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朝前期对西突厥的政策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繁荣的王朝之一,政治开明,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在其强大国力和开明民族政策的影响之下,周边许多国家与之建立了较为长久和稳定的联系。研究唐朝前期与西突厥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
  【关键词】:政治往来;政策;国家利益
  一、唐朝前期与西突厥的政治往来
  唐朝前期,随着东突厥的兴亡,唐朝与西突厥既有结盟交好又有敌对时期。双方关系呈现出一定的反复性和复杂性。自唐武德元年到贞观十三年,为抵御和消灭共同的敌人——东突厥,李唐王朝与西突厥频繁往来,以维系两国在面对东突厥时的默契。贞观三年,东突厥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部叛变,劼利可汗和突利矛盾重重。四年,唐朝终于消灭了东突厥。东突厥部属大都投奔唐王朝,漠北威胁最终解除。在其后将近十年里,唐王朝与西突厥虽然没有战争爆发,保持了表面的和平,实则暗潮汹涌。共同敌人的消失,使得双方的矛盾逐渐显现并在两国的交往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双方都试图获得对漠北和西域的控制权,即宗主权,故唐朝与西突厥之间就由结盟交好转变为敌对相争。到了阿史那贺鲁统治时期,唐将苏定方率军大败阿史那贺鲁,西突厥灭亡。唐政府“裂其地为州县,以处诸部”,正式将其地划入唐朝版图。
  二、唐朝对西突厥的政策
  唐朝不干涉西突厥的内部事务,对其统治者态度宽容,充分体现了唐朝民族政策开明的特点。但其在处理与西突厥的关系时,出发点仍是国家利益。唐朝都是在以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对西突厥实行开明、宽容的政策。
  (一)不干涉西突厥的事务
  一般情况下,唐朝并不干涉西突厥的内部事务。对于西突厥的统治者,李唐承认其合法地位。一旦有新的可汗继位,唐朝几乎都会派遣使者前去对可汗进行册命。西突厥除却对唐朝有进贡和一定的军事义务外,唐王朝几乎不对西突厥发号施令。在贺鲁之前,唐朝对西突厥的态度更接近于一种家长式的督导。“是时咄陆兵浸浸盛,与沙钵罗叶护数交战。西突厥灭亡后,唐朝虽然在其地和附属国设立了地方行政机构,但仍任命西突厥头目进行统治,并不进行直接管理。纵观唐朝前期与西突厥的关系,西突厥无论是作为一个藩国还是后来被纳入唐朝行政版图中,都享有自主权,这是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重要表现。
  (二)礼遇、宽容政策
  唐朝对于西突厥可汗和贵族采取了宽容的态度。首先,唐太宗礼遇西突厥统治者、贵族和使节,对于西突厥的可汗,唐朝都会对其进行册命。由于西突厥内部争斗,许多贵族都率众进行内附,唐朝统治者对其一般都授予官职,以礼待之。对于西突厥的使节,唐朝鸿胪寺按照一定的品级进行接待,统治者有时也会设宴款待。礼遇外国统治者和使节是一个开明国家对其他交好国家应有的态度,唐朝礼遇西突厥统治者、贵族和使节,进一步扩大了礼遇对象的范围。
  除却礼遇,唐朝对西突厥的宽容态度更是令人惊讶。阿史那贺鲁叛变引兵侵犯唐边境,最终被擒,“谓嗣业曰:「我破亡虏耳!先帝厚我,而我背之,今日之败,天怒我也。旧闻汉法,杀人皆于都市,至京杀我,请向昭陵,使得谢罪于先帝,是本愿也。」高宗闻而愍之。及俘贺鲁至京师,令献于昭陵及太庙,诏特免死。……四年,贺鲁卒。诏葬于颉利墓侧,刻石以纪其事。”受贺鲁真诚悔过的感动,唐高宗赦免了贺鲁的死罪。及至苏禄统治时期,即使侵犯了唐朝边境,其使者来唐时,仍是设宴款待。高宗时,“西突厥兴昔亡可汗之世,诸部离散,弓月及阿悉吉皆叛。苏定方之西讨也,擒阿悉吉以归。弓月南结吐蕃,北招咽面,共攻疏勒,降之。上遣鸿胪卿萧嗣业发兵讨之。嗣业兵未至,弓月惧,与疏勒皆入朝;上赦其罪,遣归国。”高宗对于叛乱的西突厥弓月部同样采取了宽容的态度。面对西突厥的叛乱,唐王朝统治者采取了宽容的政策,没有对头目处以极刑反而是采取不追究的态度。
  此外,唐朝统治者对于西突厥的贵族的内附要求多有同意,苏禄就曾率众内附于唐朝。唐王朝积极将阿史那弥设、阿史那涉真等有才能的西突厥人吸收到其官僚体系之中,授予一定的官职,任用其经营西域。可见,唐朝的民族政策是非常开明和具有包容性的。
  (三)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
  唐朝不干涉西突厥的事务,礼遇和宽容其可汗和贵族。但唐朝在处理与西突厥的关系时,其最根本的出发点还是国家利益。
  唐前期出于共同抵抗东突厥的考量,其与西突厥进行结盟,并互遣使者进行政治往来,这本身就是从国家利益的考量。唐王朝前期曾多次拒绝和亲就是重要表现,而其拒绝和答应的原因在一次君臣对话中表现无疑。武德八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遣使请婚,上谓裴矩曰:’西突厥道远,缓急不能相助,今求婚,何如?’对曰:‘今北寇方强,为国家今日计,且当远交而近攻,臣谓宜许其婚以威颉利;俟数年之后,中国完实,足抗北夷,然后徐思其宜。’上从之”。唐高祖认为西突厥与唐王朝距离太过遥远,一旦李唐王朝出现突发事件需要援助时,怕是难以及时到达。可见,其拒绝西突厥请婚的根本原因就是西突厥对唐王朝的助力太小。而最后答应的原因则是因为可以威慑东突厥。可见,唐朝统治者在处理与西突厥的关系时,国家利益才是其真正的关心所在。如果对于国家没有一定的助力和帮助,李唐王朝是不会牺牲自身利益的。
  此外,李唐王朝在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时,并不是一味地迁就西突厥。一旦双方利益相对时,唐朝将坚决维护自身利益。东突厥灭亡后,李唐先后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其他机构,并设立了驿站,为经营西域做出了积极准备。面对西突厥的野心,唐朝也对西突厥进行了警告。贞观十五年,西突厥可汗请婚,唐太宗要求其割让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等五国作为聘礼,这实际上就是在对西突厥宣告唐王朝对于经营西域的决心,对西突厥的统治者提出了警告。何况,西突厥一旦侵扰唐朝,唐朝就立刻进行有力反击。唐朝曾对散落在伊吾的西突厥人进行赈济,最后在李大亮的劝谏下才停止。李大亮认为:“欲怀远者必先安近,中国如本根,四夷如枝叶,疲中国以奉四夷,犹拔本根以益枝叶也”,这种建议后来被统治者采纳了。可见,统治者认为,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就如本根和枝叶一样,不能因为枝叶而妨碍到根部的发展。同理,对于其他国家的请求和行为,都必须以不侵害唐朝的利益为前提。
  三、结语
  东突厥灭亡之前,唐朝与西突厥都将对方视为抵抗压制东突厥的重要筹码,故两国在前期形成了结盟交好的友好关系。至东突厥灭亡,双方合作的基础消失,敌对因素占据主要地位,两国关系恶化,干戈不断,最终西突厥灭亡。在与西突厥的交往中,虽然唐王朝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国家利益,但充分展现了其民族政策的开明之处。了解唐朝前期与西突厥的政治往来和唐朝对其政策,为研究李唐王朝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实例。
其他文献
【摘要】: 为适应当今教育潮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在分析英语新教材的基础上指出,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趣味性、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原则。同时,为了提高作业的效果,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分类安排,适量高质,要求明确;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用相应的作业方法。英语作业的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这一目标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有许多独特之处,而清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采取过汗位推举制、嫡长子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四种模式的皇位继承制度对清朝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它的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它的灭亡。  【关键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影响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
期刊
【摘要】:出版于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如恩格斯所评价,虽然它的篇幅不长但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是无产阶级的圣经,是全人类的财富。它作为时代的产物,距离现在已经过去160多年,但是其精神仍然存在于我们的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现代化思想成为当今时代重要的精神资源,同对于当今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时代产物;当代中
期刊
【摘要】:1862年通过的《莫里尔法案》是美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它的颁布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在此基础上陆续建立了一大批赠地学院, 加速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的步伐,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内涵,使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开创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第三大职能,开辟了联邦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先河,从而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莫里尔法案》
期刊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教学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把所学进行应用,它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性人才问题。要做到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在多方面综合运作。教师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寻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切入点,把握社会的专业发展动向。本文对 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探究分析  引言:艺术
期刊
【摘要】:庄硚因回楚路被阻,留在滇地区,率领众人建立滇国。最初的滇部落已是农业定居社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与楚国来说,差距仍很大,因此庄硚率部队在滇定居了下来,以带来的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滇地区发展,农产品有了剩余,使得滇逐步成为劳浸、靡莫各部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关键词】:秦汉;滇国;社会发展  楚威王时期楚国经济文化发展很快,与中原抗衡,与西南各地联系颇多,楚国想要往西南边
期刊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学习凭借其海量的学习资源、可自由支配的学习行为以及灵活的学习时间空间等优势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学习将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另外,由于网络学习的种种便捷性,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网络学习不仅是一种实现终身教育的手段,也是融入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因而,作为一项专门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得大学生更加适应不断变动的社会,在
期刊
【摘要】:庄子作为道家举足轻重的代表性人物,其深厚的辩证说理功底在先哲之中亦是出类拔萃的。然而面对先秦百家论辩之风盛行的时代背景,他却于《庄子·齐物论》中提出了“辩无胜”的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对庄子就这一问题的表述进行分析,探究支撑“辩无胜”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实质所在,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个体间交流的意义问题。  【关键词】 辩无胜;庄子;道家悖论  一、辩论的现实困境:判断标准的确立问题  庄子,作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汉藏史集》的资料来源,着重剖析这部史集中手工业部分的资料来源,从总体上把握《汉藏史集》的史料价值。文中通过一一的分析《汉藏史集》的内容,从而对这部著作的资料来源及其类别进行了最初的探索,并对著作中手工业生产、物品鉴别方法、做工流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论述。关于刀剑和茶碗的记录,更是独具匠心地增补了藏族手工业史方面的大量题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汉藏史集;史
期刊
【摘要】:双重组织是指一个部落或者村落被分为两个部分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反映了社会行动背后的组织原则——以两个对立而相互支撑存在的组织为基础的相互关系。本文借用双重组织理论分析昭穆制度和父子连名制这两种不同的亲属命名方式,分析发现昭穆制度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基于互惠原则的组织形式,具有社会行动背后的组织原则的意义,而父子连名制不具备组织形式这一属性。  【关键词】:双重组织;昭穆制度;父子连名制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