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 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 “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然而,出路何在?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作文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在写作题材上要有新的拓展。
作文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是观念上的转变。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在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上下功夫。首先教师在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一是要克服命题成人化倾向,特别注意命题的趣味性。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立意上要实破传统观念束缚,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因此,教师指导时,主要是活跃学生的写作思路,促使他们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常识告诉我们,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艺术效果等方面去领悟。让学生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经常看一看,对于好的句子要让学生熟记于心。
二、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 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 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 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 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 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 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 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
三、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 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 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 ,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 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 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 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 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 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 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 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在作文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在写作题材上要有新的拓展。
作文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是观念上的转变。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在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上下功夫。首先教师在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一是要克服命题成人化倾向,特别注意命题的趣味性。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立意上要实破传统观念束缚,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因此,教师指导时,主要是活跃学生的写作思路,促使他们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常识告诉我们,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艺术效果等方面去领悟。让学生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经常看一看,对于好的句子要让学生熟记于心。
二、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 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 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 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 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 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 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 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
三、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 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 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 ,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 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 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 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 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 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 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 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