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校接收治疗的171例脑性瘫痪小儿进行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合实施治疗。成立康复治疗小组,针对小儿脑瘫的疾病特点制定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对患儿实行特殊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学龄前教育等。结果:接受治疗的171例患儿其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治疗后2年对患儿进行随访,发现79例儿童(46.20%)已经康复回归社会,就读于当地的普通学校进行学习,53例儿童(30.99%)进入当地培智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学习;有22例儿童仍在我校接收治疗,17例儿童未能联系上。结论:对脑瘫儿童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将药物治疗及思维、运动能力训练有机的结合,充分激活患儿脑部的各功能的活性,开发脑瘫患儿的体能、语言、思维等各项功能。全面促进患儿心智功能、运动功能、性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独立自主解决问题与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能力,帮助更多脑瘫儿童恢复健康,顺利回归社会,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医疗;特殊教育;小儿教育
儿童脑性瘫痪,是指儿童先天性或围生期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儿童先天性疾病中是一类较为多见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性瘫痪儿童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斜视、弱视、听力障碍、认知语言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等复合障碍。虽然以上症状会随儿童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善,但由于大多数脑瘫儿童在确诊后缺乏规范的早期教育及认知、运动功能训练,导致多数脑瘫患儿在后期的成长经历中会面临诸多困难,例如接受教育、参与社会活动、交流沟通等方面。致使大多数脑瘫儿童只能滞留在家中,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为了改善目前针对脑瘫儿童的治疗现状,推动我国残障儿童的康复与教育事业,我校就针对脑性瘫痪儿童实施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治疗措施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2月-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儿童171例。其中男性患儿112例,女性患儿59例,年龄从5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7.2±3.2)岁;病程在6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9.2±7.4)月。纳入标准:符合我国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排出标准:既往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先天疾病,遗传性疾病。
1.2研究方法
成立康复治疗小组,在综合分析171例脑瘫患儿病情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医疗康复计划和特殊教育治疗。按照计划分阶段进行治疗及训练,在日常训练中将药物治疗、文化教育、心理辅导、社会活动有层次的分配至计划当中,定期设立目标,严格执行计划方案。具体包括:依照小儿神经发育理论,循序渐进的激发及改善患儿的神经肌肉功能,加强感觉训练,训练患儿平衡性和运动稳定性,促进患儿独立运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患儿实施神经营养类药物,同时配合中医的按摩推拿手法,促进患儿神经脉络的疏通,促进运动神经的修复。同时加以固本培元的药物,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实行针灸疗法,刺激患儿大脑分布的运动区、平衡区、语言区等感应区,强化治疗效果;在每日训练中,刻意培训患者完成游戏或任务时,强调训练患儿的自主指令、感觉、运动、表达、认知功能的综合运用,提高患儿运动协调性,提高患儿独立生活能力,抱枕患儿能协调连贯的完成日常生活项目,例如穿脱衣、进食、洗漱、入厕、沐浴、换洗衣物、使用生活用品及家电等;针对脑瘫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制定适合的学习课程,提高患儿的认知能力及智力开发,强化患儿的记忆、学习、识别、判断能力,稳定患儿情绪,提高自我约束力及控制力。在课程设置中尽量做到知识游戏化、生活化,做好文化知识教育与社会学校知识教育的衔接,为儿童日后回归社会,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做好鋪垫和准备。
2结果
经过对171例脑瘫患儿的统合治疗,经过专业的评估,结果显示171例患儿的运动、感觉、认知、学习能力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的提高。部分重度脑瘫患儿转为轻度,大部分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均能用连贯的动作完成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与他人的交流也较为流畅,表达语句准确,合理。能够顺利的接受教育,其学习能力基本与正常儿童无异。经过当地妇幼保健院对171例患儿的智力测试,发现其IQ值较治疗前相比有了15-30分的提高,75%以上的学生可以完成幼儿园至小学义务教育的水平。治疗后2年对患儿进行随访,发现79例儿童(46.20%)已经康复回归社会,就读于当地的普通学校进行学习,53例儿童(30.99%)进入当地培智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学习;有22例儿童仍在我校接收治疗,17例儿童未能联系上。
3.讨论
康复医疗与教育的同步实施,在改善儿童神经功能的同时对儿童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进行了同步的训练,在康复治疗方案中针对每个孩子的个人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改善儿童的自卑情绪,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为我国治疗脑瘫患儿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对于推动我国救治残障儿童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医疗;特殊教育;小儿教育
儿童脑性瘫痪,是指儿童先天性或围生期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儿童先天性疾病中是一类较为多见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性瘫痪儿童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斜视、弱视、听力障碍、认知语言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等复合障碍。虽然以上症状会随儿童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善,但由于大多数脑瘫儿童在确诊后缺乏规范的早期教育及认知、运动功能训练,导致多数脑瘫患儿在后期的成长经历中会面临诸多困难,例如接受教育、参与社会活动、交流沟通等方面。致使大多数脑瘫儿童只能滞留在家中,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为了改善目前针对脑瘫儿童的治疗现状,推动我国残障儿童的康复与教育事业,我校就针对脑性瘫痪儿童实施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治疗措施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2月-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儿童171例。其中男性患儿112例,女性患儿59例,年龄从5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7.2±3.2)岁;病程在6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9.2±7.4)月。纳入标准:符合我国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排出标准:既往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先天疾病,遗传性疾病。
1.2研究方法
成立康复治疗小组,在综合分析171例脑瘫患儿病情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医疗康复计划和特殊教育治疗。按照计划分阶段进行治疗及训练,在日常训练中将药物治疗、文化教育、心理辅导、社会活动有层次的分配至计划当中,定期设立目标,严格执行计划方案。具体包括:依照小儿神经发育理论,循序渐进的激发及改善患儿的神经肌肉功能,加强感觉训练,训练患儿平衡性和运动稳定性,促进患儿独立运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患儿实施神经营养类药物,同时配合中医的按摩推拿手法,促进患儿神经脉络的疏通,促进运动神经的修复。同时加以固本培元的药物,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实行针灸疗法,刺激患儿大脑分布的运动区、平衡区、语言区等感应区,强化治疗效果;在每日训练中,刻意培训患者完成游戏或任务时,强调训练患儿的自主指令、感觉、运动、表达、认知功能的综合运用,提高患儿运动协调性,提高患儿独立生活能力,抱枕患儿能协调连贯的完成日常生活项目,例如穿脱衣、进食、洗漱、入厕、沐浴、换洗衣物、使用生活用品及家电等;针对脑瘫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制定适合的学习课程,提高患儿的认知能力及智力开发,强化患儿的记忆、学习、识别、判断能力,稳定患儿情绪,提高自我约束力及控制力。在课程设置中尽量做到知识游戏化、生活化,做好文化知识教育与社会学校知识教育的衔接,为儿童日后回归社会,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做好鋪垫和准备。
2结果
经过对171例脑瘫患儿的统合治疗,经过专业的评估,结果显示171例患儿的运动、感觉、认知、学习能力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的提高。部分重度脑瘫患儿转为轻度,大部分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均能用连贯的动作完成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与他人的交流也较为流畅,表达语句准确,合理。能够顺利的接受教育,其学习能力基本与正常儿童无异。经过当地妇幼保健院对171例患儿的智力测试,发现其IQ值较治疗前相比有了15-30分的提高,75%以上的学生可以完成幼儿园至小学义务教育的水平。治疗后2年对患儿进行随访,发现79例儿童(46.20%)已经康复回归社会,就读于当地的普通学校进行学习,53例儿童(30.99%)进入当地培智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学习;有22例儿童仍在我校接收治疗,17例儿童未能联系上。
3.讨论
康复医疗与教育的同步实施,在改善儿童神经功能的同时对儿童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进行了同步的训练,在康复治疗方案中针对每个孩子的个人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改善儿童的自卑情绪,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为我国治疗脑瘫患儿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对于推动我国救治残障儿童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