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是一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当前的语文教学,部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存在浅尝辄止、形式主义的倾向我们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正确、到位地解读文本呢?
  
  一、窥一斑而见全豹——找准文本支点
  
  其实每一篇精美的文章都有一个或几个支点,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只要能把握支点就能纲举目张。那么怎样找准支点呢?
  
  1、寻文本语言的“亮点”——文眼
  文本语言的“亮点”也就是“文眼”,即文章的焦点,它把纷繁的内容凝聚在一点上。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居要”的“片言”即“文眼”,是“警策”全文,“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文的艺术构思的焦点。教师应找准文眼,并从文眼入手,从一点突破,不枝不蔓,持一点而握全局,“窥一斑而见全豹”。
  “文眼”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尾,读起来酣畅淋漓,回味无穷。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检阅》一文的文眼就在结尾处:“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我们可以紧抓观众的这两句赞赏的话在文章中寻找“棒”的依据这就是一个“定点”的过程。定好了这一个独特的语言点,然后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而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阅读的丰厚圆融!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我们语文老师要从文本中寻找出独特精妙的语言——“文眼”,借着这“眼”去触摸作者的心境、心绪、心态,一定能走得更到位。
  
  2、抓文本语言的“撞击点”——课眼
  课眼既是教育者根据课文的精华所在或是关键之处而设置的课堂教学切入点、突破口,又是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聚焦点,更是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生长点。文本文眼是基于文本自身的逻辑,而课眼的出发点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总是不惜下工夫去寻找课眼,把选择课眼看成是文本解读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这也是优秀老师有别于他人的独门绝招。教师解读文本既要选好课眼,更要设计好课眼,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我在细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关注了文中的两个“静静地”:“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是课文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的场景。我设想通过抓住两个“静静地”,安排两个板块,让学生的心贴着小钱的心,贴着台湾青年的心,静静地品读文中的相关语句,静静地想想他们会想些什么。这是教师抓住“静静地”这一“课眼”,立体地解读文本,通过一个“想”字,牵一发而动全身,引领学生走进两个青年的内心世界,感受小钱和台湾青年内心的不平静,进而透过文字感悟台湾青年的无私无畏,使学生的“读”具有了一定的温度、广度和深度,直指了人物的内心、思想的深处、问题的本质。
  
  二、抵幽处则循曲径——理清文本主线
  
  一般每一篇文章作者都会按一定的思路展开,那思路或明或暗,但必然是有路可依。我们教师要是能抓住主线解读文本,再为学生牵线搭桥,这样才不会使学生的学习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也能为学生争取更多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书、去研究。
  
  1、寻“线”而读——理文路
  有些文本,各种问题关系错综复杂,让我们确定教学主线困难重重。我们教师自己如果一团乱麻,那学生又如何能真正地走进文本呢?其实“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所以,即使读时是一团乱麻,我们还得静静地读,安静地等待,等待灵光闪过的一刹那。
  蒋军晶老师的一堂《月光曲》教学成功了,但我们更应看到在蒋老师成功的背后记下的一整本的文本理解。蒋老师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苦苦寻找“教学主线”。最后他找到了,贝多芬的一句原话——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许多想法要释放出来。于是蒋老师把《月光曲》这一传说的发展暗线转化成教学的主线、明线,整一堂课师生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理出文本的这条情感线之后。寻“线”而导,顺藤摸瓜,从而教与学思路顺畅。
  
  2、依“线”重组——思学路
  作为教师解读文本,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自我理解和赏析,它首先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教师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是为了更好地与学生对话,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因此,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具有重构性。当然这种重构也是在原文线索的基础上产生,这就是教师在阅读文本时还需依线重组。有些课文很长,而且很复杂,如按部就班地照着情节展开学习,学生往往只会停留在对课文蜻蜓点水般的认识层面上。这时,就需要教师为沟通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思路牵线搭桥——快速聚集中心问题,重组学习板块。
  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跟随着周晔走近了鲁迅先生,一个个故事读来一滴滴热泪交织成心头的“博爱”。文章很长,为了便于学生集中目标,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是什么拨动他们的心,催下了他们的泪?”以此为路铺设一条情感主线:“周晔的泪——小弦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从而立体多维地推进了教学。
  
  三、处花间随思花语——关注文本细节
  
  1、聆听花开的声音——在字词中品韵味
  花开是有声音的,但必须用“心”聆听才能感受其中的美妙,就像是课文中的妙词佳句,只有用心去品读才能悟到其中的情韵。
  王煦老师上的《猫》一课中,对“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一句的解读有着独到的创见。通过换词比较,联系上下文、拓展延伸等。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人爱猫,猫亲人”的动人画面。
  王老师对“蹭”字的解读和引导,反映出老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深入理解和独到的创见。四次引导层层递进,充满智慧,让学生逐步读懂了“蹭”的灵魂,看见了“蹭”字背后的风景,同时也让学生充分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
  
  2、感悟花香的语意——在空白处求通融
  花香无影却意蕴万千,就如文章空白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空白点,为文本、学生、教师提供了融会贯通的平台。我们应该根据文本特点,努力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孩子们“定格的思维”再生重组的欲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主要写了叶老为“我”评改作文,并邀请“我”做客的事。在细读文本第一件事“评改作文”后,我想到抓住“我”的心理活动变化,挖掘了文本两个空白点,让学生走进“我”的内心世界:(1)当时肖复兴在打开修改稿的一刹那“一下子愣住了”,但他内心一定是如翻江倒海一般,请学生把他此时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2)作者肖复兴读了叶老的一则评语后
其他文献
地方政府问的竞争在我国早已存在,这其中有良性的竞争,也有不良的竞争,不良竞争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过去大量的研究都认为地方政府间不良竞争的存在是由于制度缺陷引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多极主体性、主体客体性、过程交往性、客体中介性、目标和谐性等基本特征。无论是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还是从现实教学的迫切需要
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中,细菌耐药是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1年以来,随着全国抗菌药物科学使用专项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意识到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耐
目的:观察红藤汤保留灌肠及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盆腔灌注抗炎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盆腔灌注抗炎药治疗,治疗
扰动压力在发动机液路中传递时,会引发燃烧室和供应管路耦合振荡,进而导致系统失稳。基于AMESim软件建立姿控发动机仿真模型,在供应管路和燃烧室两种压力扰动输入条件下,通过
<正>~~
期刊
技术溢出既能让企业节约研发成本,又降低新产品的市场价格。假定技术溢出速度随着溢出量的增长而递减,从而构建技术溢出模型,可以研究技术溢出对企业研发动力的影响。,模型的分析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沐浴文字背后的精神。这篇文童讲述这样的故事:出身卑微的美国总统林肯,以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才华,化解了人们对他的嘲讽和羞辱;通
依据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原理,建立了两级局部进气冲击式压力级涡轮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涡轮进出口边界条件、转速和结构尺寸等参数,完成涡轮的一维设计,并输出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