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框架下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分析宁波教育信息化现状基础上,结合宁波智慧教育实践过程,阐述宁波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建设内容和应用展望,期望对国内其他城市智慧教育建设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 智慧教育;终身学习;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08-04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of 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under Framework of Smart City: based on City of Ningbo Practice//YIN Tian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LEPSP’s design idea, con-
  struction projects and future application prospec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Ningbo Smart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Ningbo. It is expected to br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education in other cities.
  Key words smart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cloud platform
  1 引言
  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的概念起源于IBM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最初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分散的教育资源整合成一个平台,并以智慧化的手段来改变传统的学习和教育模式[1]。2009年,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 King进一步明确了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即:学生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和资源的全球整合以及教育在21世纪经济中的关键作用[2]。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智慧教育的内涵得到扩展和完善,并成为我国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3]。我国学者祝智庭将智慧教育的内涵阐述为“通过利用智能化技术(灵巧技术)构建智能化环境,让师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方法,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价值取向,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施为能力的人才”[4]。文献[5]认为智慧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能够通过多元取向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无所不在地让学生接近学习入口,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技术支持以及教学和学习服务。文献[6]认为智慧教育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可见,无论智慧教育以何种方式定义,其實施的目标只有一个,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协助,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便利化和多元化。
  围绕上述基本目标,国际上已有很多国家制定了智慧教育发展战略,如马来西亚的“智能学校”推进计划、韩国的《推进智慧教育战略实行计划》等[7]。在国内,有关智慧教育的研究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并涌现了大批以智慧校园、智慧教育装备、教育资源共享为代表的建设项目。但是由于这些项目大多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组织实施,因此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甚至低水平建设的现象。实际上,无论是智慧校园、教育装备,还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这些都应该是智慧教育服务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不应该彼此割裂。一个结构完善、功能完备、综合性和扩展性较强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应该站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宏观视角,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整合各类教育和学习资源,面向社会公众,形成覆盖多层次需求的终身学习综合服务平台。
  在此背景下,宁波市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借助智慧教育体系发展框架,整合各类教育学习资源,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开展区域层面上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本文在分析宁波教育信息化现状基础上,结合宁波智慧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阐述宁波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建设内容和应用展望,期望对国内其他城市的智慧教育建设带来一定启发。
  2 宁波市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推动情况 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带动下,宁波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2010年,宁波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2012年,宁波又先一步开展城市层面的智慧教育课题研究;2014年,智慧教育项目被列为该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工程,以3年1.4亿元的大投入进行建设。全市已经实现所有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园网,并架设一条带宽1 G、贯通全市教育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市、县(区)、校三级网络的互联互通,有效消除了校园“信息孤岛”,为宁波市的各级各类学校搭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校际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和网络设施条件。
  社区教育建设状况 近年来,宁波市的社区教育紧紧围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打造学习型城市,共建美丽和谐家园”这一中心目标,大力推进“服务型社区教育体系建设”。特别是2009年成立宁波社区大学,建立宁波市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之后,宁波社区教育实现“一年一进步、五年一跨越”。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组织领导体系和“以市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市民(村民)学校为主轴,城乡市民家庭学习点为辅助的‘4 1’”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基本构建起市、县、镇、村4个层级和学校、行业、社区、网络四大系统组成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这一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目前全市拥有海曙区、鄞州区、江东区3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北仑区、江北区、慈溪市、镇海区4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68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社区教育的体制与机制建设初见成效,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终身学习典型,初步形成“一区一品,一市一特”的良好局面,为终身学习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 宁波市于2010年建成宁波市数字图书馆,该图书馆由中心门户平台、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以及服务推广等三大项目构成,可为广大用户与读者提供各类型科技文献的免费查询服务,用户读者可通过即时下载或原文传递等方式,获取所需的文献全文,享用国内和国际重要的文献信息联盟的服务和全市主要图书馆联合目录查询服务等。
  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已建有15个馆藏目录数据库、16个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可供检索元数据达2.63亿条,文献种类包括中外文期刊、中外文标准、中外文专利、中外文博硕士论文、中外文会议论文、中外文图书、中文报纸以及词条、人物和信息咨询。同时引进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信息平台、谷歌(Google)学术搜索、国研网等国内外大型文献服务系统,购置GETD、TEPS、ART、PMTO等专业性质的资源库,新增新东方、考试资源库等教育学习类资源,能较好满足全市各类用户读者的需要。截至目前,共有注册用户80余万人,原文传递服务200余万篇,并在全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点。
  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宁波市的终身学习大平台构建工作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和宁波综合教育实力的烘托与推动下形成一定氛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与一个“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便捷、实效、全纳的终身学习大平台目标建设还有较大的差距。如对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价值、作用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缺乏足够动力,实施进程缓慢;领导协调机构不够明确,体系运作不够顺畅;平台建设的目标规划和职责任务等还没有得到明确落实,建设方案不够翔实;各层级社区教育单位各自为政,终身学习平台低层次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严重;体制机制、法律保障、人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亟待加快推进。
  3 智慧教育框架下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目标 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上,以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育发展需求为导向,搭建“统一应用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标准”的开放式、面向学习服务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优质的教育与学习资源,通过同步直播、自主点播、个性化推送等方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支持与服务,为广大市民(教师、学生、社会大众)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所有人都能学习,终身都能学习的个人学习空间”。
  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 智慧教育框架下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遵循先进、成熟、安全、可靠的原则,充分分析传统教育模式,创新设计各业务服务,形成宁波智慧教育服务云总体框架。平台采取自主选学的设计,充分考虑不同级别、不同专业领域培训的多层次需求。
  如图1所示,终身学习公共服務平台架构可分为四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基础设施服务层、平台服务层、软件服务层、客户端服务层。
  1)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建立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软硬件基础设备等组成的云基础架构及虚拟化、云存储系统等组成的云平台,实现资源的高效开放、按需分配、动态调整、灵活扩展。
  2)平台服务层(PAAS):建立公共基础平台,包括统一的基础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交换服务,通过数据整合与共享,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并实现与市平台其他产业云的数据交换。
  3)软件服务层(SAAS):建立包括人人通网络空间及空中课堂、数字图书馆、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系统。
  4)客户端服务层:为各类用户提供教育教学、学习信息服务的统一门户入口。
  平台建设基本内容
  1)公共基础云平台。当前教育行业信息化存在非常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这进而导致系统资源浪费,管理困难,资源共享性弱,服务的对象狭窄,缺乏伸缩性、扩展性以及互动互通性等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些系统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和统一提供服务,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里面最为关键性的理念是“统一”,实现统一的前提是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应优先建设的是面向教育资源整合的公共基础云平台。
  如图2所示,该平台应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IAAS)和平台服务(PAAS)两大构件。其中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和网络系统等硬件部分,通过虚拟化技术提供基础硬件平台服务;平台服务包括认证、授权、数据管理等平台服务系统,主要由中间件、数据库以及开发平台等组成。
  2)空中课堂。空中课堂是宁波智慧教育平台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通过“门户网站”“空中课堂直播平台”“人人通网络空间”“互动SNS社区”等模块的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名师网络教学、名师工作室网络答疑教学,实现市民的学习资源管理、网校直播互动课堂和在线点播学习等功能,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育均衡发展。
  3)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是宁波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模块,开通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网络运行环境与系统软硬件设施,并在内容、运营管理方面探索宁波终身学习服务的可持续运营机制。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
  ①开展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建设专项活动,通过引进、自建和共建等多种方式,完善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为市民提供广泛、有用的学习资源;
  ②完成宁波市终身学习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发放市民终身学习卡,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对全市各级终身教育服务机构的评估认证、注册与信息化管理;   ③完成宁波市终身学习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基本完善,促进“人人、处处、时时”的泛在化终身学习环境形成。
  4)数字图书馆。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整合全市各级图书馆藏资源,面向中小学、高校和社会公众,探索多样化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运营模式,连接前述各学习平台及教学管理系统,辅助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同时增强数字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由于宁波市前期已有宁波市数字图书馆(www.nbdl.gov.cn)的建设基础,因此,此部分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充与整合。目前,宁波数字图书馆正加大力度开展手机图书馆和各高校的教育联盟平台建设,力争实现数字图书馆与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无缝集成。
  4 结论与展望
  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育理念、生态环境和运作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智慧教育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终趋势。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框架下,大力發展智慧教育,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作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宁波市智慧城市落地民生服务的关键举措。随着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推进,宁波在智慧教育应用领域的率先实践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接下来,宁波可在教学资源、教育服务推广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强积累,并逐步探索“政府引领、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建设机制,促进智慧教育平台的持续运营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小花.2013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Z1):92-98.
  [2]Rudd J, Davia C, Sullivan P. Education for a Smarter Planet: The Future of Learning[EB/OL].[2009-09-30].http://www.redbooks.ibm.com/redpapers-/pdfs/redp4564.pdf.
  [3]张进宝,黄荣怀,张连刚.智慧教育云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新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 2012,18(3):20-26.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7-15.
  [5]张奕华.智慧教育与智慧学校理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15-17.
  [6]金江军.智慧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22):18-19.
  [7]朴钟鹤.教育的革命:韩国智能教育战略探析[J].教育科学,2012,28(4):87-91.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将科研成果、先进工艺技术进行市场转化的责任。高职教育通过人才培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等多种方式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区域经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015-02  1 前言  2015年4月
摘 要 从高职课程改革特点出发,以房屋设施设备管理课程为例,阐述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构建过程,包括典型教学项目的设计、具体学时上的安排、每个教学任务的实际内容等,以达到提高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房屋设施设备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61-02  理实一体化课程是高职院校
摘 要 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办公提出新的管理途径。高校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高校办公效率,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钉钉软件可以实现考勤数据化、信息有效发送等功能,可以有效解决许多方面的困难。  关键词 大数据;信息化管理;钉钉软件;高校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8-0008-03  1 引言  大数据时代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不少变化
摘 要 在培智学校的生活数学学科教学中,常常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具教学。通过课堂实践的对比研究发现,针对自闭症学生,多媒体教学具有多感官刺激性、情境创设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而传统教具教学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和生活化等特点。据此可以找到一些在课堂中整合使用两种教学方法的策略。  关键词 培智学校;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具教学;自闭症学生;生活数学;iPad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摘 要 聚合物复合材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加强材料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现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从聚合物复合材料学课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形成、课程的重点与特色、课程创新等几个方面,对聚合物复合材料学课程建设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聚合物复合材料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
摘 要 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具体情况,介绍其视频制播服务体系从软硬件建设、网络平台搭建、视频摄制流程的规范化到服务主动的工作模式的总体建设。以此为基础,对上海交通大学不同视频服务进行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视频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保障。  关键词 高校视频制播服务体系;网络平台;视频资源;智慧校园;EDIU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22-
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伟大飞跃的实践,充分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
摘 要 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分析软件测试行业现状,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通过专业课程及相关配套改革,全面提升行动体系建设,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软件测试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软件测试;教学模式;软件测试实验室;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8-0074-03  E
摘 要 通过大学物理“静电场中的导体”课堂教学实例,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环节入手,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将PBL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 大学物理;网络;PBL;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135-03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ored a ne
摘 要 利用多媒体手段将MOOC课程本土化到传统高校,设计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并以中国近代史纲要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旨在为一线教师教学设计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MOOC;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69-03  1 引言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造就了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  learnin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