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就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整个和谐社会之灵魂。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即通过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神圣使命。
一、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建设的基本手段
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法,也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方法。人类社会实践推动了社会文明前进,同时也发展了人类自己本身。而人类发展本身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发展了人的健全的体魄和精神思维能力;二是发展了人的心理文化结构。这其中包括智力结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引人向善,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二、加强音乐教育是发展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又是一项伟大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和谐文化要始终关注“人”。人的成长与进步,既需要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作引导,又需要有健康高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则需要由一个具有崇高理想信念、较高的综合素质的群体共同来打造。音乐教育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功能,作为培养一代新人、陶冶公民情操、净化社会风气、引导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手段,可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大健康高尚的文化教育力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实施“细雨润物细无声”式的健康音乐教育是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三、建设和谐文化要以人为本,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塑造人的精神
加强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发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命运前途,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人民大众是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通过音乐教育的普及,可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文化知识,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使社会群体的个性品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形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基础、精神文化基础
和谐文化的建设重在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倡导和谐精神,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实施和谐音乐教育,建设和谐文化,还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奠定精神文化基础。没有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就没有文化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信念就会缺失,道德基础就会动摇,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从长远意义看,先进文化的社会功能要得到更大发挥,需要做许多基础性工作,这就包括大力发展先进和谐的音乐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全民艺术音乐修养;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演艺设施和场所、加快发展音乐教育事业,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搞好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向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在文化下乡、广场文艺活动中要多向大众传播健康美好的音乐等等。通过不断努力和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和手段,使社会有了更浓的和谐的音乐氛围,听众有了更灵的音乐耳朵,我们有了更多的音乐手段,音乐教育的作用就能更好地发挥,健康和谐的音乐作用于社会和谐的效果将会更加直接,成效相对显著。
重视音乐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运用,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意义和作用与经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法制环境建设相比自然要微薄得多,但也不可否定音乐教育作用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而且可以相信,音乐教育还必将在广泛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对和谐社会的促进力量。
在加强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尽快地改变落后的状态,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文化馆 )
一、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建设的基本手段
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法,也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方法。人类社会实践推动了社会文明前进,同时也发展了人类自己本身。而人类发展本身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发展了人的健全的体魄和精神思维能力;二是发展了人的心理文化结构。这其中包括智力结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引人向善,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二、加强音乐教育是发展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又是一项伟大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和谐文化要始终关注“人”。人的成长与进步,既需要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作引导,又需要有健康高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则需要由一个具有崇高理想信念、较高的综合素质的群体共同来打造。音乐教育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功能,作为培养一代新人、陶冶公民情操、净化社会风气、引导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手段,可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大健康高尚的文化教育力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实施“细雨润物细无声”式的健康音乐教育是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三、建设和谐文化要以人为本,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塑造人的精神
加强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发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命运前途,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人民大众是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通过音乐教育的普及,可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文化知识,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使社会群体的个性品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形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基础、精神文化基础
和谐文化的建设重在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倡导和谐精神,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实施和谐音乐教育,建设和谐文化,还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奠定精神文化基础。没有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就没有文化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信念就会缺失,道德基础就会动摇,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从长远意义看,先进文化的社会功能要得到更大发挥,需要做许多基础性工作,这就包括大力发展先进和谐的音乐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全民艺术音乐修养;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演艺设施和场所、加快发展音乐教育事业,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搞好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向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在文化下乡、广场文艺活动中要多向大众传播健康美好的音乐等等。通过不断努力和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和手段,使社会有了更浓的和谐的音乐氛围,听众有了更灵的音乐耳朵,我们有了更多的音乐手段,音乐教育的作用就能更好地发挥,健康和谐的音乐作用于社会和谐的效果将会更加直接,成效相对显著。
重视音乐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运用,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意义和作用与经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法制环境建设相比自然要微薄得多,但也不可否定音乐教育作用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而且可以相信,音乐教育还必将在广泛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对和谐社会的促进力量。
在加强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尽快地改变落后的状态,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文化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