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猜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猜读”是统编教材的一大创新之处.文章分析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猜读”的内容概览和教材价值,从“猜读”的设计策略和实践策略入手,探究如何开启低年级阅读策略的启蒙之门,在“猜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最终实现自主阅读.
其他文献
《两位教师错在哪儿了——北京朝阳二小事件的教育审视》一文,让我更加坚定了长久以来的判断:尽量不看、不听、不想当下所谓教育学者的话,尤其是什么教育学博导、硕导、教授之类的话,这虽然有些极端和片面,但差不多十之八九.这些人因为学衔和各种原因,一是是非不分,二是立场多变,三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我不愿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所谓教育学者的所谓学理分析和所谓的公正面上.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深化,现代化教育教学思想获得了教师的关注和认可.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为构建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文章从多方面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手段,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教人语文,莫如以语文教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承载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其形成积极人生观、态度观和正确价值观的任务,再加上语文教材尤其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又特别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此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不同类型课程的具体篇目及句段,深挖蕴含其中的家风家训文化,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真正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领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把握.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使学生自身语言能力得以逐渐提高,思维和视野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四个注重:一是解读文本的语言,要注重表达特色;二是解读文本的思想内涵,要注重适应学生的认知;三是解读文本的情感体验,要注重从人的内心出发;四是解读文本的“空白”,要注重联系时代背景.
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晚清县令李超琼》一书,是符合时代精神的佳作.此书得以出版,既有历史渊源,又有当代机缘.rn历史渊源在于李公堤.rn李公堤在一百多年前由元和县令李超琼主持修建,当地民众为彰显李超琼的功绩,百姓称之李公堤.李超琼,光绪五年(1879)举人,后历任漂阳、元和、阳湖、无锡、吴县、南汇、上海、长洲等地知县.
期刊
期刊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学科中蕴含着感悟生命、国家情怀、人性教育等大量的德育内容,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着眼立德树人,深耕语文本质,加强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对初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和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将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优良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社会思潮不断传播,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的部分初中生受到了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旨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助推初中生健康成长.
文章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培养阅读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在多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一本四环”的教学模式,即全班同学共读一本书,教师分四步教学完整本书:导读—推进—分享—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建议:“在写作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然而,许多学生面对写作无从下笔甚至畏惧,学生在童年时期淳朴天真的言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约束渐渐消失.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教师运用于儿童诗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兴趣,激发想象,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文章分析儿童诗教学的现状,阐述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优化儿童诗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