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有眼界,落笔话生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in_s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初中语文不同于小学了,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字词句,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并进行提升。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很少去了解学生的喜好以及接受能力,所以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太高。因为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枯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更别说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生写作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思想个性,但脱离实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导学生写作立意要新颖,文章意義要有一定的水平,要高大上,例如什么爱国主义精神,要上升到国家或者社会的层面,这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单一地追求高水平的立意,而忽略了内容。这种高于中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的作文,写出来也是虚的,没有任何价值的,使得学生们忽略了生活中的事情,并常常觉得无东西可写。
  其实生活就是一本素材书,一本丰富的素材书,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实“美”就在身边。
  (二)技能训练突出,忽略真实情感
  现在都是应试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考试,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思想,所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那就要投机取巧,寻求各种方法。在写作模式上,老师教给学生要按照“龙头、凤尾、猪肚”的形式来,注重开头和结尾的两段话,中间随便写写就行了,那么学生们就一味的背诵开头经典段落和完美的结束语,造成了学生写作能力的畸形,培养了一批“会背诵”的学生。
  (三)缺乏充实的素材
  教师的评判标准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有的教师一味的强调写作要引经据典,导致学生全篇都是“某某说,某某说”。单调的名言警句,不掺杂学生自己的对生活的感悟和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感想。老师一味的强调名言警句的重要性,就让学生忽略了对生活的感悟,缺乏了写作的素材。其实最丰富的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对于中学生而言那遥不可及的名言警句是高深且难于理解的,用起来也显得生硬、刻意。
  二、初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与优化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兴趣在学习中是相当重要的,就像我们不喜欢一件事,还想把它做好,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学习亦是如此。由于中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展不成熟,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想要彻底的理解知识还要还原于生活。很多作家的第一本书就是自己的自传,因为最了解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一生,因为了解才能写得好并且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组织开展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练笔机会
  其实同在一个学校学习,同在一个教师学习,他们自然而谈的产生比较心理,竞争意识。良好的竞争意识会促进学生更好地进步,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学习进步的过程,成果出来之后还可以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以此来促进学生进步和提高。
  (三)巧妙调拨,实现生活素材与作文素材的转换
  虽然说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是毕竟生活是鲜活的人和真实的事情组成的,转化为作文还需要文字的组合和呈现,所以要做到生活素材和作文素材的良好的转换。这其实需要学生在生活中仔细的观察,将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老师在其中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积累生活经验,丰满写作细节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写作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一般生活阅历多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才更有内涵,更能经得起推敲。所以学生们也要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写作的细节。老师们也可以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们更好的感受生活,利用生活。
  (五)创立生活化情景,积累写作素材
  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需要老师们进行引导。然而很多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当学生们无法很好地发掘生活中的素材的情况下,老师们就要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课堂上可以建立生活化情景,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的素材,然后学习和积累。
  结语
  其实学习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所有的人进行铺路,需要教师、需要家长、需要学生自己。尤其是中学生,年纪还小,需要教师多操心,多努力,培养祖国的人才。其实学习和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要学习,而学习为了更好的生活。物质决定意识,写作的素材就来源于生活,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情,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素材,那便就能写出更好地文章,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其他文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教育都相继开设了音乐课,但是在六七十年代都没有统一教材,也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也更谈不上学校还有什么音乐器材之类的东西了,那时候的音乐课是随便指定一个教师上都行,教师可以自由安排,想要教什么就教什么,音乐课做的基本上是无效性活动,基本上没有音乐课的效果,当然也没有人过问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进步,音乐教学也逐渐走上了正轨。特别是义务教育法推行实施以后,我国教育形
期刊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  领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艰难生存的生命及其真正意义,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和“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
期刊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总体工作的开展。在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中,培养建立平安和谐的班集体,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建立和谐班级集体 的基础  班级管理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教育的主体,为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  首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過去的“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师生关系将
期刊
“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对于处于人格塑造最佳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是最主要的三点。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是引导学生未来方向,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也是未来绝大部分社会工作的
期刊
知识目标: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了解课文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咏絮之才;  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能力目标:  在对比课文、注释、译文中把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预习步骤。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能复述故事,能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句子。  情感目标:  在温馨中体会亲情,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学习中敢于想象并进行创作。培养高尚文雅的生活情趣和关注文化的传承。  教
期刊
一、“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積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一年级抓起。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期刊
作文,从本质上认识是一种情思流。写作就是开情思之源,导情思之流。作文教學则是引导学生开“源”导“流”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被动、静止、孤立、封闭的现状,我认为应实行“动态”作文教学。“动态”作文的基本特征是随机、开放、沟通、合作、教师参与和学生自评等。它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四点: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绝对差异与发展的相互依赖;二是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关于“乐学”的教学思想;三是系统自控
期刊
“让每一个文字都有生命,让每一幅图片都有意义,让每一个声音都有魅力,让每一个动作都有内涵。”这句话是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直觉得它说得有道理,但是实际备课、授课时候又没有真正用上,其实自己还是没有深入研究所以体会不够深刻。  直到最近在准备一次公开课的时候才真正了解其中的内涵。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自己也查阅了不少资料觉得准备的差不多了,让同仁们听听看看有什么问题,他们都觉得知识方面没什么大问题,一致认
期刊
一、我国教育行政职能的现状和问题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教育开始从规模发展走向内涵提高、从基本普及走向质量提升、从满足共性到追求个性。在这样的挑战面前,我国传统教育行政的弊端开始呈现,如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教育行政组织效率低下、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素质教育难以深化、公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阻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