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上出现了包括大学生在内很多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已经开始逐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进步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令人深思。本文从认识网络道德的内涵着眼,分析目前网络道德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逐步走进机关、企业、家庭和高校,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结构。网络也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建议要大力加强“网德”教育,提倡“慎独”,倡导网民自律。爱因斯坦曾说:“人类最重要的努力,是在我们的行为中追求道德;我们内心的安定,甚至生存都离不开道德。只有道德的行为才能给生命以美和尊严。”培养具有良好网络道德的大学生开始成为高校教育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所谓网络道德就是一种依靠网际公民的舆论和其内心信念来规范、调整的道德规范。有人认为,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属于“亚道德”范畴。它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原因在于在网络社会,人们的交往在虚拟的状态中进行,行为主体有了摆脱现实社会道德约束的条件。从而使传统道德在网络社会的作用有不断弱化的趋势。网络生活中,有悖传统道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笔者认为,在高校网络中,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网络道德缺失的现象也是同样存在的。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网络在带给人们获取信息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领更加自由的空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制造网络病毒、散布谣言、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等不道德甚至违法行为,那么一些不能自我约束的大学生也就成为了其中的参与者或受害者。调查发现,有18.8%的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8%的大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6.3%的大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大学生私自用过别人的账号上网。以上这些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不得不让人们观注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容易使大学生道德行为不良、道德意识缺失、缺乏责任感,甚至道德心理发展扭曲等后果。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这包括对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的要求。很多大学生对网络道德有着理性、清醒的认识,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在大学生中认为在网络中应该完全遵守现实道德的占有41.8%,87.3%对大学生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赞同和觉得应该进行网络规范管理的占95.4%。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模式
马克思曾经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使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上能够达到自律。网络不同于现实生活,人们往往处在虚幻的环境中,一般的道德对于网络主体的约束不如现实生活那样强烈,所以要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主动践行道德规范,将遵守网络道德转变为自己内在良心的主动行动。笔者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网络道德,上网自律。
(一)建立以网络主体为中心的心理驿站
在高校中,大学生是高校的被教育主体,在网络中是网络主体。《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体魄。当前,许多大学生在面临着学习、竞争、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时,无法正确理解和接受,加之不能正确的调整心理状态,便在虚拟的网络上寻找暂时的心理慰寄,从而往往忽略了网络道德的遵守,在网络上散布反动言词、观看恐怖影片、登陆黄色网站等,长此以往,甚至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经常逃课,情感缺失,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笔者认为高校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配备专业心理辅导的教师的大学生心理驿站,在心理教育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进行辅导,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二)搭建以培养良好网络道德为目的的活动平台
目前,网络已经不断地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的意识。笔者认为在高校中积极开展以网络道德为主题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观看网络道德教育影片等学生活动,通过丰富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在思想上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需要道德约束,从而通过自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可以通过校园网、海报、校报等进行大力宣传,邀请学生参与活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在为人们提供快速方便的信息同时也有其负面影响,增强对网络信息是非辨别能力,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三)设计以网络道德教育为内容的教学课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了人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已经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借助于网络,倾销西方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发布恶意的反动信息,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间道德、文化的冲突,使一些缺乏认识的大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动摇。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笔者认为高校应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和谐文明社会等方面的课程,利用课堂让学生掌握伦理道德理论,了解中国的传统道德文明,认识到作为中国公民有义务也有责任遵守网络道德。
(四)尝试以社会实践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自主、自愿、自觉、自强是大学生的重要特征。单纯的理论说教、树立榜样等教育方式已经失效。当代的大学生有着自已的时代特征,他们喜欢新奇,讨厌呆板;喜欢实践,讨厌说教。笔者认为,应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大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去感受和谐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人文关怀,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实践锻炼人、教育人,形成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在实践中。学会认识社会、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维护秩序,以达到规范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
(五)制定以维护大学生网络道德为内容的规范
网络道德教育不仅要有心理方面的培养、实践方面的认识和道德观念方面的教育,同时还有有对在网络上的违反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制裁和处罚的教育。从目前的网络不道德情况看,涉及很多违纪违法现象,如侵害知识产权、隐私权、名誉权和网络安全等。笔者认为在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时要与加强网络法律、法律教育相结合,虽然我国的网络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几年我国加快了有关互联网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关于信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界行规定》等专门法,同时在《民法》、《刑法》等法律中也有相关表述。组织大学生学习有关法律,制定贴近大学生实际的网络道德公约,增强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认真履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逐步走进机关、企业、家庭和高校,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结构。网络也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建议要大力加强“网德”教育,提倡“慎独”,倡导网民自律。爱因斯坦曾说:“人类最重要的努力,是在我们的行为中追求道德;我们内心的安定,甚至生存都离不开道德。只有道德的行为才能给生命以美和尊严。”培养具有良好网络道德的大学生开始成为高校教育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所谓网络道德就是一种依靠网际公民的舆论和其内心信念来规范、调整的道德规范。有人认为,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属于“亚道德”范畴。它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原因在于在网络社会,人们的交往在虚拟的状态中进行,行为主体有了摆脱现实社会道德约束的条件。从而使传统道德在网络社会的作用有不断弱化的趋势。网络生活中,有悖传统道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笔者认为,在高校网络中,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网络道德缺失的现象也是同样存在的。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网络在带给人们获取信息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领更加自由的空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制造网络病毒、散布谣言、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等不道德甚至违法行为,那么一些不能自我约束的大学生也就成为了其中的参与者或受害者。调查发现,有18.8%的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8%的大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6.3%的大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大学生私自用过别人的账号上网。以上这些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不得不让人们观注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容易使大学生道德行为不良、道德意识缺失、缺乏责任感,甚至道德心理发展扭曲等后果。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这包括对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的要求。很多大学生对网络道德有着理性、清醒的认识,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在大学生中认为在网络中应该完全遵守现实道德的占有41.8%,87.3%对大学生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赞同和觉得应该进行网络规范管理的占95.4%。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模式
马克思曾经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使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上能够达到自律。网络不同于现实生活,人们往往处在虚幻的环境中,一般的道德对于网络主体的约束不如现实生活那样强烈,所以要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主动践行道德规范,将遵守网络道德转变为自己内在良心的主动行动。笔者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网络道德,上网自律。
(一)建立以网络主体为中心的心理驿站
在高校中,大学生是高校的被教育主体,在网络中是网络主体。《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体魄。当前,许多大学生在面临着学习、竞争、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时,无法正确理解和接受,加之不能正确的调整心理状态,便在虚拟的网络上寻找暂时的心理慰寄,从而往往忽略了网络道德的遵守,在网络上散布反动言词、观看恐怖影片、登陆黄色网站等,长此以往,甚至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经常逃课,情感缺失,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笔者认为高校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配备专业心理辅导的教师的大学生心理驿站,在心理教育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进行辅导,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二)搭建以培养良好网络道德为目的的活动平台
目前,网络已经不断地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的意识。笔者认为在高校中积极开展以网络道德为主题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观看网络道德教育影片等学生活动,通过丰富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在思想上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需要道德约束,从而通过自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可以通过校园网、海报、校报等进行大力宣传,邀请学生参与活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在为人们提供快速方便的信息同时也有其负面影响,增强对网络信息是非辨别能力,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三)设计以网络道德教育为内容的教学课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了人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已经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借助于网络,倾销西方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发布恶意的反动信息,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间道德、文化的冲突,使一些缺乏认识的大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动摇。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笔者认为高校应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和谐文明社会等方面的课程,利用课堂让学生掌握伦理道德理论,了解中国的传统道德文明,认识到作为中国公民有义务也有责任遵守网络道德。
(四)尝试以社会实践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自主、自愿、自觉、自强是大学生的重要特征。单纯的理论说教、树立榜样等教育方式已经失效。当代的大学生有着自已的时代特征,他们喜欢新奇,讨厌呆板;喜欢实践,讨厌说教。笔者认为,应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大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去感受和谐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人文关怀,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实践锻炼人、教育人,形成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在实践中。学会认识社会、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维护秩序,以达到规范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
(五)制定以维护大学生网络道德为内容的规范
网络道德教育不仅要有心理方面的培养、实践方面的认识和道德观念方面的教育,同时还有有对在网络上的违反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制裁和处罚的教育。从目前的网络不道德情况看,涉及很多违纪违法现象,如侵害知识产权、隐私权、名誉权和网络安全等。笔者认为在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时要与加强网络法律、法律教育相结合,虽然我国的网络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几年我国加快了有关互联网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关于信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界行规定》等专门法,同时在《民法》、《刑法》等法律中也有相关表述。组织大学生学习有关法律,制定贴近大学生实际的网络道德公约,增强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认真履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社会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