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习进阶 理顺知识衔接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要:IRF是建设网络核心的创新性技术,它能帮助用户设计和实施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的以太网核心和汇聚主干。层次化星型网络拓扑是目前网络布局的典型结构,对中心节点性能要求较高。在采用层次化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升级建设项目中,对核心设备部署IRF技术,体现了先进性、稳定性、易用性、扩展性、安全性的网络建设原则。  关键词:网络升级;层次化星型网络拓扑结构;IRF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规律教学的形式,按照“魔术引题一提出问题一实验探究一规律总结一规律应用”的思路展开教学,从中尝试运用控制变量、实验归纳等科学方法,总结出历史上物理学家曾经得到的科学结论。主要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魔术表演引题,揭密魔术结束,前后遥相呼应;新颖的演示实验穿梭于课堂的各个环节,尽显其能。  (2)采用半开放式的探究教学策略,给定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合作进行
摘 要:本文从“弹力”一课的常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尝试一种别样的教学体验。  关键词:弹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31-3  1 前 言  教学重难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也是在一节课中教师着重讲解和学生重点接受的内容。教学难点既是学生学习最困难之处,同时也往往是学
摘 要:以“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发现”为例,以“创设问题驱动—经历科学探究—展现科学思维—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形成物理观念”为主线,开展物理核心素养融合框架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融合研究;行星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4-0015-4  1 融合框架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5E学习环教学法,随后以“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为例概述了5E学习环理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然后分析了5E学习环学习情境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最后对教师在5E学习环探究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5E学习环;探究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简单机械;小组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
摘 要:协同教学是一种多名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下采用的是协同教学中的分站式教学以及分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设计了苏科版8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五节《物理的浮与沉》中的实验探究和分析的部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感,进一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然而,协同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境与
摘 要:文章以“浮力”单元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完成“浮力”单元学习进阶的深度学习,并阐述了在促进学生概念转变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激发认知冲突。  关键词:质疑能力;学习进阶;浮力;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4-0073-4  1 关于质疑能力  一般认为“质疑”是有理有据,提出问题或驳斥某一观点的过程。“能力”
摘要:笔者对亲历的两堂同样内容的物理课的过程、效果进行对比,认为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了知识传授,而相对忽略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继而,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各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培养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1)8(S)-0029-2    今年三月,我校部分教师赴张家港参观学习。笔者与一名物理教师听了一节初三物理公开
摘 要:为更好地还原物理学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1],需要重视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借助“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情境,让学生真正建立起物理理论与自然、生活以及生产实际的联系,增强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境教学;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
摘要:当前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双创教育的现状,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从专业课程、专业实训、专业竞赛和专业顶岗实习四个角度分析了与创新创业融合的意义及途径。最后分析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关键因素,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本研究构建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新的理念,为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