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种种尽显世态人情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p7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平淡中显深刻,于平常中见功力,这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独到之处,《我的叔叔于勒》便是很好的例证。“小说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够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以启发,耐人寻味。”(张志公《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细细琢磨,我们确实能从一些很平常的细节中看到作品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比如小说中于勒称谓的种种变化,便能尽显当时的世态人情。
  小说中于勒的称谓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褒扬称谓:如“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等;贬斥称谓:如“坏蛋”、“流氓”、“无赖”、“这个小子”、“贼”、“那人”等。为什么一个短篇小说的人物会有如此众多的称谓,让我们去看看这些称谓的出台背景。
  于勒年轻在家时,由于行为不正、糟蹋钱,犯下最大的罪恶。但有意思的是,在那个社会,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有钱人家,大家只是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不幸的是于勒生在一个困难人家,按照当时社会不成文的规定,于勒得到了“坏蛋”、“流氓”、“无赖”的称谓,并被打发去了美洲。我们发现以上称谓并不是菲利普夫妇送给于勒的,而是由那个社会量“钱”而定的,同样的行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定性,不为别的,只为一个“钱”字作怪,金钱在那个社会已成了衡量一个人身份品质的一把重要尺子。
  去了美洲以后,于勒写了一封信回来,大意是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赔偿我父亲的损失。”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封信让菲利普一家很感动,于勒也摇身一变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以前的“坏蛋”、“流氓”、“无赖”一下子成了道德的典范,为人的楷模。我们不禁要问,什么东西具有如此大的功效,让于勒一下子脱胎换骨,原来,是几张能给菲利普夫妇带来金钱希望的信纸。几张信纸就让菲利普一家对于勒夸赞有加,如果真是一个钱的于勒站在这家人面前,又将如何?我们不得不佩服金钱的魔力。十年之久,于勒没有再写信,但他的地位却是与日俱增,成了“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于勒”。这是菲利普妻子常常念叨的话,整整十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渴盼一直没有停止过,“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于勒”这是菲利普妻子对于勒近乎肉麻的赞美,在菲利普妻子心中,于勒已成了他们全家的救世主,成了他们这一家子在拮据的生活境况中能苦苦支撑的精神支柱,而于勒这个“救世主”、“精神支柱”又得益于他颈上套着的金钱光环。只要我们透过于勒的种种称谓,我们将看到一个金钱横流的社会,金钱才是真正的上帝。
  更有意思的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菲利普夫妇预想的那样,现实和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这一家人在支哲尔赛岛的船上,遇到了他们朝思暮想的于勒,但他们见到的于勒并不是想象中的阔佬,而是一个又老又穷的水手,梦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让这对夫妇难以接受,于勒在这一家人中的崇高地位也直线下落。“贼”、“那人”、“流氓”等成了他新的代名词。“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贼”是菲利普妻子对于勒新仇旧恨的集中渲泄。渲泄之后,理智占了上风,“注意别叫那人接近我们!”“那人”让我们看到了于勒和菲利普一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远得像一个过路人。最后当若瑟夫付牡蛎多给于勒10个铜子小费时,菲利普妻子心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用“流氓”作为箭矢朝这个“过路人”背上又重重地射一箭!回想当初于勒写信回家时菲利普妻子的态度,人情的淡薄可见一斑。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称谓的种种变化,不正是对两位导师的话一个很好的注脚吗?真可谓是称谓种种,尽显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人情啊!
其他文献
“开展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有力的口号。在解题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心理学指出,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它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逆向思维的联结。逆向思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向,它与通常由已知条件推向结论的正向思维相反,是从结论、从侧面等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
期刊
在一般人看来,做班主任是极简单而又容易的事情,其实不然,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系统的艺术工程,你在这里的角色既是工程师、设计师,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建设者;你既是学生尊敬、崇拜的偶像,又是他们的知己、贴心的朋友。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的体会是:    一、要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    1、“严”与“爱”的关系  “严格要求”“严加管理”是管好一个班级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为此,要针对本班级学生思想特点,制
期刊
太极拳既是祖国绚烂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又是聚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光耀夺目的武术宝库中的明珠;它犹如昆仑山上的一棵灵芝,既是壮丽山河的一个点缀,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一枝武林奇葩。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着醇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显现出高贵的文化气质。  太极拳,殆技而近乎道者也。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不矜才,不使气,雍容大雅。行所无事而应敌制胜,莫测端倪,不可思议。其行拳若行云流水,飘举欲仙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那如何教学识字呢?课程标准有要求: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教师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恰当、丰富、有效的识字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识字情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班主任又是这个职业中最具诱惑性和挑战性的岗位。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联系者和学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特别是21世纪的班主任,更应具有高尚的情操,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要真
期刊
语感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当中。如何培养语感呢?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一、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这样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二、释义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
期刊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古语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今,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搞扎实,才能激发起学生爱学语文的热忱。所以语文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从而受到熏
期刊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面对写作文,如何让学生真正写到“点”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乃是至关重要的。  谈起作文,学生头痛,而对于每个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也是费尽心思,同样是深感头痛的问题。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学生缺少写作的欲望,对于写作不感兴趣,那么应如何让学生在习作方面有兴趣呢?我总结了几点经验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先鼓励,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鼓励,对于学生来说
期刊
高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为高考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么细致,往往是“一目十行”,他们的策略往往就是“抓观点,找亮点”。高考作文评卷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场眼球争夺战。有亮点的文章自然就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分理所当然也就高了,这就像在芸芸众生中看见气质高雅、英俊秀丽、个性独特的人感到赏心悦目一样。我们的考场作文如果在做好基本规范的
期刊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出现沙尘天气,电视台对有关沙尘暴的真实画面和形象描述,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使我们想起了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争议的有关文字。原诗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神思飞跃、意境开阔,历来脍炙人口。但是对第一句前半句诗文历来颇有争议。宋朝有名的《唐诗纪事》所载王氏《凉州词》是“黄沙直上”,而许多版本则是“黄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