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做好统筹引领、做实师德建设、做精业务培训、做细人事改革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打造一流的农村师资队伍,提升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3-005-2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师生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农村教师又是这些“奠基者”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只有让这个群体全部壮大起来,才能够全面提升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努力的方向,积极谋划教师发展新思路,搭建教师成长大舞台,打造一支适合教育发展新形势的一流农村教师队伍。
一、做好统筹引领是打造一流师资的保障
教师的发展不是教师个体的行为,而是和群体的发展相辅相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介入,统筹规划,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实施教师优先转型与率先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与创新战略和师资管理升级与结构优化战略,科学规划教育人才建设宏图,时刻把教师发展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1.做好人才发展规划
无论是区域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都要有明确的愿景目标。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制定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意见、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等规划、措施。学校和教师个体要根据本校及本人具体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2.完善教师发展制度
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认真抓好目标考核。深入实施教师发展示范校评比创建工作,把教师专业发展上升到学校层面推进,加强指导,关注落实,注重实效。学校也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配套的制度和计划,把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合理分解,以目标管理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3.保障教师发展资金
坚持“尊重规律,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原则,坚持向农村倾斜的分配导向,及时、合理发放绩效工资。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时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农村中小学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不低于核定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定期开展教师培训经费专项审计工作,确保教师培训经费用实、用好。
二、做实师德建设是打造一流师资的基础
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事业,用一生的精力来做好,而并非当成一种谋生的职业。
1.加强法律学习,提高依法执教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制的健全,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落实法律进校园,组织政治学习,开展法律专题培训,实施法律知识考核等形式,让教师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教师所要依法承担的责任,从而规范工作行为,端正行业作风,使“依法执教”不是一句空话。
2.加强师德教育,让关爱与教育同行
教育事业是神圣而又平凡的,教师是伟大而又清贫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珍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安心奉献,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通过师德报告团宣讲活动、师德师风群体诵读、师德建设大家谈、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师德建设活动,提高教育活动实效,深刻领悟“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真谛,在教师间逐步形成“讲师德、比奉献、求实效、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3.规范师德评价,促进师德建设走向自觉
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师德考评办法,促进师德建设工作有章可循,逐步引导教师将师德修养走向自觉,充分激发自我完善的内驱动力。积极开展不同层面的“师德标兵”、“师德模范”、“爱生模范”等师德方面先进的评选表彰工作,大张旗鼓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把师德水平纳入教师考评体系,综合考量教师。建立多层面考核机制,搭建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四个层面的立体化考核结构。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有悖师德现象的发生。通过一系列师德评价制度的建设,规范师德行为,促进教师把师德建设由学校管理走向自觉发展,充分调动教师的自我完善内驱力。
三、做精业务培训是打造一流师资的核心
立足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不断开辟教师继续教育阵地,多渠道、多平台、多元化的开展培训,构建理念引领与行为跟进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重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培训机制
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师资、教研室、电教站、教科室等部门培训职能,协调区域教师培训工作。制定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分步实施培训任务。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建立教师互助发展机制。扎实推进联合办学工程,提高教师培训层次。建立校本培训机制,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对校本培训的审批、参与、指导、考核作用,调动学校自主发展积极性。做好“青蓝课程”申报、审核、培训制度,提高“青蓝课程”活动含金量。
2.创新培训形式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学习需求,开展农村教师专项培训,既要着眼实用,考虑当前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又要着眼长远,提高培训高度,扩大农村教师眼界,激发教师强烈的进取心。通过开展农村教干培训、专业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课题研究培训等一系列专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农村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电教管理的专项督导工作,组织专家、名师深入完小、教学点实地考察,参与校本活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实施办法,扎实做好农村教师队伍的调研与指导,形成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培训形式,扩大农村教师受训面,增强实用性。 推动学校层面扎实开展“校本研训推进年”活动,把校本培训作为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教师读书活动、教学竞赛、骨干教师评选、公开教学月、教学沙龙、名师讲堂等活动,作为县本培训补充,强化校本培训针对性。
3.打造领军人才
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对外交流学习,积极参加省、市“333工程”培养工程,大力实施县域“311”名师培养工程,即用五年的时间打造30名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100名县名师、1000名县骨干教师,逐步打造教育领军人才,建成梯队型教师发展结构,培养优秀后备人才,以点带面带动教师快速发展。发挥师训干训培训基地作用,组织教干教师到名校挂职或参加研修班。扎实做好“名师工作室”申报、管理、考核工作,发挥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的引领作用,抓实团队共建,构建均衡发展教师团队。加大名师奖励力度,搭建教学研究平台,提供高层次学习机会,做到既能够培养出来领军人才,又要重用人才,还要留住人才,不断带动区域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
四、做细人事改革是推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关键
深入实施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规范学校及教师管理,提高教干、教师队伍的竞争意识,确保农村教师和县城区教师享受统一的政策,保障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盘活优质教育资源。
1.落实农村学校发展倾斜政策
要有针对性地面对农村学校教师需求情况设置招聘工作岗位,打破户籍限制,所有新招聘教师严格执行“凡进必考”要求,确保引进优秀人才任教,所有新招聘教师全部进入农村学校任教,为农村学校输送新鲜血液。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把支教工作经历和考核结果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各类评优、评先及晋升职称向农村学校倾斜,同时必须有在农村任教经历。大力实施边远地区教师关爱工程,向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发放交通和生活补贴,做好边远地区教师住房条件改善工程,加大农村学校改薄力度,不断改善边远地区教师工作、生活环境。
2.积极探索区域教干流动办法
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区域交流制度,扎实做好名校输出式交流、多岗锻炼式交流和任期轮岗式交流,在不同层次、不同特色学校间流动,提高校长竞争意识,强化工作动力,构建富有活力的梯级校长队伍。学校中层教干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公开竞岗,定期述职,教师参与考核,不断提高学校中层执行力和示范性,充分发挥中层领导的示范、带动作用。
3.深入实施骨干教师交流制度
制定支援农村边远地区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县城区百名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优质教学资源下乡”等工程,加大骨干教师流动幅度,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加大业务考核力度,真正把骨干教师支教工作做实。选派农村优秀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挂职研修,实地学习优质学校的敬业态度、工作作风、教学方法和先进理念。积极实施教师轮岗制度,根据教师轮岗工作方案,让教师走进不同学校,让学生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师资源,增加教师之间交流,形成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事关农村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统领,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促使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留住骨干教师安心从教,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保障区域内师资队伍建设的均衡发展,打造农村一流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叶志筑.农村教师流失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06).
[2]杨润勇.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政策调整的思考与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07,7(4)
[3]罗华.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西教育,2006(13).
[4]周雪梅.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6(09).
[5]黄翠华.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06).
关键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3-005-2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师生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农村教师又是这些“奠基者”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只有让这个群体全部壮大起来,才能够全面提升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努力的方向,积极谋划教师发展新思路,搭建教师成长大舞台,打造一支适合教育发展新形势的一流农村教师队伍。
一、做好统筹引领是打造一流师资的保障
教师的发展不是教师个体的行为,而是和群体的发展相辅相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介入,统筹规划,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实施教师优先转型与率先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与创新战略和师资管理升级与结构优化战略,科学规划教育人才建设宏图,时刻把教师发展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1.做好人才发展规划
无论是区域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都要有明确的愿景目标。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制定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意见、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等规划、措施。学校和教师个体要根据本校及本人具体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2.完善教师发展制度
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认真抓好目标考核。深入实施教师发展示范校评比创建工作,把教师专业发展上升到学校层面推进,加强指导,关注落实,注重实效。学校也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配套的制度和计划,把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合理分解,以目标管理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3.保障教师发展资金
坚持“尊重规律,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原则,坚持向农村倾斜的分配导向,及时、合理发放绩效工资。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时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农村中小学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不低于核定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定期开展教师培训经费专项审计工作,确保教师培训经费用实、用好。
二、做实师德建设是打造一流师资的基础
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事业,用一生的精力来做好,而并非当成一种谋生的职业。
1.加强法律学习,提高依法执教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制的健全,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落实法律进校园,组织政治学习,开展法律专题培训,实施法律知识考核等形式,让教师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教师所要依法承担的责任,从而规范工作行为,端正行业作风,使“依法执教”不是一句空话。
2.加强师德教育,让关爱与教育同行
教育事业是神圣而又平凡的,教师是伟大而又清贫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珍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安心奉献,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通过师德报告团宣讲活动、师德师风群体诵读、师德建设大家谈、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师德建设活动,提高教育活动实效,深刻领悟“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真谛,在教师间逐步形成“讲师德、比奉献、求实效、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3.规范师德评价,促进师德建设走向自觉
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师德考评办法,促进师德建设工作有章可循,逐步引导教师将师德修养走向自觉,充分激发自我完善的内驱动力。积极开展不同层面的“师德标兵”、“师德模范”、“爱生模范”等师德方面先进的评选表彰工作,大张旗鼓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把师德水平纳入教师考评体系,综合考量教师。建立多层面考核机制,搭建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四个层面的立体化考核结构。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有悖师德现象的发生。通过一系列师德评价制度的建设,规范师德行为,促进教师把师德建设由学校管理走向自觉发展,充分调动教师的自我完善内驱力。
三、做精业务培训是打造一流师资的核心
立足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不断开辟教师继续教育阵地,多渠道、多平台、多元化的开展培训,构建理念引领与行为跟进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重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培训机制
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师资、教研室、电教站、教科室等部门培训职能,协调区域教师培训工作。制定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分步实施培训任务。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建立教师互助发展机制。扎实推进联合办学工程,提高教师培训层次。建立校本培训机制,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对校本培训的审批、参与、指导、考核作用,调动学校自主发展积极性。做好“青蓝课程”申报、审核、培训制度,提高“青蓝课程”活动含金量。
2.创新培训形式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学习需求,开展农村教师专项培训,既要着眼实用,考虑当前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又要着眼长远,提高培训高度,扩大农村教师眼界,激发教师强烈的进取心。通过开展农村教干培训、专业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课题研究培训等一系列专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农村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电教管理的专项督导工作,组织专家、名师深入完小、教学点实地考察,参与校本活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实施办法,扎实做好农村教师队伍的调研与指导,形成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培训形式,扩大农村教师受训面,增强实用性。 推动学校层面扎实开展“校本研训推进年”活动,把校本培训作为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教师读书活动、教学竞赛、骨干教师评选、公开教学月、教学沙龙、名师讲堂等活动,作为县本培训补充,强化校本培训针对性。
3.打造领军人才
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对外交流学习,积极参加省、市“333工程”培养工程,大力实施县域“311”名师培养工程,即用五年的时间打造30名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100名县名师、1000名县骨干教师,逐步打造教育领军人才,建成梯队型教师发展结构,培养优秀后备人才,以点带面带动教师快速发展。发挥师训干训培训基地作用,组织教干教师到名校挂职或参加研修班。扎实做好“名师工作室”申报、管理、考核工作,发挥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的引领作用,抓实团队共建,构建均衡发展教师团队。加大名师奖励力度,搭建教学研究平台,提供高层次学习机会,做到既能够培养出来领军人才,又要重用人才,还要留住人才,不断带动区域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
四、做细人事改革是推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关键
深入实施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规范学校及教师管理,提高教干、教师队伍的竞争意识,确保农村教师和县城区教师享受统一的政策,保障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盘活优质教育资源。
1.落实农村学校发展倾斜政策
要有针对性地面对农村学校教师需求情况设置招聘工作岗位,打破户籍限制,所有新招聘教师严格执行“凡进必考”要求,确保引进优秀人才任教,所有新招聘教师全部进入农村学校任教,为农村学校输送新鲜血液。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把支教工作经历和考核结果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各类评优、评先及晋升职称向农村学校倾斜,同时必须有在农村任教经历。大力实施边远地区教师关爱工程,向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发放交通和生活补贴,做好边远地区教师住房条件改善工程,加大农村学校改薄力度,不断改善边远地区教师工作、生活环境。
2.积极探索区域教干流动办法
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区域交流制度,扎实做好名校输出式交流、多岗锻炼式交流和任期轮岗式交流,在不同层次、不同特色学校间流动,提高校长竞争意识,强化工作动力,构建富有活力的梯级校长队伍。学校中层教干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公开竞岗,定期述职,教师参与考核,不断提高学校中层执行力和示范性,充分发挥中层领导的示范、带动作用。
3.深入实施骨干教师交流制度
制定支援农村边远地区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县城区百名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优质教学资源下乡”等工程,加大骨干教师流动幅度,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加大业务考核力度,真正把骨干教师支教工作做实。选派农村优秀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挂职研修,实地学习优质学校的敬业态度、工作作风、教学方法和先进理念。积极实施教师轮岗制度,根据教师轮岗工作方案,让教师走进不同学校,让学生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师资源,增加教师之间交流,形成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事关农村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统领,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促使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留住骨干教师安心从教,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保障区域内师资队伍建设的均衡发展,打造农村一流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叶志筑.农村教师流失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06).
[2]杨润勇.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政策调整的思考与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07,7(4)
[3]罗华.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西教育,2006(13).
[4]周雪梅.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6(09).
[5]黄翠华.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