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书房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r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钱可以把书房弄得很大。比尔·盖茨的豪宅世界知名,看上去像是山脚湖边的一片宫殿。他的书房估计有几百平方米,分为藏书区、阅读区、景观区……透过巨大的落地窗,能看到书房被怡人的湖光山色包裹着,一派简约、沉静。
  有钱也不一定把书房弄得很大。我们的乾隆皇帝比今天的世界首富更富有,不知富多少倍。他坐拥天下又喜爱园林,仅仅是京西的三山五园,就不知道他盖了多少屋舍宫殿。而他的书房一一著名的三希堂,竟然只有区区4.8平方米,即便加上小小的外间也不足8平方米,他也常常陶醉其中。
  书房的家具可以很简单,几只书架、一张书桌、一把舒适的椅子,就足以成为书房了。当然,还有空间的话,博古架、花几、琴桌、圈椅……也有不少贴切的东西可以填充,不过这些东西更多的是增加韵致,如果说实用,一把舒适的沙发或者一张躺椅倒应该是优先考虑的。
  其实最重要的东西不在地上,而在墙上。
  墙上必须有一幅字。如果有空间,对联配上一幅相得益彰的画当然好,不过这显得有点老派。除非满堂中式家具,而且有特别适宜的空间,对联与画的搭配也并不容易,所以还是干干净净一幅字来得简单、清雅。单个字的个义不能太大,毕竟不是招牌门匾,内容要适合书房,不能是“家和万事兴”一类,也不能太浅显或者太深奥,尺幅形状可以随机而定。
  墙上最好有一扇窗。谁都想窗外就是青山碧水,但这是个极高的要求。像北京,如果在没有雾霾的日子,你的窗子透过层层叠叠的高楼缝隙能看到一点点西山的影子,那绝对就是山景房,房子是要加不少钱的。退而求其次的话,窗外一片或者一棵树也很好。繁忙之后看看树枝随风摇曳,听听树叶摩挲作响,无疑都是乐事。如果窗外只有凌乱的街道、乏味的楼宇,那只有再退一步——求助于人为的景致——挂一幅画吧。国画油画均可,但不能俗艳,也不能是普通的印刷品,而且,很可能要舍弃那幅字了。
  其次,书房重要的东西在桌上、架上。
  书房当然要有书,但最好也并非只有书,还应当有一点点文玩雅器。书架上一只小小的花瓶、一件玲珑的赏石,案头一个精巧的香炉、一只漂亮的笔筒,都可以让书房生动起来,也可以让主人有更丰富的享受。乾隆那么小的书房,小玩意儿却不少。除了日常使用的文房用具,还有前朝的玉器、铜器和当朝的各种摆件,用心地分布在炕架、壁桌、窗台等各个角落。最显眼的,就是小小一面墙壁上挂了十多个粉彩壁瓶,美玉彩石打造的奇花异草从每个壁瓶中伸出,让这间小小的书房即便在寒冬也繁花似锦。相比之下,比尔·盖茨那硕大而简约的书房几乎乏善可陈,装饰物似乎只有简单的绘画和照片而已。
  书房除了可以安静、方便地读书写作以外,还应该是一个可以让心灵宁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说面积不必太大。比尔·盖茨说他很喜欢自己的书房,因为这里可以让他远离喧嚣,沉浸在一本好書的世界里。这话可以反过来理解,重要的是沉浸在一本好书的世界里,书房的大小甚至有没有倒在其次了。
  梁实秋说,一个正常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今天大城市的拥塞已远非民国时可比,早已寸土寸金,有个书房的想法已经挺奢侈了。另外,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普及也让纸质的书变得次要,所以坐拥书城也大可不必了,这也削弱了书房的藏书功能。但是,书无论如何要有,哪怕是几十本。如果不能腾出一间书房,就简化为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架书吧,也摆几件自己喜爱的文玩在案头架上。忙里偷闲的时候,坐在这里翻翻书,写一点什么,摆弄两下案头的摆设,抬头看看窗外,让内心获得一份宁静,无论如何都是美妙的享受。书房没有也罢,只要心里拥有对那一份宁静的向往,书房也就在心里存在了,那就是最好的书房。
其他文献
19世纪的中国什么样儿?看了这个展览,您将会一目了然。不久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推出“世相与映像一一洛文希尔摄影收藏中的19世纪中国”展览。从河流到山川,从长城到紫禁城,这个以在中国拍摄原版照片为主题的展览,捕捉了19世纪中国的历史建筑、祭祖遗迹、市井生活、城市建筑等,为我们留下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的风貌。  展览汇集了120幅19世纪中国摄影的精选作品,均由当时活跃于在中国的优秀摄影师拍摄,
期刊
书斋虽小,却也像一个江湖。  它是文人的道场,是追求仕途的起点,也是寻找自我的归途。它寄寓了很多人的理想与抱负,也见证了许多人的大起大落。退隐的文人,似乎是从一个官场、社会的江湖,走向了另一个逍遥、快意的江湖。  现代人不需要像古人那樣几十年如一日地寒窗苦读,繁忙之后也不必回到书斋就能放松自己。书斋生活的式微,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失落。  如何找回?绝非营造一个空间那么简单。别看这小小的一方天地,却能
期刊
书斋听起来好像是吸风饮露、梅花雪水,没有烟火,其实不然。  仕途的起伏,让许多古代文人隐迹江湖。所谓隐迹江湖,实际上是退回那个清静的书斋,寄情于闲雅自适的生活。而官场失意的文人,在书斋中真的能过上清静、安逸的生活吗?  知己难遇  提起书斋,给人的感觉总是隔绝尘世的,而我们在古典小说中也经常会看到“书斋议事”这样的字眼儿,总给人一丝神秘的感觉。其实书斋议事,如同山亭坐禅,只是一个说辞,没有多么神秘
期刊
佳好的摹本不止展现了摹画者在宗法经典画作笔墨技巧方面的超凡造诣,还融会了摹画者对传统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本期,我们继续走近辽宁博物馆“传移模写——中国古代经典绘画摹本展”,与策展人杨勇先生一道感受那些经典绘画的古今对话。  于非闇妙手摹经典  于非闇(1889年至1959年),原名照,别署非厂专攻工笔花鸟画。1937年曾任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期间曾大量临摹、研究故宫所藏历代花鸟画作。  
期刊
中国文人书房的本质,在于它所蕴含的人文情怀,而其中的文房配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在南北朝时期,“文房”一词主要指官府掌管文书的地方。到了唐代,其内涵得以延伸,主要指代书房。唐代李峤有诗云:“朋席余欢尽,文房旧侣空。”随着“文房”含义的扩大,它不仅仅再指代“书房”,更普遍的意义则是指文房用具。因此许多与此相关的新称谓也应运而生,如“文房四宝”、“文房四友”等。  中国古代文人有着明显的阶层等级划
期刊
提及江湖,首先冒出的是武侠小说。在那个江湖,绝世高手们飞檐走壁、武功盖世,为了一本武林秘笈掀起血海腥风。成为武林至尊,是每个江湖人的梦想。  而说到书斋,则往往是一派吟诗作画、读书弹琴、啜茗弈棋的高雅场景。一个是书香人家,一个是武林高手,不相干的二者,却因为一句话在某天“相遇”。  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任我行向令狐冲说:“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即为
期刊
时间的船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即日起至4月30日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于日前推出了艺术家朱金石的大型个展。此次展览根据北京双空间的独特建构,将艺术家代表性的装置艺术和独领潮流的“厚绘画”同时呈现。第一空间“时间的船”宣纸装置使用1.4万张宣纸、1800棵细竹、2000根七米绵线。当光线从顶部天窗撒下,穿过密密的细线打在宣纸的褶皱上。在观者走进作品通道的过程中,瞬间封闭的形态在浮动其中的
期刊
虽然大多数文房用具如今几乎已经失去了其作为器具的使用价值,但随着中国藏家在历史文化认知上的深入,文房清供凭其精巧的制作工艺和所承载的延续千年的文人雅趣,近年来却在拍场上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人们热衷的收藏品。  早在2006年,中国嘉德春拍首推“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反响大大高出预期,全场成交率84%,总成交额高达3590万元。“翦淞阁”由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所书,一直以来被历代文人、收藏
期刊
如果说书斋是一个令人陶醉的迷人夜空,那么文房用品就是这夜空中星罗棋布的闪烁星辰。  没有文房用品的点缀,书斋则黯然失色。提起古代文房,真可谓名目繁多,常用的就有十余种。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在古人那里最普通的文具,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早已成为“深不可测”的艺术品。  说它深不可测有两层含义:一是价格,一是内涵。对于资金实力雄厚,常年混迹收藏江湖的人来说,价格不是问题。而内涵呢?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你
期刊
时间是一条河,世上万事万物不过是河里流淌的物,惟有人文附身事物方能与河并流,不会消沉,此理皆然,比如我们下面要说的这方砚。  此砚长方形,色微紫,质温而细腻,石品丰富,有雨淋墙、青花、火捺等。名“伊秉绶等铭大西洞端砚”,是以铭家之名作砚名,原因当然是因为伊秉绶金石书画艺名大,还因为他铭得好,铭得醒目。其实此砚主人是张锦芳(号药房)。  张锦芳何许人?他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翰林院编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