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三次革命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5201314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场景总是不断重演:无论是柏林墙、伊朗革命、巴黎公社、巴勒斯坦大起义,还是埃及1919年和1952年的革命,都有相似之处。要想了解埃及革命的历史进程,最重要的是了解埃及1919年、1952年和2011年的革命的演变过程。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危机,埃及的殖民地官僚机构不断扩张,诸多因素最终引发了政治危机。中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和殖民政权为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推动了华夫脱党的诞生,导致了1919年革命的爆发。在城市里,1919年革命以劳工运动为代表,全国举行罢工罢市,唤醒了人们的阶级意识。但是,埃及没有展开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民族主义者提倡的“独立、自由和正义”无法赢得农民的共鸣。1919年革命对不同的阶层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革命的目的并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而是在英国殖民主义面前捍卫领土民族主义。
  1952年以前,王室、华夫脱党、包括共产党和穆斯林兄弟会在内的反对派奠定了埃及的政治格局。这种意识形态混乱的政局以经济民族主义为标志,埃及希望完全摆脱外国的控制,尤其是驱逐英国在埃及的驻军。此外,比政治独立更重要的问题是大多数民众面临的经济困境。1929年全球陷入经济萧条,埃及农民的收入减少了40%。1930年,埃及出现了农民、工人和商会的大规模骚乱,学生运动和游行示威不断爆发。
  1952年,以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为首的自由派军官发动了军事政变和革命,推翻了法鲁克国王的腐朽统治,推选穆罕默德•纳吉布为新共和国的总统。了解埃及的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民众对埃及军队的矛盾态度。
  1954年春天,华夫脱党、共产党、穆斯林兄弟会联合起来,要求结束英国的军事独裁统治,组建平民政府,建立宪法制度。1954年3月,以学生为首的示威人群涌上街头,要求获得政治自由。经过一系列的政治谈判和斡旋,纳赛尔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纳赛尔主义代表了国家资产阶级的形成,对主要意识形态敌人的清算,对底层民众动员的压制,以及有力的社会福利保障和反帝国主义的响亮口号。这种社会福利模式没有对社会秩序进行大幅度的重组,忽略了阶级关系的调整,强调了劳工阶层缓和的改革。总而言之,这是一场消极被动的革命。
  纳赛尔主义的消亡是国内的意识形态和阶级矛盾与国外政治冲突的复杂产物。1974年10月,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宣布推行经济开放政策,开始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开放政策为改变国际和国内关系铺平了道路,吸引了外国资本,增强了私营部门的力量,推动了国内外自由化进程。
  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出现,国有部门逐渐萎缩,纳赛尔统治下劳工阶层享有的社会福利制度消失殆尽。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富的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许多埃及人为了食品、住房和人格尊严而苦苦挣扎。至关重要的是,在经历了1977年的“面包暴动”和1986年的中央安全部门骚乱后,这些政策依然没有完全消除人们的争议。
  2011年1月25日埃及爆发的骚乱,是融合了各方力量和复杂矛盾的历史产物。
  (来源Jadaliyya网站,作者奥姆尼娅•艾尔•希克瑞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中东问题)
其他文献
严格来讲,《进城走了十八年》是一部非虚构纪实性随笔集,从作者孩童时代直写到读大学,十八年的时光,如脱手弹丸,如露如电,但并非不曾留下累累痕迹。虽说此书是随笔集,但我更愿意将它当成一部个人史来读。  这是一部洋溢着质朴野趣的个人史,像牧童一样天真,像石碑一样老实,像春天的枝叶一样充满生机。  他写在人民公社依旧能过得有尊严而且自己酿酒的农民外公;写自己被人戏弄将油桐花插在母牛的阴唇中,那繁花装饰的牛
期刊
733年春天,日本难波港,井真成等五百多名遣唐使,即将分乘四艘巨大的木帆船,去往苍茫大海的西岸——大唐中国。  正值唐风席卷的奈良时代天平年间,日本朝野上下对遣唐使格外重视,帆船披着彩绸依次排列在港内,圣武天皇也亲临现场设宴,侍臣们则唱起了御制送行歌:  渡大海如平地,  居船上如坐床,  四船联翩,  不日平安归航!  尔后,帆船载着五百多名使团成员,在祥和悠长的祝愿声中缓缓离港。  自圣德太子
期刊
上文,系根据我母亲的口述而完成。母亲是在一个初春的下午对我讲起了这段历史。  大字报,是张贴于墙壁的,大字书写的墙报,是50年代至70年代末流行于中国的舆论发表形式,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之一。  这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共贴出了多少张大字报,恐怕是永远无法统计出来了。遥想当年,稍微能识文断字的人,没写过大字报者,或许不会很多;没看过大字报者,更是寥若晨星。大字报成了这些
期刊
有学者将新闻自由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早期政治社会中,公众产生了对新闻的渴望和表达自由的需求,而政府则以书报审查制和许可证制来遏制报刊,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就是范例。第二阶段,随着“自由战士”队伍的扩大,官方的书报审查制和许可证制被废除,代之以经济和法律限制,如推出针对报纸的“知识税”(taxes on knowledge)和诽谤、煽动、藐视等严刑峻法。开始实行君主
期刊
“黄书”事关社会风化,禁或不禁,都易引发争议。当下社会如此,百年之前尤然。1745年,英国人约翰克利兰因为欠人840英镑,被关进伦敦债务人监狱。为卖文还债,克利兰在狱中撰写了《欢场女子回忆录》一书。小说主人公芬妮希尔是位乡下孤女,因向往都市繁华来到伦敦,却被骗入妓院,几经辗转,最终幡然悔悟,从良嫁人。此书的奇特之处,在于未用一句淫词浪语,却以“被翻红浪”之类引人遐想的语句,描述了自慰、偷窥、男同、
期刊
2010年12月刊和2011年1月刊的《看历史》杂志相继推出溯源历史教科书上地动仪和司南的文章。细细读过,深深感佩科学家们的精神。不论是燕京大学生王振铎、日本学者服部一三,还是中国学者吕彦直、李善邦,皆以一种科学的求真精神,探寻古代科技的运行原理,在古代与现代科技之间矗立一条通道。这种“为真而真”的精神正是科学的真正源头。  然而,出于国家意志和现实需要,这种科学探寻被工具化。于是,把推测当作事实
期刊
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刘邦完全接受了自己提出的苛刻条件,已经降伏,所以没有接受范增的意见,杀掉刘邦,而是接受了项伯的提议,宽恕了刘邦。不过,他对刘邦的戒心,并没有消除。分封天下的时候,在范增的策划之下,项羽最初决定将秦国的巴郡和蜀郡封给刘邦,让刘邦去做蜀王。  巴郡和蜀郡在四川盆地,巴郡在盆地的东部,郡治在江州(今重庆市),蜀郡在西部,郡治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巴蜀地区古来有巴国和蜀国,是拥有独特文明
期刊
俗话道,礼多人不怪。人都爱听好听的,都喜欢人家对自己恭敬,做得再过,也没有怪罪的道理,嘴上一迭连声地说不敢不敢,心里多半都美滋滋的。有的时候,礼多是一种习俗。比如老派的日本人,见人鞠躬如同鸡啄米,大家都礼多,两两相抵,扯平了。这样多礼的人,以前中国也有,有点事就互相拜,一拜就拜上几天几夜,除了辛苦一点,实际上也略等于不拜。  但是如果有人原来没有这样讲礼,猛然之间客气起来,谦恭得不得了,这就有问题
期刊
佛入中国  如今的新疆到处高挑着伊斯兰教的弦月,但这里曾经是众神聚集的欢场。文明虽然被一次次刷新覆盖,但在它深深的底层下面,是斑驳的鲜活记忆。文明就像一棵巨大的会变化叶子形状的树,比如胡杨,那深入土地底下看不见的部分,才是它的本真。    我们把目光一直向西、向西,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我们可以看到喀布尔河和兴都库什山脉,就在这河谷与山地之间,古代称作犍陀罗的地方,中国人和佛陀相遇。  西
期刊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新疆这样并行过如此多的宗教,那些不同的对世界的解释和对神的信仰在这个地方曾经和睦相处。佛教、景教、祆教、伊斯兰教。而由各种宗教所带来的哲学、文学、历史深深地浸润着这块人类的精神土地丝绸之路是一条充满凶险的路。有大自然的危险,有强盗的抢劫,有迷路,有断水断粮的困境,有疾病和心灵的脆弱。这时候,宗教是人们心里所能呼唤的唯一救援。而在这人类的呼救中,一种超自然的信仰力量隐隐浮现于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