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独立地探索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海,“70后”企业家,痴心于教育事业;严坚莉,专业绘画,后潜心于孩子教育。他们有一双可爱的女儿,大女儿成绩优异,从小学习舞蹈,坚持多年,如今是学校专业舞蹈团成员;小女儿古灵精怪,继承了父母绘画的基因。
  “子不教,父之过”。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深受《三字经》中此六字影响,从而导致日常教育行为的鲁莽与简单。我们在心理上有一种传统教育观念的基底,便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在面对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剧烈革新与变动的时代,作为单个个体的家长们,似乎都有一种心理的焦虑与恐慌,似乎对于教育子女,不出手不代办即表示着自己的无作为。
  从孩子的表现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从文化心理角度观察,过多地代办、过多地管孩子反映的是我们传统社会文化中的威权思想,其核心即是一种不平等不尊重心理意识:“家长永远高明于孩子,永远比孩子拥有更多的社会经验与知识”“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没有我们代办或指挥的来得更好”。
  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明智家长开始思考管与不管对于培养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孩子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同样在日常教育行为中通过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从教育心理学方面完善自身。
  作为有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在传统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又接受过欧洲高等教育,也自然在日常的教育行为中经历传统教育文化与成熟现代的教育理念互相冲撞与融汇和谐的过程。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和太太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性。为什么在很多场合下我们会发现亚洲学生比欧美学生胆小木讷,这无关乎同龄段知识水准的高下,而在于其心智发育与独立人格的成熟度。
  让孩子学会独立,需改变先家长
  在我们大女儿读幼儿园时,我们评价她是个大胆热情与快乐的孩子,但步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递增,随之而来的是个性的变化,我们也观察到她比幼小时更多的沉默,不爱与家长沟通,等等;反观我们自己,也一样发现我们更多地干涉学业,代管生活,等等。改变是从我们家长自己做起的,从日常小事做起的,但如果简单粗暴地给予一个指示,其实又是一种惰性教育的表现。积极的做法是给予一个示范,日常的工作则通过鼓励,细节探讨来和孩子一起提高。大
  女儿是学校专业舞蹈团成员,舞蹈排练对发型有一定要求,我的太太从一年级起就给她示范过几次,之后我们即“不管了”,每个排练的早上,我们都能看到孩子自己能按要求做到专业发型的梳理,即使有时候略显毛糙,作为家长,我们就给她技巧上的建议,但绝不代劳。
  信任,是让孩子懂得承担起责任,各年龄段就有各年龄段的内容,从小到大,逐步放手。家长要有“退”的勇气,孩子则会有“进”的担当。
  “无为”而治,“退步有为”
  孩子成长过程中责任感的建立完善,言下之意就是高尚的独立人格的确立,也可以说是“情商”或者“心智”。而责任感和独立人格的确立就存亡于家长手臂的长短之中。“无为”而治并不是惰性教育,撒手不管。而是“退步有为”。家长能起到的作用是架设桥梁、指明方向、建设环境等大事有为,退步的则应该更多的是在生活细节中,具体学习过程中,时间管理中。
  大女儿今年五年级,明年即面临小学升初中,在这个关键年龄段和年级段,我们太太很清晰地认识到从学业上必须树立她独立担当责任的意识,我们只能指明努力的方向,提供实用的信息,与她共同总结探讨学习的进展;在生活上,则要意识到其身体的成长发育与心理意识的成长发育阶段,更多地给予体育锻炼的建议和生活管理的建议。
  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通过权威手段来所谓“塑造”子女,我们正要改变的观念就是父母威权的意识,在父母与子女间树立平等互动的观念,才是真正可以让孩子懂得责任、懂得感恩、懂得尊重父母。惰性教育的关键一点是当家庭财富充裕时,惰性的家长们就容易用物质去交换孩子的所谓“自觉”,所谓“听话”,但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是单纯的一个好的考试结果,一个好的乖乖孩子,却是连带引起更多不良后果;而当家庭财富或者父母自身知识水平不及时,孩子的教育就只能按照其所处社会环境随机发展,听天由命了。
  “无为”是建立在父母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能力的基础上的,它也是建立在尊重内涵上的有为,是“退两步,进一步”,是放手,也是现代社会家庭成员平等观念的树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当我们站在更广大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家庭教育时,只有普遍的家庭树立了平等尊重、人格独立的观念,我们这个社会才能逐步浮现出平等尊重的环境,才能做到法律精神上的人之平权平等独立,才能做到民族文化所一直倡导的高尚礼仪。若从家庭小角度看,培养具有平等独立人格的个人,对于家庭对于家长,则是教育的成功,则是一个家庭幸福和谐的基础。
其他文献
我们应该怎么当父母  边教授发现,当代的家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家庭教育,但也出现了比以往更为强烈的困惑:我们应该怎么当父母?要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先思考以下的若干问题。  家庭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许多家长说,让孩子成功、有出息。为了让孩子有光鲜的职业、将来能挣大钱、做大官、成名成家,家长从孩子出生不久就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中奔波。家庭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应该是让孩子成人,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亲爱的真妮姐:  你好!  我儿子下学期要上二年级了,他喜欢各种类型的图书,可以独立熟练地阅读。通过看书,他自己明白了许多自然科学道理,记住了各国飞机型号,甚至《丁丁历险记》里的某句话他都能记得在哪一集里出现的,可能这些是他喜欢的、有兴趣的,所以看得仔细、记得清楚。但是,他看其他书时经常是一目十行,带图画的书,只看看图,大略地扫一下文字就翻过去了,一本挺厚的书一会儿就看完了。不知这样的情况需不需要
“我的孩子7岁了,应该看什么图画书?”“ 图画书之后看什么?有什么书目推荐?”,或者“有什么书看了会不胆小?”“哪些书看了可以识字?”这些问题是我在最近几年的阅读推广中被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  图画书的阅读是一个人阅读生涯的起步期,是很多家长引领孩子开始阅读的最初读物。家长接触图画书的时间较短,需要经过很多了解后才具备鉴别一个出版社、童书品牌和阅读需求之间良性选择的关系。  这种困惑反过来对童书
亲爱的儿子:  刚刚你说“我很累”,挂了电话,妈妈一时茫然无措,只觉得很心疼。  我那阳光般热情、友善、让人一看就感觉很温暖的儿子,在学业的压力之下,在考试的挫折之下,变得有点冰冷、阴郁,拒人于千里之外。  我不敢多说多问,怕给你雪上加霜。  但是,亲爱的儿子,要怎样才能让你知道,妈妈关心你是否开心快乐、是否健康阳光,要远远甚于关注你成绩好坏?  小时候,我们管你叫航航,HH,在我心目中,就是He
我想谈谈如何当父亲。虽然有时这份差事对我异常艰难。但它总是意义非凡。  我是在没有父亲陪伴的环境下长大的。两岁时,他离开了家。幸运的是,我和妹妹有一位出色的母亲,一对慈爱的外祖父母养育我们。但我依旧能感受到父亲的“缺席”。我现在会想,如果他花更多时间陪伴我,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  这便是我竭尽全力当一个好父亲的原因。当然,我也并非总是尽善尽美。以前,工作常让我无暇顾及家庭,这实属情非得已。照顾两
郑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主持人,著名儿童教育专家。  很多年经父母心里都有一只“小喇叭”,“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这是一种对童年的寄托,这是人生路上最纯真的一段记忆。  所以,当我认识郑晶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的我每天最幸福的时光就是等待着小喇叭的声音。若干年后,当传说中的小喇叭主持人神奇地出现在我面前时,那种激动无法表达。  而郑晶却微笑着用她那平缓
摘要: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经验的本土化要求我们在学科地方课程特色建设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校情创新建设理念、制度和机制,既要破除传统基础教育建设的体制机构障碍,又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守正出新、坚志勇为。历经130年历史沉淀,我校语文科致力传承和弘扬培正学校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打造和发展现代的学科文化,已然形成了独具培正文化、西关文化融合创新的“善正语文地方课程”特色。  关键词:统编教材;善正
8% 约8%的英国儿童承担着照顾大人的责任。英国广播公司对4029名学龄儿童做的一项调查发现,每12名受访者中就有1人担当着照顾大人的责任,如帮助年长的家人穿衣、洗漱或洗澡。在另一项针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有29%的人表示他们花很多时间或一些时间照顾家里的大人。  62.4% 据《钱江晚报》记者调查,在回答“你对每天接送孩子怎么看?”问题时,62.4%的家长表示,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耗费了自己大量的精
前段时间,女儿学校举办“十佳校园歌手大赛”,得知消息的她兴奋极了,打电话告诉我说她决定报名参赛,实现自己在舞台上独唱的梦想。  女儿从小喜欢唱歌,还是校合唱团成员,参加过多次大型演出。  就在我积极为女儿选择参赛歌曲时,事情发生了变化。女儿班上有两名男生向女儿发出邀请,希望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参加歌手选拔赛。  女儿有些犹豫,因为这样她就会失去独唱的机会。当她征求我的意见时,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独自
有一次,我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在与老师单独交流的环节,我了解到儿子有点胆小,上课发言也不主动,不容易融入集体中。老师略带审视地看着我说:“是不是您的工作太忙了,没有很多时间陪他?”  她说前面那些时,我还有点在老师面前习惯性地唯唯诺诺,后面这句话,我可就没法认同了。由于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加上我本来性格就比较宅,社交活动极少,我敢说,除了全职妈妈,我算得上是陪娃比较多的那一类了。  老师似乎看出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