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教育重心也在不断调整。社会各阶层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主要科目学习和学生的精神层面建设,其体能情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发展;教育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在飞速发展。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需要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各种科学体能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体能,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成长[1]。
   一、提高小学生体能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
   加强小学生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他们锻炼身体机能,全方位提高身体素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通过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力量、耐力和速度等,加强骨骼肌肉发育,增强其运动能力。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伴随而来的,是人们运动量的减少,尤其是小学生的运动量。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运动量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因此,需要加强小学生的身体体能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提高消化系统的吸收能力、提高免疫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锻炼神经系统,提高脑部灵活度,促进身体健康。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耐力
   运动安全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提高小学生的运动安全,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长期的、科学的体能训练,通过有规律的训练来加强小学生的身体耐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关节灵活度、身体应激能力和平衡能力等。通过体能的提高,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身体受伤的几率,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并不仅仅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方面产生影响,还会对他们的精神层面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经常进行体能训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脑部记忆、反应力和注意力等,还能给他们带来积极健康的情绪。有规律地进行体能训练,对学生的情绪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开朗乐观、自信活泼的精神状态,培养正能量的情感[2]。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的建议
   (一)重视学生的体育积极性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体能训练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重要,没有健康的体魄,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也无法顺利展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将学生的体能训练纳入小学体育教学重点教学任务中去。要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枯燥、疲惫的体能训练项目不但会使学生丧失对体育课的兴趣,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体育训练项目,项目难度要符合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项目内容要涉及学生身体的各个环节。同时,体育教师要做好长期的体育教学训练规划,因为体能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有科学的、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因此,教师要提前做好学期的体育教学训练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和方向,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比如在“50米快速跑及考核”的体育课程中,教师要提前规划好教学方向和重点,做好充分的教学研究,确保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时,体能训练难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
   (二)設计体育家庭作业
   体育教师除了在体育课堂上给学生展开体育教学外,还可以给他们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运动起来。在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研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充分考虑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难度、涉及的体育器材等,保证体育作业能切实展开,体育作业有条件得到落实。比如,由于很多家庭的体育训练器材不充分,应减少重量器材类运动作业的布置,可以多布置一些偏日常化的体育训练项目,如羽毛球、跳绳、乒乓球等。小学生可以要求家长来配合体育训练,这样不仅能确保体育家庭作业的顺利完成,还能促进家庭和谐,使他们的身体得到有效训练,提高体能。
   综上所述,良好的体能训练,不仅能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提高他们的身体耐力、注意力、反应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敏捷度,还能给他们的精神层面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兆飞.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260.
   [2]黄晓霞.小学体育课堂体能练习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5):86,10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美术教学逐渐受到重视与关注。民间美术资源不仅是我国民族的文化代表,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我国民间美术资源。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民间美术资源;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使美术教育整体改革步伐加快。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民间美术资源有利于小学美术教
摘 要: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探求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方法、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探寻出三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入一定的生活元素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课堂上适当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之外开设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提问思考;实践活动   所谓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可试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根本,在学校当中对开发自主性课程。结合现代校本的有效研发工作一定要走出课程“加法”所理解的错误区域,针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的规律以及学习的特征,带领学生可以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STEAM教育包含诸多的教育内容,如科学、技术以及工程
摘 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课堂枯燥、学生活跃度较低。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领和传授知识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地解决课堂不活跃的问题。根据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进行讨论。   關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策略   师生互动是在课堂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并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现在语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摘 要:美术是一门诉诸形象、得益于想象的学科。结合美术教学的实际,从观察、想象、联想的角度,阐述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关键词:观察;联想;想象;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临摹、着色、捏制、剪贴等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观察、联想、想象的基本方法。因此,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一、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美术作为一门以形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其中,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强化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自身创新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增强了综合素养。   关键词:素质拓展;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素质拓展训练包含了体能拓展、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將其融入体育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素质拓展训练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课程,学习语文一方面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有自己思考方式,出口成章,谈吐富有条理性、逻辑性,更能锻炼思维;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写作文中学会独立思考来发表学生个人的见解与认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通过眼睛来博览这万千世界,看到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斑斓的色彩,而作文的魅力就是通过文字来描述这世间百态、山河锦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作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在学校教育中也得到应用。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需要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对德育管理方式进行改進和优化,提高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的工作效率。对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所以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十
摘 要: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也开始愈发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有了更高要求。数学学科中的语言承载着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思维表达的重要作用,它所具有的准确性与数学学科思维的周密性、逻辑性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