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地理课堂 创新思维
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特点
1、流畅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
2、灵活性:是指思路开阔,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的变化,迅速灵活地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
3、求异性:是以独立思考、大胆怀疑、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为前提的,指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不为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寻常的新概念。
4、综合性: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地理要素所构成的统一体。地理学科中既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也有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综合。综合性是地理学科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所以地理学科中的创新思维具有综合性特征。
5、图像性: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所以地理大多能在地理图像中体现出来。地理图像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地理思维的重要载体,因此,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对地理图像的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对地理图像的理解、记忆与知识迁移的能力。地理教学中强调图像特别是地图的作用,地理学科中的创新思维又具有图像性的特征。
二、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1、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到,对学生的问题要推迟判断,避免武断。过早地下结论或向学生预示解决方法,都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要善于区分“笨拙的错误”和“创造性的错误”。后者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有位老师讲高中地理“生态系统”时,有学生问:“假若生态系统中没有微生物起作用,地球上还有没有生物?”尽管这位老师始料未及,但对学生敢于提问的作法予以了肯定。并要求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求异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深刻回味,大胆设疑,细心思考,据理力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克服学生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消极定势的影响,即对同一事物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揭示。同时,教师所提问题也要有较大的内涵,要多提需要从不同思路去考虑的问题,以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思维,使学生产生尽可能新,尽可能多,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
2、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实现思维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思维定向,另辟蹊径,大胆假设,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标新立异的思维活动,它是创造发明的动力。由于有了哥白尼的求异思维,“太阳中心说”才否定了“地球中心说”。因此,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的惟命是从、人云亦云的思维态度,而应有意识地安排创新环节,鼓励创见。例求异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方式,它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
各种地理事像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里,地理科学是以一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人口、工业、农业、城市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地理图像加以展示,才能清楚明了。地理图像直观、簡明地表述了地理事物及其特征。注意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可以避免走进“读死书”的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现成的图像(课文插图、地图册等)外还应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图像来进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一般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思维的图像性。
4、加强集中思维训练,强化思维的综合性
集中思维是通过观察、找资料、找规律,将已有的信息集中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分析和综合是矛盾的统一体。分析就是把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种要素;综合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联接成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间的联系。分析是综合的前提和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提高和结果。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功能就是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根据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将到国家地里时,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资源、能源、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地理要素,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要素间的关系,如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河流、植被、农业的影响,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的影响等等。通过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明确了各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各地区域特征,获得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思维的综合性。
关键词:地理课堂 创新思维
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特点
1、流畅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
2、灵活性:是指思路开阔,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的变化,迅速灵活地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
3、求异性:是以独立思考、大胆怀疑、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为前提的,指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不为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寻常的新概念。
4、综合性: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地理要素所构成的统一体。地理学科中既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也有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综合。综合性是地理学科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所以地理学科中的创新思维具有综合性特征。
5、图像性: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所以地理大多能在地理图像中体现出来。地理图像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地理思维的重要载体,因此,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对地理图像的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对地理图像的理解、记忆与知识迁移的能力。地理教学中强调图像特别是地图的作用,地理学科中的创新思维又具有图像性的特征。
二、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1、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到,对学生的问题要推迟判断,避免武断。过早地下结论或向学生预示解决方法,都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要善于区分“笨拙的错误”和“创造性的错误”。后者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有位老师讲高中地理“生态系统”时,有学生问:“假若生态系统中没有微生物起作用,地球上还有没有生物?”尽管这位老师始料未及,但对学生敢于提问的作法予以了肯定。并要求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求异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深刻回味,大胆设疑,细心思考,据理力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克服学生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消极定势的影响,即对同一事物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揭示。同时,教师所提问题也要有较大的内涵,要多提需要从不同思路去考虑的问题,以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思维,使学生产生尽可能新,尽可能多,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
2、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实现思维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思维定向,另辟蹊径,大胆假设,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标新立异的思维活动,它是创造发明的动力。由于有了哥白尼的求异思维,“太阳中心说”才否定了“地球中心说”。因此,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的惟命是从、人云亦云的思维态度,而应有意识地安排创新环节,鼓励创见。例求异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方式,它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
各种地理事像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里,地理科学是以一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人口、工业、农业、城市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地理图像加以展示,才能清楚明了。地理图像直观、簡明地表述了地理事物及其特征。注意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可以避免走进“读死书”的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现成的图像(课文插图、地图册等)外还应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图像来进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一般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思维的图像性。
4、加强集中思维训练,强化思维的综合性
集中思维是通过观察、找资料、找规律,将已有的信息集中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分析和综合是矛盾的统一体。分析就是把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种要素;综合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联接成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间的联系。分析是综合的前提和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提高和结果。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功能就是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根据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将到国家地里时,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资源、能源、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地理要素,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要素间的关系,如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河流、植被、农业的影响,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的影响等等。通过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明确了各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各地区域特征,获得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思维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