改造,这片被遗弃的巨大空间终于找到了新生—为音乐重生。  它被Herault Arnod工作室的设计师改造成了一个太阳能的露天音乐厅。更特别的是,这个音乐厅的墙壁本身能发出声音。这个建筑的外立面由一组非常有趣的材质组成:一个钢架上托举了一系列的板材、木材、金属和玻璃,每一种
期刊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明年甚至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导向还是比较令人宽慰的,新的一届决策当局似乎比他们的前任对改变中国经济结构更有兴趣。当然,这个判断不是说谁好谁差,主要是由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就像每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经济体一样,从制定政策到具体实施无不充满了两难和矛盾,中国更是这样。这些两难和矛盾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让中国经济充满看点。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中央政府和地
期刊
想要刻画一个人是外星人有多少种方法?  最近超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用“没有手机,依然使用BP机”和“喜欢打麻将”来刻画一位在地球活了400年(虽然容颜永驻)的外星来客老人家形象。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方法来扮演外星来客,比如在饭桌上沟通“你最近追什么剧”的时候,表示“无欲无求,啥也不追”,就像“无欲无求,没打算赚钱”一样奇怪。“什么?你不知道’炸鸡和啤酒’与’初雪’的关系也就算了,连美剧也一个
期刊
近期,康卡斯特(Comcast)宣布达成收购时代华纳公司(Time?Warner)的协议。康卡斯特是一家巨型有线电视和高速互联网服务的提供商,一旦监管机构批准这项收购,康卡斯特将成为在这一行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公司,拥有大约3000万用户。  对于这项拟议中的收购,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批准这项协议?第二,什么时候以及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们停止了对于垄断权力的担忧?  先说第一个问题,
期刊
作为一名在双12继续忠实屯够一小坨货的消费者,我几乎已经能在下单的那个凌晨冷静对待“爆仓”这件事了。  这件事解释起来并不复杂。对我来说,爆仓带来的快递延误体验早就计入了成本,吐个糟不是投诉,更不意味着生气,重要的是便宜。  至于爆仓,今年的一个典型解释是人力不足。在前两年,抱怨还更集中于运转中心容量不够。但是即便快递公司扩建运转中心,持续增加的订单还是让爆仓在链条上后移。在中通速递董事长赖海松接
期刊
C=CBNweekly T=Barry Thomas  任何成熟的行业都会遇到巨头的阴影—它们比小公司早进入市场、品牌知名度高、业务覆盖范围广,并且拥有随时开启新业务的能力。互联网创业者提起这一点可能有无数辛酸故事可讲,但这没有影响优秀创业公司的崛起。医疗领域更是如此,这个行业大到任何一个没人注意的小角落都有利润可捡。与其把大公司当做竞争对手,不如把目光放到它们无法顾及的领域。在私人医疗器械公司库
期刊
我最近热衷于突如其来请人说出三个他/她最喜欢的品牌。无论回答流利还是犹豫,说满三个总不是太困难的事情。然后我会跟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理解这些品牌想表达的含义吗?”  有意思的是,我得到了很多肯定答案─很多人认为自己了解,即便他们不肯定自己所认为的就是品牌事实上要表达的,也会补充一句,“反正我能感觉到我和它们有情感联系。”  我做这件事当然不仅因为职业好奇心。“品牌”被太多人提及,但什么叫做“有品牌
期刊
C=CBNweekly L=Lim Ching Kiat  每天上百架次的飞机停靠、起飞,上万名旅客的进出,机场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严密的运作系统。机场如何实现安全而高效的运营?如何让每一个旅客体验最舒适的服务?作为当今世界上第七大繁忙的国际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每90秒就有一个航班起飞或者降落。樟宜机场集团市场发展高级副总裁林振杰(Lim Ching Kiat)认为,要实现高效的运作,管理比高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