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突破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迎接神舟五号、六号航天员安全返回的笑脸和欢呼还依然鲜亮如昨,神舟七号已浩然出征,去刷新中国航天史上一项新纪录——3人,3天,出舱活动。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在完成了出舱活动、释放伴随小卫星和其他一系列科学实验任务后成功返回,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安然走出返回舱。至此,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的第一个飞行器,圆满完成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任务,突破出舱活动技术,验证3 人3 天飞行能力,进行有效载荷试验及后续技术验证试验任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第一阶段的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神舟飞船连续7 次发射,均取得了圆满成功,而每一次的成功都实现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
  2003 年10 月16 日,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员首次一人一天的太空飞行。
  2005 年10 月17 日,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完成了2 人3 天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初步掌握了多人多天在轨飞行技术,完成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此举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一期工程的圆满结束。
  2008年9月28日,作为第二步战略目标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七号,完成了3 人3 天的太空飞行任务,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突破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完成了在轨试验,搭载释放小卫星等任务。
  神舟七号飞船此次太空飞行,由于要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七号飞船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和改进。
  如为了保证航天员在白天出舱活动,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改为晚上9 时左右,这除了能让航天员在白天出舱行走外,且能在光照条件下便于图像传输。
  神舟七号飞船为了满足航天员出舱行走的需要,在轨道舱去掉了留轨舱的功能,重新设计,经过大量技术创新,使其具有生活舱和气闸舱的综合功能。为保证航天员可方便地出入气闸舱,神舟七号飞船的气闸舱出舱活动通道直径由神舟六号750mm增大到850mm,舱门最大开度为100 度。舱内新设计了泄压复压设备、服装控制台和出舱保障控制台等设备。
  为使航天员完成舱外活动任务,神舟七号在轨道舱(气闸舱)内,新增了多项对舱外航天服提供的电、机械、热等方面的支持设备。主要有:电支持。轨道舱对舱外航天服的电支持有服装供电、通信传输、数据传输等,要通过“电脐带”满足有线连接,通过无线发射机完成无线连接。
  热支持。由于太空中温度极低,必须为航天员保暖,要满足舱外航天服内热控稳定,除服装自身的热控制以外,轨道舱需要对舱外航天服提供一定的热能支持,始终使航天服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穿脱架。航天服的穿脱非常复杂,穿脱架相当于地面上的衣架,用于挂住航天服以保证航天员能够非常方便地穿上和脱下。
  舱外航天服穿脱空间布局。两位航天员要完成两套航天服的穿脱动作,气闸舱内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出舱后的支持设备要集中在便于操作的区域,以利于航天员各项动作的完成。
  助力限位设备。这是在气闸舱内设计的一些扶手、脚蹬器之类的设备,以帮助处于悬浮状态的航天员能顺利完成舱外航天服的穿脱和出舱等动作。
  
  比神六更胜一筹
  
  2005 年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只是在舱内安装了摄像机,将航天员在舱内的动作尽收眼底。由于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要出舱活动,为了将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壮举及时准确清楚地传回地面,神七飞船在气闸舱内设计了视场角约90 度的舱内摄像机,在舱外前后都安装了摄像机,能够通过两路图像实时地观察和传输航天员舱外漫步的情形。
  神舟七号飞船还在舱外安装了照明设备,为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提供照明,保证即使是在夜晚也可以太空漫步,完成舱外工作任务。
  为适应3 人3 天飞行,神舟七号对返回舱的配置做了优化调整,取消了部分不参与控制、不影响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测量设备,减轻飞船的质量。从外形看最大的不同是由于轨道舱不再留轨试验,所以,取消了提供电能的两个太阳翼帆板。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神舟七号研制人员设计了在各种突发情况下故障排除对策187 种,与神六相比,增加了出舱活动30种故障对策、伴随小卫星释放1 种、着陆段9种。
  神舟七号飞船与神舟六号相比,技术状态有200 多项更改。比如,神舟六号飞船的座椅缓冲器是利用高压燃气来完成的,座椅缓冲器的密封环节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提高安全性,神舟七号飞船采用冷气提升取代原有的压力燃气提升;改进了降落伞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伞系统的可靠性;为支持出舱活动,新增了气闸舱内消耗品配置;为实现3 人3 天飞行能力,新增加了轨道舱和返回舱的氧气、氮气、气体净化装置等配置;在3 人3 天飞行能力上,提供了具有3 人承载能力和3 人3天消耗品供给。
  
  突破关键技术
  
  根据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七号飞船有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和突破,为神舟七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破了轨道舱兼作航天员生活舱和出舱活动气闸舱一体化设计技术。为适应出舱活动任务并兼顾后续任务的需求,神舟七号飞船与以前发射的六艘飞船相比,对轨道舱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实现了轨道舱与气闸舱、生活舱的一体化。实现了出舱活动飞行程序设计技术的突破。出舱活动飞行程序是出舱活动任务实施的基础和条件,是飞行动力学设计、空间通信设计、空间能源设计以及空间环境设计等多学科的综合成果的具体应用。
  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相比,神舟七号飞船在出舱活动飞行程序设计技术上实现了突破。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期间,航天员操作项目多,船、地、人协同要求高,出舱程序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的负荷来均衡安排。在运行轨道、地面测控、能源平衡、姿态控制、空间环境适应性等多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合理、优化配置飞船的资源,设计出了具备在轨飞行支持出舱活动的程序平台。
  另外,结合航天员的生理条件、舱外航天服的工作状态,进行飞行期间的航天员操作项目编排,并生成船上的自动控制程序,使飞船自动控制与航天员手动操作项目匹配、协调。
  此外,在轨检查和训练任务段、出舱前的准备任务段、舱外活动任务段和舱内环境恢复任务段4 个任务阶段的设计,保证了出舱程序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高可靠性。
  首次突破了舱外航天服舱载支持设计技术。通过舱载支持接口可以实现对舱外航天服的工作支持,保证了飞船与舱外航天服接口的匹配性、互换性和电磁兼容性,使舱外航天服能可靠地工作,通过舱外航天服舱载技术设计和舱载安装接口、舱载供气、液冷换热、舱载供电和有线数据传输等,实现了对舱外航天服的工作支持。
  神舟七号首次按照飞船3 名航天员搭载能力进行飞行试验,考验了飞船全负荷条件下的承载能力,这对于神舟飞船达到标准天地往返运输器目标,建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验证3 人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值得研究与深思。1.创造思维及其特征。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
老村要拆迁,传了一年的风声终于兑现。这几天,乡亲们都到村委会去签协议,唯有刘根宝一家没有动静。村主任找了刘根宝三次,可刘根宝没给他好脸色看,放话说:“我们刘家不签,这地、这房,我住了六十多年,有感情了,我不想再挪地方,我死也得死在这里。”  刘根宝今年六十二岁,一儿子俩闺女都在城里工作,这老房老宅就他们老夫妻住着。这些天,刘根宝老婆每次看到村主任带着人来,就吓得抖抖索索:“老头子,依了他们吧!整个
青春是一场无声的兵荒马乱,回忆留住了丝丝甜蜜。幼稚园幼稚园的记忆已消逝得很淡很薄了。就像炎热夏季飘来的一股热流,轻到嗅不出花香草味,听不见蝉鸣虫叫。只是淡淡撩起额
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同样,高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现在想起高考的点点滴滴,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丝丝缕缕萦绕心头。十年前的黑色
我在古玩街租了一个门面,专门经营古玩。我的古玩种类很多,古陶瓷、古紫砂、古钱币、古字画……但是,我实话告诉你,我所经营的古玩全部是赝品。我们整个古玩街出售的古玩也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作为政治教师,要和说相声一样,讲究说、学、逗、唱。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你将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
作文教学一直是现行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现今对于千变万化的作文题目,不少学生最感困惑的是无话可说,无料可用,最后 Composition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 k
这一段日子晓雨过得很不顺,同有外遇的丈夫刚办完离婚手续,父亲便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  还没等她从悲痛的影子里走出来,母亲突然晕厥住进了医院。  母亲在医院里一待就是半个月。  等到出院,一向爱说爱笑的母亲性情突然变了,整日郁郁寡欢,要么躲在屋里落泪,要么傻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出神,要么就冲着女儿无缘无故发脾气。大夫说,母亲得的是轻微性老年痴呆症!  晓雨要天天上班,母亲这样憋屈会加重病情的,这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