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实践的创新,实现诗歌鉴赏课的多元化发展,有效地提高诗歌鉴赏课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现状,探讨了新时期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课的教学方法,期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然而,在学习诗歌时,部分学生感觉很吃力,并由此产生了厌烦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找到解决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偏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学习压力相较于初中、小学明显增加,加上所学科目较多,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诗歌鉴赏,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诗歌鉴赏学习并不重要,这样的思想偏差造成了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低下。然而,语文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重要部分,占据很大分值比例,学生如果不重视诗歌鉴赏的学习就无法取得好的成绩。但实际的情况是,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较低,难以全身心投入诗歌学习中。
(二)鉴赏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培养,这样唯分数论的教学方式严制约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同时,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仅仅传授给学生解答题目的技巧,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诗歌文化背景和其背后蕴含的思想主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对诗歌鉴赏产生厌烦心理。
(三)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将诗歌鉴赏拆分成一个个题型,让诗歌成为提升学生成绩的工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不能感悟到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也无法领略到诗歌文字的美,这不利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并未引领学生沉浸到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难以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自然也就无法使学生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浓厚情感。同时,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内心浮躁,并不能沉下心来感受诗歌的美。总之,教师和学生对诗歌鉴赏不重视导致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二、新时期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1. 以诗歌的意向为教学切入点,呈现出清晰的课堂教学安排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内涵,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清作者在写作时的思路,从诗歌的情感和价值上理解其中包含的涵义。 与散文、小说、说明文等文体不同,诗歌在形式上缺乏明显的故事结构,而且文言文的运用特点也使其语言较为简练而且表现出跳跃性,再加之诗歌创作的既定规定,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内涵较为隐晦,这就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价值中有较大的难度。 通过语文学习经验的积累,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能够接触到诗歌的意象,学生在正确把握诗歌意象的前提能够对诗歌有更加深度的理解和情感内涵上的把握,便于学生在诗歌鉴赏上的学习与能力提升。 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课的教学中要以意象为教学切入点,通过较为浅显易懂的诗歌知识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诗歌的意象,并在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析诗歌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逐步过渡到对诗歌内涵的分析中,从而使学生有步骤的、有铺垫的进行到诗歌的深层学习中,避免教学进度过快形成学生在知识接受上的困难。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归园田居》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讲解“晨兴”、“带月”、“夕露”等意象的具体含义,使学生能够理解陶渊明在田园中的悠闲、 怡然自得的心情,从而感受到作者的轻松、愉悦、悠然的心理。 教师在进行诗歌意象的讲解后,要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归园田居》中的内涵,带领学生有效的理解诗歌中体会出的大意,对诗歌进行多种角度、多种情感的鉴赏。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讲解诗歌中的多种常见意象,使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从而能够在接觸到新诗歌时更快地把握到诗歌的基础基调。
2.讲解诗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把握度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教学主体,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动参与到诗歌的鉴赏学习过程中,从而自发的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保证诗歌鉴赏教学的效率。 诗歌鉴赏的过程体现出较强的主观性,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历以及性格的不同, 会导致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结果有较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与观点,不设置严格固定的标准鉴赏答案,对学生主动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使学生对诗歌的产生环境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联系诗歌的创作环节以及作者本人的经历对诗歌进行全面的内容分析和情感把握,从而发散自身的学习思维,以开拓性的眼光看待诗歌鉴赏内容,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蜀道难》诗词时,教师首先要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并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进行大致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该诗词的创作环境,能够理解作者写作时所处的地位以及内心的心理感受,从而从作者的角度对诗歌进行重新学习与分析, 能够更加全面的对诗歌进行学习与鉴赏,掌握诗歌的中心主旨。
3.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强化学生鉴赏能力每首诗歌的创作都有作者的意图,都在每个语句后体现出作者的强烈感情, 因此要使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中心主旨, 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发散性和拓展性的想象,能够从作者的文字中透析到作者的思想。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雨霖铃》一文时,教师首先要对诗歌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一段文字进行解析,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总结, 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诗歌在场景气氛中的情感烘托,为后续的内涵分析做准备。 然后教师可以针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进行问题提问,使学生思考作者写作该句时的内心感受,想象作者当时或悲伤、或叹息的情感,最后结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句升华句体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使学生能够在每句诗歌的教学中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诗歌鉴赏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其在高考中的分值占比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诗歌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改变以往为了应付考试而仅仅教导学生如何对诗歌鉴赏题目进行解题的观念,注重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同时,教师应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培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得到根本性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莉萍.诵 读 、品析 、想 象 感 受 诗 歌 “三美 ”———高 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路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21,(01):72-74.
[2]黄敏滢.新课改下高中 语 文 诗 歌 鉴赏 教学有效 性 分 析[J].华夏教师,2020,(07):68-69.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然而,在学习诗歌时,部分学生感觉很吃力,并由此产生了厌烦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找到解决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偏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学习压力相较于初中、小学明显增加,加上所学科目较多,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诗歌鉴赏,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诗歌鉴赏学习并不重要,这样的思想偏差造成了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低下。然而,语文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重要部分,占据很大分值比例,学生如果不重视诗歌鉴赏的学习就无法取得好的成绩。但实际的情况是,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较低,难以全身心投入诗歌学习中。
(二)鉴赏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培养,这样唯分数论的教学方式严制约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同时,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仅仅传授给学生解答题目的技巧,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诗歌文化背景和其背后蕴含的思想主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对诗歌鉴赏产生厌烦心理。
(三)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将诗歌鉴赏拆分成一个个题型,让诗歌成为提升学生成绩的工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不能感悟到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也无法领略到诗歌文字的美,这不利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并未引领学生沉浸到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难以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自然也就无法使学生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浓厚情感。同时,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内心浮躁,并不能沉下心来感受诗歌的美。总之,教师和学生对诗歌鉴赏不重视导致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二、新时期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1. 以诗歌的意向为教学切入点,呈现出清晰的课堂教学安排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内涵,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清作者在写作时的思路,从诗歌的情感和价值上理解其中包含的涵义。 与散文、小说、说明文等文体不同,诗歌在形式上缺乏明显的故事结构,而且文言文的运用特点也使其语言较为简练而且表现出跳跃性,再加之诗歌创作的既定规定,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内涵较为隐晦,这就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价值中有较大的难度。 通过语文学习经验的积累,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能够接触到诗歌的意象,学生在正确把握诗歌意象的前提能够对诗歌有更加深度的理解和情感内涵上的把握,便于学生在诗歌鉴赏上的学习与能力提升。 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课的教学中要以意象为教学切入点,通过较为浅显易懂的诗歌知识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诗歌的意象,并在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析诗歌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逐步过渡到对诗歌内涵的分析中,从而使学生有步骤的、有铺垫的进行到诗歌的深层学习中,避免教学进度过快形成学生在知识接受上的困难。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归园田居》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讲解“晨兴”、“带月”、“夕露”等意象的具体含义,使学生能够理解陶渊明在田园中的悠闲、 怡然自得的心情,从而感受到作者的轻松、愉悦、悠然的心理。 教师在进行诗歌意象的讲解后,要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归园田居》中的内涵,带领学生有效的理解诗歌中体会出的大意,对诗歌进行多种角度、多种情感的鉴赏。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讲解诗歌中的多种常见意象,使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从而能够在接觸到新诗歌时更快地把握到诗歌的基础基调。
2.讲解诗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把握度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教学主体,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动参与到诗歌的鉴赏学习过程中,从而自发的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保证诗歌鉴赏教学的效率。 诗歌鉴赏的过程体现出较强的主观性,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历以及性格的不同, 会导致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结果有较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与观点,不设置严格固定的标准鉴赏答案,对学生主动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使学生对诗歌的产生环境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联系诗歌的创作环节以及作者本人的经历对诗歌进行全面的内容分析和情感把握,从而发散自身的学习思维,以开拓性的眼光看待诗歌鉴赏内容,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蜀道难》诗词时,教师首先要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并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进行大致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该诗词的创作环境,能够理解作者写作时所处的地位以及内心的心理感受,从而从作者的角度对诗歌进行重新学习与分析, 能够更加全面的对诗歌进行学习与鉴赏,掌握诗歌的中心主旨。
3.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强化学生鉴赏能力每首诗歌的创作都有作者的意图,都在每个语句后体现出作者的强烈感情, 因此要使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中心主旨, 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发散性和拓展性的想象,能够从作者的文字中透析到作者的思想。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雨霖铃》一文时,教师首先要对诗歌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一段文字进行解析,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总结, 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诗歌在场景气氛中的情感烘托,为后续的内涵分析做准备。 然后教师可以针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进行问题提问,使学生思考作者写作该句时的内心感受,想象作者当时或悲伤、或叹息的情感,最后结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句升华句体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使学生能够在每句诗歌的教学中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诗歌鉴赏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其在高考中的分值占比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诗歌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改变以往为了应付考试而仅仅教导学生如何对诗歌鉴赏题目进行解题的观念,注重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同时,教师应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培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得到根本性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莉萍.诵 读 、品析 、想 象 感 受 诗 歌 “三美 ”———高 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路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21,(01):72-74.
[2]黄敏滢.新课改下高中 语 文 诗 歌 鉴赏 教学有效 性 分 析[J].华夏教师,2020,(0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