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手工艺“凯门拜什”的现代转型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OQIANG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门拜什”是裕固族妇女从结婚出嫁时开始佩戴于胸前和后背的三条长至膝盖下方的饰物,佩戴“凯门拜什”表示着裕固族女性从少女到妇女的一个身份的转变。手工制作的“凯门拜什”是裕固族女性心与手、手与脑完美协作下创作出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质。在科技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已近乎取代手工艺的今天,“凯门拜什”已越来越罕见。对“凯门拜什”工艺、价值、文化的重构与反思,也许是尊重、致敬传统工艺与文化最好的方式。
  手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也是人类和自然、和社会发生关系的重要介体。朴素的手,不只是生理的也是精神的和文化的。基于手的工艺制品,是在人的心与手、手与脑的完美协作下完成的具有生命温度的工艺制品,具有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质。
  裕固族的“凯门拜什”就是基于纯手工的制作,具有感性和理性双重特质的手工艺制品。本文将“凯门拜什”放置于当下的语境中,去领略这一传统民族工艺的文化姿态与精神诉求,并在交织于当代文化方位的思考中再认识现代转型中的“凯门拜什”的工艺、价值与文化。
  工艺重构:从纯手工到纯工业
  再到手工與工业的并肩前行
  裕固族的文字已失传,一切历史、文化、故事、工艺等等只能靠裕固人民口口相授、手手相承的方式一代代留传。“凯门拜什”便是在手手相承、口口相授的传承方式中代代相传至今。
  “凯门拜什”是裕固族女性从结婚出嫁时开始佩戴于胸前、背后的三条长至膝盖下方的饰物的音译,“凯门拜什”的佩戴表示着裕固族女性从少女到妇女的一个身份的转变,从佩戴“凯门拜什”起就表示自己已是已婚女性。而且“凯门拜什”在裕固族还完全是游牧状态时一套精致昂贵的纯手工服饰,娘家人需要做很长时间。“凯门拜什”系在胸前两条发辫上的称“坎姆拜什”,背后的一条称“ 顿得斯格”,胸前的两条又分三段,用金属环子或布带连接起来,上面镶有各种各样的真材实料打造的珍贵饰物,如银片凿刻的饰牌,珊瑚、玛瑙、贝壳、孔雀石、铜等制成的饰物,两条缀满珍贵饰物的“坎姆拜什”能达到六到九斤。背后的“顿得斯格”用白色海螺制作成的圆“董”錾满红色底子的布带,也是沉甸甸的。
  精美的“凯门拜什”是裕固族女性还是少女甚至还是小女孩时,家族的长辈就开始为其准备的嫁妆。“凯门拜什”亦如裕固族微缩的服饰工艺,其中包含着裕固族鞣皮、纺线、贴印、染制、缝绣、塹刻等工艺水平,尤其“凯门拜什”上的刺绣堪称是裕固族刺绣工艺的经典代表,其技法有绣、编、辫、结、卷、刺、挑、贴、补等,技法娴熟,工艺精湛。
  “凯门拜什”以前都是纯手工完成,缀满着娘家人一针一线的深情,而且完全找不出相同的两件。解放后,裕固族渐渐由全游牧变成了半游牧状态,到今天很多裕固族人民已完全脱离游牧状态,开启了完全式的汉化的定居生活。汉族的工业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凯门拜什” 的制作,机器绣片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时间,机器打磨的饰物也更加规整,很多人便放弃了费工费力的传统工艺,选择机器制造,但“凯门拜什”的差异特征也在消失。今天我们看到裕固女性身上更多的是商品化的相同的“坎姆拜什”、相同的“ 顿得斯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凯门拜什”个性化的缺失越来越明显,人们又渐渐意识到手工的珍贵,于是纯手工的“凯门拜什”又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裕固族的“凯门拜什”制作,由此进入从纯手工到纯工业再到手工与工业并肩前行的状态。
  价值重构:从戴在身上的家当到戴在身上的时尚
  当下裕固族“凯门拜什”已经把现代文明的价值根植到了设计、制作及使用上,使其在其价值的转换及观念上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单纯的身份象征及戴在身上的家当,转变为民族的符号、戴在身上的时尚。
  首先是文化价值的转变。“凯门拜什”的文化价值已经从一种象征载物转向了一种民族的表征与审美的凝结。
  信息化时代,裕固族人民已不再是封闭的游牧民族,大部分裕固族人民已经脱离了全游牧式的生活方式,固定的居所让电视、网络等信息的交互都已成为常态,也让裕固族人的审美与价值观发生着转变。新生事物带来的冲击与融合,让“凯门拜什”的使用、审美以及制作也发生了新的转变。在与现代社会的不断对话中,“凯门拜什”构建起了自己的新的现代性的文化价值,拓展出了现代化的文化方位和制作、展示、生存路径。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凯门拜什”成为当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
  随着新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凯门拜什”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它的制作方式、审美方式、展示途径等等,都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语序与视觉语序。
  其次是经济价值的转换。高速发展的经济,也为“凯门拜什”带来了一次巨大的价值转换和重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下的新材料新饰物为“凯门拜什”本体的材料与语言转换提供了必然的条件。如今“凯门拜什”上的材料已不再仅仅是珊瑚、玛瑙、贝壳、孔雀石、铜等,现代金属、新型石材、现代材料都已有应用,因材料与设计语言所带来的转换,必然带来其经济价值的转换。同时,依托于现代审美下的“凯门拜什”,在全球化、信息化冲击下,在保留其民族特色与固有传统的基础上,也必然受现代经济的影响,其经济价值也已不仅仅限于戴在身上的家当、财富的储值,也已不再是家族传承制作保存的方式,而是在裕固族的大小商店中成为商品,形成新的经济价值体系。
  文化重构:从民族文化的承载
  到民族文化的重构与传承发展
  裕固族佩带“凯门拜什”的习俗与其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先民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喜好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充分展现了裕固族特有的文化特征与内涵,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凯门拜什”也折射着裕固族的历史印迹,承载并传递着这一民族特有的历史、人文与审美。作为一个文字已失传的民族,裕固族服饰在一定程度上所担当的历史认知的职责更显其价值。
  在裕固族人民口口相传下来的故事中,“凯门拜什”的传说是为了纪念裕固族首领萨尔阿玛珂。萨尔阿玛珂为了民族的存亡带兵出征,胜利而归却被奸人所害,在毫无提防的情况下被烈马甩下马背,一只脚却意外套在了马镫子里,烈马狂奔着,萨尔阿玛珂无力自救,在急速拖力下很快失去了意识。部落的族人追上烈马营救下萨尔阿玛珂时,他已经被拖成面目全非的血人,断气而亡。族人们看到他的身体被磨得露出了多处白骨,就连面部都已难见到好的肌肤,一个个泣不成声。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女英雄,裕固族的女性们都佩戴起了“凯门拜什”,并将“凯门拜什”作为裕固族姑娘出嫁时的嫁妆和身份转换的标志。“凯门拜什”的“坎姆拜什”和“ 顿得斯格”分别代表萨尔阿玛珂血肉模糊的乳房和铮铮白骨,当裕固族女性戴起这象征着英雄的“凯门拜什”时,不仅代表着自己的成长和身份的转换,更是代表着整个家族的期望,希望出嫁的女儿能在自己未来的生活和成长中将女英雄的勇敢无畏精神气质代代相传。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再加上现代文明的影响,“凯门拜什”在致敬民族英雄萨尔阿玛珂的同时,也与裕固族人民的生活紧密融合为一体。在裕固族的民风民俗中,不食“尖嘴圆蹄”的动物,即禁食大雁、麻雀、鸡、驴、马、狗等。裕固族人认为,鸟类在释迦牟尼一路传教时被感化,它们也是佛教的信徒。裕固族人把鸟儿亲切地称为“国丝”,“国丝”在图案上演化为裕固族独特的国丝纹,而马、驴、狗等则被裕固族人绣在“凯门拜什”上,成为九色鹿纹、蹄纹、羊角纹、奔马纹、牛角纹等,裕固人民把生活的美好与希望寄于纹样中,企盼牛羊肥壮、生命延绵不断。
  同时,裕固族服饰上不同的图案还隐喻着民族的信仰。裕固族受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影响较大,在萨满教的祭祀中,“天”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强大的势力。“凯门拜什”上常有蓝缎子金线织成的云形或八角形图案,以示对“天”的崇拜。 民族意识、民族气质、迁徙历史、理想情感、审美演变等,在“凯门拜什”上成为民族文化的载体。
  遗失了文字的裕固族,在口口相传、手手相授中用工艺、图画、纹样、饰物,用“凯门拜什”诉说、延续、发展着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记载着自己的所见所想所知,记载着先民悲壮的历史和变迁。裕固族人民将历史、文化、情感倾注于“凯门拜什”,向世人昭示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凯门拜什”在诉说历史、传承文化的同时,今天的生活境遇也让裕固族人民对“凯门拜什”文化的体现有了新的转换。在汉文化、世界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響以及互联网、信息化的带动下,“凯门拜什”已有了新的语境介入,有了当下生活的图景,以及对未来的畅想。比如“凯门拜什”上已有卡通形象的出现,甚至有了互联网符号的表现。现实的境遇,让“凯门拜什”文化有了多元的发展。
  在古与今的不断对话与互映中。“凯门拜什”已建构起了一种现代性的工艺、价值、文化体系,拓展出了现代化的路径。交织于当代文化方位中的“凯门拜什”,已经有了新的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参考文献
  [1]王辅世.中国民族服饰[G].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第78-83页
  [2]李春生.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G].中国画报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第40-43页.
  [3]陈高华,徐吉军.中国服饰通史[G]宁波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第618-621页.
  [4]田自成,多红斌.裕固族风情[M].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P93-126.
  [5]盖瑞忠.中国工艺史导论[M].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7年,第58页.
  作者简介
  刘馨潞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是国内体育竞技水平顶尖、举办规模最广泛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的举办能推动举办地城市经济建设、市民素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执政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是传播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陕西省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市为例,结合智媒体传播规律、受众接受习惯,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职能角度入手,通过全运会在举办地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
期刊
摘要:书籍整体设计是图书成品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一款图书产品是否能够让读者第一时间接受。本文通过对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合校本〈营造法式〉》一书整体设计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为此类书籍的设计和呈现方式提供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以期为相关图书设计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古籍出版;整体设计;《营造法式》  中图分类号:TS8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
期刊
摘要:2018年,杨超越和信小呆的爆红让“锦鲤”成为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转发锦鲤祈愿之风呈蔓延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以转发锦鲤为主的“转发祈愿”现象已成为一种网络文化,比之求神拜佛等传统俗信,这一现象可被视作网络时代的“新俗信”。本文对“转发祈愿”文化的历史进行梳理,发现中国传统鱼文化、日本锦鲤文化及商业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探究其群体性、功利性、经验性和变异性特征,可以发现该俗信在青
期刊
摘要:社交媒体的发展催生粉丝经济的到来,粉丝经济成为自媒体实现流量变现的关键因素。为迎合粉丝需求,自媒体在实际运用中呈现出不少特点。本文从内容、用户定位、传播矩阵出发,分析自媒体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粉丝经济;用户定位;流量变现;自媒体;传播矩阵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255-02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呈井喷之势。其参与市
期刊
2020年以来,在全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背景下,西部各地抢抓文旅消费提档升级的现实之机、产业转型发展的时代之机,积极推动文旅大繁荣大發展。特别是适逢建党百年,红色主题旅游热遍西部,展现出更多新的时代气息。  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西部民族地区充分发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游、民俗文化游,生态观光游等,成为国人出游的重要选择。
期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一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具备造血功能,能带动乡村人口回流,提高经济收益,是乡村调整经济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联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很多乡村从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穷困的地区,建设成为现在的幸福美丽乡村,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乡村旅游从无
期刊
保护开发富平堑城,是保护富平历史风貌、提升文化品位的需要,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富平堑城的保护开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文化旅游价值的角度来看,堑城保护开发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搞好堑城保护开发,根在精准施策、大胆创新,通过加强红色资源共享,实现“周边红色资源带动,堑城内生正向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所谓堑城,就是借助天然高阜,削四壁夯筑而成,
期刊
鎏金铜蚕是陕西石泉独特的文化资源,基于能够产生这一文物的蚕桑产业背景,使得依托鎏金铜蚕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石泉县域特色文化产业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长远的效益。结合当前现状,建议不断扩大鎏金铜蚕知名度与影响性;扎实做好“金蚕小镇”建设,打通一二三产;注重创新,加强文化创意;加强高新数字化技术应用。  特色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业态,在党和国家系列大政方针指引下,日益在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期刊
他打造了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有一种强烈的回报社会和民族的情结。他选择了创建东巴文化传承基地,培养东巴文化传人,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会,还倾力倡导和推動促成了云南省东巴文化保护与传承协会的成立,为在云南省不同的地方保护和传承纳西族东巴文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自从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以来,丽江的旅游在连年繁荣发展的进程中,日益成为中外驰名的文化名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粉丝经济应运而生,被广泛地运用于娱乐、商业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已成为互联网3.0时代重要的经济模式。如何引导粉丝经济运营模式良性发展,成为许多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小米作为中国首家引入互联网思维并成功运用粉丝经济的企业,其运营模式具有较强的借鉴性。  关键词:互联网3.0;粉丝经济;小米;社群运营  中图分类号:F49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