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科教研活动的永恒追求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教研员岗位上工作四年多来,始终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追求教师培训的高效,不断求索、不断改进,一批新的学科骨干正逐渐成长起来。相信通过有效教研活动的洗礼,我们的青年教师会走得更踏实、更久远。
  
  一、 活动形式逐步由单一向丰富发展
  最初是单一形式。以往的教研活动形式相对单一,要么是专题讲座,要么是先会课,再评课。前者是一人做报告,大家埋头做记录;后者是先听两节观摩课,再大家评课,这种评课一般多谈优点,慎提建议,活动一般半天时间。活动形式的单一与研究的浅薄使得活动的效率相对较低。
  过渡到二元结合。我们成立县青年教师研究小组后,研究活动逐步过渡到会课与研讨相结合。一般先围绕某一主题观摩三节课,然后组织执教者说课、听课者评课,再由相关专家围绕研究主题做专题辅导,这样,每次研究的内容相对集中了,研究的深度增加了,获得的信息多了,效果自然好了。
  发展到形式多元。在县青年教师研究小组的基础上我们又成立了县青年教师中心组,活动的形式除课堂观摩、说课评课、专题辅导外,添加了沙龙研讨、活动反思和活动反馈等板块,形式日趋多元,教师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每次活动的感悟也越来越深。
  形式的日趋多样,内涵的不断拓展,使得教师在每次活动中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多了,参与的面变广了,活动的效率也自然提高了。现在,一批70后教师已经逐渐挑起了学科教学的大梁,成为县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
  
  二、 活动半径逐步由现场向场外扩展
  原先组织活动都是由承办学校先期准备,教研员并不介入,往往是到了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人才知晓活动内容。也就是说,参与活动的同志打的都是“无准备”之仗,临阵磨枪,自然收效甚微。因此,我们有意识地把这种研究活动“前延”与“后续”,以活动前的自我研究为基础,以活动后的反思交流为延伸,使得整个研究的周期尽可能地延长,也使得每位教师在这种互动与交流中收获更多。
  1.活动前先期做好准备
  最迟在活动前一周,我们利用K12平台公布上课内容,要求教师选取其中一课,在认真研读教材,合理学习与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设计教学预案,并带着预案参加活动。有的学校对这种活动相当重视,还会先期研讨,让教师有所感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心里有底。有了先期设计,教师对研究内容不再陌生,对整个知识分几块教学,每块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数。也正因为心中有谱,听课时才会有的放矢。二是自觉比较。由于有先期预设,听课时自然会与上课教师的设计进行比较,孰优孰劣容易分辨,也能道出个所以然来。
  除设计教学预案外,我们还利用知网检索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选编成《攻玉》电子期刊发给教师学习,并让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之上,用自己鲜活的教学案例来解读主题,形成书面文稿,在沙龙研讨时交流。在活动中,我感到这种有准备的参与,教师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困惑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活动的氛围变得活跃了许多。
  2.活动后及时反思交流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大家积极的思维碰撞中,有不少教师肯定会有一些新的感悟,及时加以反思,将学习所得梳理一番,有助于将学习到的东西及时内化。为此,每次活动后我都要求教师及时写活动反思,内容不限,可以针对活动中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某一课或某一活动环节谈想法,也可以谈谈自己活动后的感受。字数要求在800字以上,同时要求在活动后五天之内(我们的活动一般安排在周二,最迟周日教师必须完成反思)发到指定信箱。由于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样的问题看法可能也有较大的差别。因而,收集好教师反思之后,我们会将反思及时整理成《拾贝》、《反思》电子材料,并反馈给各位教师。
  另外,为延续教师对主题探究的热情,我们在每次活动之后,将自己从网上摘录并重新组织后的相关研究材料发到各位教师的邮箱里,供大家学习,同时对写得好的反思文章作进一步的整理并推荐和投寄给相关期刊,激励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每次活动当中。
  组织一次活动不容易,通过这种适度的“前延”与“后伸”,无形之中使得活动的前后研究周期变长,活动中教师参与研究的程度加深,活动的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三、 活动内容逐步由零散向主题集聚
  最初的活动没有明确的主题,研究课往往是学校自定。这种零散的研究如同蜻蜓点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此,我们围绕申报的苏教版小学数学重点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实验与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梳理出若干个研究主题,用两学年的时间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分块解读。主题研究的深入,使得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为确保每次研究的深度,我们还设置了课堂观摩、说课评课、沙龙研讨、专题讲座、活动反思与专题征文等活动板块。下面以“话说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来谈谈我们的做法。
  1.深入课堂观摩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四至六年级安排了六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苏教版教材编写的一个特色。如何教学这些策略?是着眼于策略背景下的解题还是数学思想渗透?这种策略教学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教师颇多疑惑,故而我们组织了两次活动,请六位教师分别执教了这六种策略。为了使教师在听课时有更多的精力来观察、思考,我要求执教教师提供教学详案,并编成活动材料分发至各人手中,这样就使得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
  2.组织说课评课
  我们的这种说课与常规说课有所不同,要求执教者说的是自己的整体设计理念和对教材作出的“二度开发”。通过这种解读使大家对课堂教学有更深层的了解。评课讲究的是“一分为二”,既谈优点,也讲建议,着眼于改进与完善,努力使每一节课通过大家的品评之后能提升一个档次。同时,我们还安排教师在活动后吸纳大家的意见对每一节课进行点评,这种点评不仅有对课堂的解读与分析,还有基于自己思考的二次设计,并通过反馈使大家对课堂教学有更深层的理解。
  3.开展沙龙研讨
  沙龙围绕主题进行,为了使这种沙龙研讨有的放矢,在下发活动通知时就将沙龙主题以及主题学习材料同步下发到教师手中,为了使这种沙龙讨论能给大家以更多的启示,我们除了将沙龙主题分解成若干问题外,同时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准备,用鲜活的教学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大家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收获更多。
  4.举办专题讲座
  每次活动,我们均安排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做一个微型讲座。就“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言,不仅要对整个教材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而且要就各册教材的重点进行解读、同时就每块知识提出教学建议。
  5.进行活动反思
  每次活动后,我们均要求教师结合活动中自己感悟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收获,并通过这种反思活动,对活动进行再次的回顾。
  这样,每次活动都使教师对教材中某一部分知识的教学有了更为深层的理解与把握,从而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分析更加准确、到位,进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 活动参与逐步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最初的活动,教师都不敢发言,故而我们还定了不少的“规矩”迫使他们发言。例如,在评课活动中的规矩是:第一,评课必须一分为二,既要谈优点,也要谈建议;第二,人家说过的不得重复;第三,感悟不深的必须抢在别人前面发言,否则轮到自己时会无话可说;第四,每次评课机会有限,没有获得发言机会的,必须提供不少于800字的评课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教师渐渐地变得有话说了。为了使他们通过锻炼更快地成熟起来,这学期开始,我把中心组长们推至前台,角色的转变,使得他们不再是被动参与者,而变成了主动组织者或积极观摩者了。
  1.具体活动组织者
  为了带动全县的学科教学研究,我要求各镇都成立相应的学科研究小组,由各镇中心组长组织开展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县研究小组活动安排在哪个镇,就由该镇的中心组长来组织,他要参与活动策划、前期磨课与整个活动的组织。同时,还要介绍学校的课改情况,组织评课与专题讲座等。
  2.板块活动主讲人
  过去评课时都是自愿发言或随机点名的,因而谈多谈少似乎问题不大。但现在设置了主评人,那作主评人的自然不敢懈怠,暂时不是的也丝毫不敢放松,得学习人家是如何评课的,因为每学期每人都至少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哪敢大意呢?在沙龙板块,同样设置了中心发言人,因而大家都很重视,收集了许多资料,也设计了很多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让教师来组织活动或作为中心发言对象之后,原先的侥幸心理没有了,参与活动变得更加专心了,而暂时没有被定为发言对象的人,也丝毫不敢大意,说不定下次就轮到自己了,因而虚心学习,积极参与。角色的转变,给了教师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也清楚只有很好地把握住每一次机会,才会赢得更多的机会,所以,无论是组织者还是观摩者都会认真对待。
  
  五、 活动成果逐步由组内向组外延伸
  为了能使活动在更高层面上发挥效应,我们有意识地将活动的过程资料利用博客平台和K12进行展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邀请参加活动
  不管是中心组还是研究小组的活动在哪个镇举行,我们都邀请本镇所有学科教师参加活动,县内其他教师想参加活动的,只要条件许可,我们都积极地作出安排。因而,每次活动参与的人数都有近百人,这样就使更多的想学习的教师获得了学习的机会。
  2.展示活动成果
  不管是观摩课教案,还是我在活动中的一些感悟与思考,以及教师写的反思与专题研究论文,我们都会通过K12平台对外展示。近年来,我们编辑《拾贝》、《攻玉》、《反思》等各类电子材料近20份,数百万字,使市县乃至更大范围内关注我们活动的教师从中受益。
  几年的摸索与完善,使我们的活动逐步趋于高效。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地付诸努力,并不断改进,活动会变得越来越有效。高效,应该是我们组织学科教研活动的永恒追求。
其他文献
所谓数学概念的形成,是指学生依据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形成表象,并对表象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抽取出一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并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应用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事例→表象→概念→应用”。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学具操作在抽象数学概念的形成中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根据数学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特点,数学教师
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具有动态性、系统性特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制约城市发展的各个因子自身及彼此因子相关性的承载能力。本文从“共生”的角度来建立滇中城市圈城市
大学新生由中学进入大学后,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适应。本文在对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2012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大学新
作为儿童学校生活的开端,小学一年级既是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转折期,也是系统化体育教学的开始,故而称之为“学校体育第一课”。在整个学校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占了很大的比例,也足见其重要性。同时,处在学校体育开端之际的“第一课”与其他阶段的体育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 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术,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起着重
摘 要:小学道德强调立德树人,将学习和生活中许多核心主义价值观进行传播,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符合儿童的学习要求和心理特点,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需要通过多角度进行渗透,可以运用课堂故事教学方法,将有趣味性的法治故事和传统内容相结合,注重体验,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主要对隐性教育进行基本的认知,指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的隐性教育到底有哪些,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找出其客观规律,提高学生的法
现场观摩课堂教学是最常见的教学研讨交流形式,因而,一堂公开课不仅彰显出执教者的理念、策略和课堂实施能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所在教研组、学校的整体教科研水平。笔者以为,要想最大化地发挥“公开课”的研讨、传递、启迪、引领作用,必须植根于以下四个层面开展研究与实践。    一、 公开课要指向常态性  无论是示范课,还是研讨课、求教课,主要参与者是一线教师,让一线教师能够从中获得某种启发,其中部分理念
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语学习的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已经成为紧要的任务,然而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从这两个大的
数学绘本由于具有图片生动、故事优美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绘本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从调动学生自主
一、 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     1. 金融危机下公立学校财政危机  源自美国本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美国国会在2009年1月通过的《2009联邦恢复与稳定法案》中,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根据华盛顿公共教育厅(2009)最新的报告《基础教育公立学校财政危机》指出,学区已处于财政危机的边缘。学区财政支出速度大于收入。即使未来两年内州财政没有减少,他们也面临大量的解
[目的]辨别43份不同蜂蜜样品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43份蜂蜜样品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43份样品中果糖与葡萄糖总量在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