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因为其不仅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都有很大的好处之外,还对教育行业的发展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性作用,所以是值得支持的,当前也被列入了我国非常主要的一个发展战略当中。本文主要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具体路径
产教融合不只是学校和企业两方的事情,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相关机构、社会机构对其的重视。在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着力于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指导学校育人,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的转型当中。在学校开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感受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的双重魅力,切身体会到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求上进,成为在企业独当一面的人才,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更富有生命力和价值性。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非常注重模式改革創新,从原有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到现在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同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还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凸显了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发展特征。特别是随着《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突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几点变化。首先,在人才培养定位和高职院校发展道路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缺少实习平台,当前高职院校更加强调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系统设计,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在教学主体上由传统的单一学校为主,开始借助社会、行业和企业力量实施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政府统筹主导作用。最后,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更加注重教育与行业对接,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并以现代学徒制改革作为人才培养突破口,逐渐向产教融合方向转型。随着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逐渐延伸,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趋势,高职院校开始更加注重行业和企业动态变化,在人才培养上以产教融合为主要培养思路,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2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2.1利益诉求的不同
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主,以提高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为主要观念的。企业则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短期效益价值为主的。两者利益诉求不一样,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就很难把握产教融合的点,往往就造成企业不愿意主动或者说深入和学校合作,教育培养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从人才的起点培养好,过程监督好,才能期望有好的结果,而现在的企业只想在学校毕业的时候就来“收果”,收到的果实又觉得不符合自己企业的要求,但在培育的过程中又不想投入。
2.2缺乏激励机制
学校和企业合作不能只靠学校老师苦口婆心的诉说,而应该让企业看到在开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企业所带来的好处以及能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这才能够提高其合作积极性。
2.3企业在办学方面责任不明确
企业与职业学校进行产教融合发展,其教育主办企业就必须是企业,然而,企业参与到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义务和责任不明确,就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制度,在发展时也得不到保障,使得其主体作用不能够发挥。
3产教深度融合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
3.1完善组织管理与制度体系
一方面,加大社会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来看,政府不仅需要加强对教育领域的管理,而且需要加强对经济领域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产教融合服务育人的相关政策规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当明确教育、经济以及劳动等部门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教育组织机构中,进一步保证产教融合机制的顺利运行。另外,确立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政策的保障制度,确定产教融合下高职教育的合法地位。完善高职教育税收补偿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引导企业在获利的同时,能够积极承担社会教育责任,促进产教融合下的高职教育发展以及人才培养。
3.2开启多元化合作办学模式
第一,建立高职院校、行业、产业以及政府之间的多方合作关系。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创新办学模式,进一步实现学校—产业—政府共同参与办学的创新模式。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领域,产业是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而政府在学校与产业之间起到了相互协调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通过实施多元化合作办学模式,并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形成“政行校”“政企校”“行企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三种办学模式下,不仅可以有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还可以有效带动多领域参与到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第二,明确多元化合作办学的最终目的。最后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能力,在企业技术研发过程中,学生实训的硬件设备需要进一步改善,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确保多元化合作办学模式的长期发展。
3.3重视评价制度的落实
一是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且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评估。二是充分考虑学生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同时,需要通过考虑学生在实践工作中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以及岗位竞争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评估。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将学生岗位创新能力的培养贯彻落实,并且将其作为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另外,积极转变培养创新能力的指标,将其转换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且以此体系进行授课,从而确保相关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4结束语
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阻碍,为此本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也提出了进行模式创新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能够为各个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帮助,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文学.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6):11-14.
[2]孙晓庆.基于国际比较视野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49-52.
[3]朱方来.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15(3):68-73.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具体路径
产教融合不只是学校和企业两方的事情,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相关机构、社会机构对其的重视。在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着力于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指导学校育人,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的转型当中。在学校开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感受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的双重魅力,切身体会到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求上进,成为在企业独当一面的人才,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更富有生命力和价值性。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非常注重模式改革創新,从原有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到现在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同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还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凸显了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发展特征。特别是随着《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突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几点变化。首先,在人才培养定位和高职院校发展道路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缺少实习平台,当前高职院校更加强调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系统设计,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在教学主体上由传统的单一学校为主,开始借助社会、行业和企业力量实施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政府统筹主导作用。最后,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更加注重教育与行业对接,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并以现代学徒制改革作为人才培养突破口,逐渐向产教融合方向转型。随着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逐渐延伸,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趋势,高职院校开始更加注重行业和企业动态变化,在人才培养上以产教融合为主要培养思路,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2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2.1利益诉求的不同
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主,以提高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为主要观念的。企业则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短期效益价值为主的。两者利益诉求不一样,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就很难把握产教融合的点,往往就造成企业不愿意主动或者说深入和学校合作,教育培养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从人才的起点培养好,过程监督好,才能期望有好的结果,而现在的企业只想在学校毕业的时候就来“收果”,收到的果实又觉得不符合自己企业的要求,但在培育的过程中又不想投入。
2.2缺乏激励机制
学校和企业合作不能只靠学校老师苦口婆心的诉说,而应该让企业看到在开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企业所带来的好处以及能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这才能够提高其合作积极性。
2.3企业在办学方面责任不明确
企业与职业学校进行产教融合发展,其教育主办企业就必须是企业,然而,企业参与到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义务和责任不明确,就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制度,在发展时也得不到保障,使得其主体作用不能够发挥。
3产教深度融合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
3.1完善组织管理与制度体系
一方面,加大社会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来看,政府不仅需要加强对教育领域的管理,而且需要加强对经济领域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产教融合服务育人的相关政策规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当明确教育、经济以及劳动等部门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教育组织机构中,进一步保证产教融合机制的顺利运行。另外,确立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政策的保障制度,确定产教融合下高职教育的合法地位。完善高职教育税收补偿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引导企业在获利的同时,能够积极承担社会教育责任,促进产教融合下的高职教育发展以及人才培养。
3.2开启多元化合作办学模式
第一,建立高职院校、行业、产业以及政府之间的多方合作关系。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创新办学模式,进一步实现学校—产业—政府共同参与办学的创新模式。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领域,产业是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而政府在学校与产业之间起到了相互协调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通过实施多元化合作办学模式,并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形成“政行校”“政企校”“行企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三种办学模式下,不仅可以有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还可以有效带动多领域参与到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第二,明确多元化合作办学的最终目的。最后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能力,在企业技术研发过程中,学生实训的硬件设备需要进一步改善,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确保多元化合作办学模式的长期发展。
3.3重视评价制度的落实
一是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且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评估。二是充分考虑学生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同时,需要通过考虑学生在实践工作中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以及岗位竞争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评估。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将学生岗位创新能力的培养贯彻落实,并且将其作为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另外,积极转变培养创新能力的指标,将其转换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且以此体系进行授课,从而确保相关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4结束语
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阻碍,为此本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也提出了进行模式创新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能够为各个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帮助,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文学.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6):11-14.
[2]孙晓庆.基于国际比较视野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49-52.
[3]朱方来.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15(3):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