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毛往事:喜欢捡东西 书本是心中的宝贝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kill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这是著名作家、旅行家三毛生前写下的一段话。至今,距离她去世已有27年多。近日,在北京的一场分享会上,三毛的大姐陈田心、外甥女黄齐芸等人一同现身,分享了三毛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他们眼中,三毛是作家,更是亲人。
  不造作、不虚伪文章传递“爱”
  三毛出生在1943年战火纷飞的重庆。
  三岁时,三毛跟随家人一路东行,迁居南京。在南京生活的第二年,由于时局动荡,三毛一家离开了南京,一路向南,走到了台北。
  三毛从出生起,便已注定了一生漂泊的命运。
  三毛与文字的牵绊,似乎是早早注定的。三岁的三毛,便已从文字中寻找到自己所渴慕的人生。
  从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里,三毛找到了终生相伴的三个字符,“三毛”成了她自己的代称,“流浪”成了她人生的方向,“记”则成了她生命呈现的方式。
  将流浪与自由看作人生方向的三毛,注定了会与以管理和教化为目标的学校发生冲突,七年的学校生活,使得这个和学校格格不入的女孩,将学校视作“地狱”,在她眼中,上学无异于死亡。最终,在13岁这一年,三毛正式退学。
  休学之后的三毛,自闭自伤,为了让女儿走出孤僻的自我空间,家人为她请了钢琴老师、绘画老师,可这些都无法让三毛产生兴趣。
  对生活感到绝望的她,决心以死亡的方式来获得自由。她用一枚锋利的刀片割开了血管,所幸母亲发现的及时,将三毛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从此,三毛的手臂上多了一条缝过28针的伤口。
  不要去看那个伤口,它总有一天会结疤。虽然疤痕不褪,却也不会再痛。
  许是上天也开始疼惜这个纯真的小姑娘,所以为地带来了生命中的一缕光。绝望中的三毛,因为一次偶然的契机,对油画产生了兴趣,也因此结识了温暖儒雅的男子——顾福生。顾福生细心体贴的教导,让敏感自卑的三毛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在教三毛浦画时,意外发现了三毛灵动的文笔,于是举荐三毛的作品《惑》,发表在了《现代杂志》上。三毛与文字的缘分就此而起。
  不长的一生中,三毛写过很多流传甚广的作品,她用爱情与旅程所凝结成的文字,陪伴众多读者度过了悸动的青春岁月。
  三毛的大姐陈田心形容,“文章里面几乎都有她不同的爱在传递”。
  “读三毛的文章,你能感觉到,她时而浪漫柔情像个小女人,时而又有‘狂风怒吼’之态。”陈田心读过《青鸟不到的地方》,被深深感染。她说,对一些场景,有些人看到没感觉,但三毛不是,“这就是她文字真正的魅力所在”。
  她的外甥女黄齐芸则说,三毛文章里有很多隐喻,比如《周末》里提到的“船长”隐喻的就是丈夫荷西,因为荷西热爱海洋。
  “三毛的文章有悲天悯人的心怀和童心,不造作、不虚伪,很诚实地表现生命周遭所有的一切。”黄齐芸评价说。
  的确,对很多读者来说,三毛的作品是常读常新的。编剧史航曾形容道:“三毛的书,不是说阅读完成课程结束,终于不用再学的感觉,而是一种‘永远不拒绝你回来’的状态。在我一生中,只有金庸和三毛这两个人比较喜欢,他们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从小喜欢阅读在文字中与读者共舞
  能够写出如此之多颇受欢迎的文章,陈田心觉得,这跟三毛喜欢读书有关系,“书本是三毛心中的一个宝贝,而阅读是她一生持续的一个态度。”
  “三毛还不认字时,我读《西游记》给她听,每次收两毛钱。”陈田心一边说一边笑,“我们从小就有探讨看书的习惯。我讲铁扇公主、唐三藏,她都听得津津有味。长大后就变成她讲给我们听”。
  三毛的语言能力很好,会一点日文、西班牙文、德文,也懂一些方言,这为后来去各处旅行提供了便利。她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跟他们席地而坐,把酒言欢,又一一记录下来。
  “她的文章看似随意,却是有结构的。”陈田心透露,当年没电脑.她用稿纸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然后再改,“三毛是经过思考,再诠释给大家看”。
  “在三毛的文字里,我们跟她共舞、共欢乐,她很平凡,但又不同,这是读者比较喜爱探讨她的一个原因。”陈田心曾问三毛,为什么不编一些东西写出来,“她说,姐姐,我的功力还没有那么高,我只会写自己的际遇”。
  1991年,三毛离开人世。在短短48年的人生历程中,她到各处旅行,著有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我的宝贝》等十余种。
  三毛的父亲曾评价过:“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与众不同:一直勇敢追寻梦想
  三毛很喜歡一首歌《达坂城的姑娘》,而关于这首歌的创作者,三毛并不了解。
  1989年,一位香港女作家的文章中,写出了这位叫做王洛宾的传奇歌王。当三毛看到文章后,也对这位创作者产生了兴趣。
  1990年的四月,三毛参加了一个旅行团来到了大陆,游览了敦煌和吐鲁番,在乌鲁木齐换机的时候,三毛顺道探访了王洛宾。一见如故的二人,攀谈许久后,三毛因为行程安排不得不告辞。
  回到台湾的三毛,脑海里王洛宾的身影依然挥之不去。可年近八甸的歌王,已无心再去想感情之事,无法给予三毛想要的温暖。
  1991年1月2日晚,三毛到荣民总医院住院。1月4日的清晨,三毛冰冷的尸体被人察觉,这个一生传奇的女子,悄然离世,死因成谜。
  也许,对读者来说,三毛是一位富有传奇经历的女作家。但对陈田心来说,三毛只是那个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妹妹——陈平。从小,就是个有点儿与众不同的小孩。
  “三毛出生在重庆,我们跟伯父一起住。”那时物质匮乏,傍晚,姐妹俩一人捧着一碗饭,坐在台阶上吃,“她3岁,在院子里荡秋千,荡得快翻过来,风呼呼地吹,我很害怕,说妹妹快点下来”。
  从秋千上下来,三毛也不回家,而是跑到坟地里,疑惑为什么人死了要埋在泥土里;盯着地上的蚂蚱、蜗牛,好奇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面会有痕迹……遇见水塘别人绕着走,她永远是跳到里面踩一踩;隔壁林妈妈给大家做衣服,她要自己画图样。
  有读者晒出了三毛的作品
  “后来,我问别人,你的志愿是什么?有的说要做警察、做老师。只有三毛写,她要做一个拾荒的人。”陈田心说,三毛喜欢捡东西,她家里的布置,轮胎、旧木头什么的,都是捡来的。
  说着往事,陈田心展示了一组老照片,其中一张记录了一次家庭聚会,那时,三毛已经有了后来读者熟悉的模样,修长的脖颈上还戴着一条项链。
  望着照片,陈田心的思绪被回忆拉得很长,“她越长越美丽,我们越长越老。三毛很平凡,但她见证了自己的生命,写下了自己的回忆,一直,勇敢地追寻梦想。”
  据中新网整理
其他文献
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时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听说了这个事后,悲愤不已,当晚就画了一副《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之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对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眼睛,貓须如锥,咬牙切齿,微张巨口,面向纸外做捕鼠状。图上没有题词,只写了“壬午大寒”4个寓意深刻的小字。  不久,田汉来访,徐悲鸿将此画拿给他看,田汉看了,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写于画
期刊
教师节来临之际,翻阅老母亲留存的相册,发现了两张感人的照片。一张是学生与她亲密拥抱的留影,另一张是学生与她緊紧相依的留影。  老人当了几十年孩子王,她教过的学生无数,可说是桃李满天下。当年的学生如今都已六七十岁当上了爷爷奶奶,可他们几十年来一直与老母亲亲密来往。每当教师节、春节来临,他们都会相约,带着他们的儿女甚至孙男孙女来探望老人。他们对我说,老师职业最神圣,教我们知识,更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对国家
期刊
记得有一年去汪先生家,先生拿出湖南吉首的一瓶洒(包装是由黄永玉设计的)给我们喝,席间汪先生说老人有三乐:一日喝洒,二日穿破衣裳,三日无事可做。当时我们才三十多岁,对这甸也没有什么理解,但是回家后,我还是把它记在了本子上。如今回忆起这句话,又多了些况味。  苏州大学教授范培松曾给我说过一个笑话,此笑话是作家陆文夫在世时说的。陆文夫曾多次讲过“汪老头很抠”。他说,他们到北京开会,常要汪先生请客。汪先生
期刊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才华盖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不仅善诗,骈文的成就也很高。在清人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其诗22首,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和李白(27首).排第四位,足见其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但因他早年深受“牛党”中人令狐楚的知遇之恩,而他后来却娶了“李党”骨干王茂元之女为妻,这让他两边都不讨好,一生饱受排挤,结果只活了45岁,就一命呜呼了…… 
期刊
陈杨毕业于国内开设的第一个“马科学”专业的院校。每天和各种世界名马打交道的“马博士”,走出校门后将从事马匹交易中介及管理等工作,像“伯乐”一样替人识马、相马、管理马,其收入堪称“金领”,在国内更是十分稀缺,陈杨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做马术俱乐部的总教练!  文艺辣妹意外当上“马信”  今年23岁的陈杨,出生在成都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活泼开朗的陈杨从小就是男孩的性格,因为好奇心强,她特喜欢捣鼓机械,
期刊
明末,江南一带出现了三位杰出的诗人,钱谦益、吴梅村和龚鼎孳,人称“江左三大家”。他们不仅是文坛泰斗,还都做过明朝的大官,深受天下士子的敬仰。但他们却都在明亡后,投降了清朝,成为世人眼中的软骨头。可是,他们三位的如夫人——柳如是、卞玉京和顾横波,却一个比一个有骨气,与他们的懦弱、苟且偷生,形成了鮮明的对比。这真是很耐人寻味的一件事。  柳如是、卞玉京的故事,已经讲过了。今天,我们就再来说一说顾横波的
期刊
[第五十四辑] 北京话的轻声[首变]  北京有个地名叫积水潭。潭的正确读音是“tan”(二声,音“谈”),但北京人一般都念一声“滩”,即”“积水滩”。好像那地方当年是积水形威的“沙滩”似的。  其实,积水潭在元代的北京,水面相当大,一直到它现在北面的北师大校区,都是一片汪洋。那会儿,积水潭是京杭大运河北京的起点,北方的大码头。能停靠上百条大的货船,您想能有“滩”吗?  在北京话里,真正的“滩”字,
期刊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虽然他只活了50岁——即便在那个时代,也着实不长,却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八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君主的频繁更换,必然会带来时局的紊乱。  彼时,“安史之乱”的巨大创伤已使大唐帝国元气大失:朝野上下矛盾重重,宦官专政(甚至已到了决定皇帝的立废,乃至生死的程度
期刊
贝多芬小时候,经常会受到父亲的责打,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使他变得非常容易焦虑。长大后,仍不能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他有一个女邻居,因丈夫长期在外地工作,她要独自在家抚养六个年幼的孩子,尽管她每天都很忙,脸上却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  一天,贝多芬看到这个女邻居正趴在窗台上写着什么。他好奇地走了过去,只见一张小纸条上写着:今天要做的事情:1.准备七份面包和牛奶;2.缝补窗帘;3.洗所有的衣服;4.给杰克
期刊
一家不大的门店静静地俯卧在西城区小安澜营二条这条狭窄的胡同里,没有显眼的招牌,也没有夺目的装饰,有的只是带着老北京风格的木门,与这条胡同其他门户并无太大区别,却叉与众不同地透着丝丝岁月和技艺沉淀的气息,仿佛能够感受到木门背后的另一方天地。  轻扣门扉,门里传来清亮有力的声音:“推右边的门,进来吧。”小心翼翼入门,只见一位清瘦的老人坐在工作台前,台上还摆着制成不久的鞋面。稍稍晃过,只觉空间虽小,里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