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老头很“抠”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huang8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一年去汪先生家,先生拿出湖南吉首的一瓶洒(包装是由黄永玉设计的)给我们喝,席间汪先生说老人有三乐:一日喝洒,二日穿破衣裳,三日无事可做。当时我们才三十多岁,对这甸也没有什么理解,但是回家后,我还是把它记在了本子上。如今回忆起这句话,又多了些况味。
  苏州大学教授范培松曾给我说过一个笑话,此笑话是作家陆文夫在世时说的。陆文夫曾多次讲过“汪老头很抠”。他说,他们到北京开会,常要汪先生请客。汪先生总是说,没有买到活鱼,无法请。后来,陆文夫他们摸准了汪先生的脉,就说“不要活鱼”。可汪先生仍不肯请。看来汪老头不肯请,可能还“另有原因”。“买不到活鱼”,现在说来已是雅谑。不过,汪先生确实是将生活艺术化的少数作家之一。
  汪先生的小女儿汪朝姐也给我说过一件事。汪朝说,过去她工厂里的同事来,汪先生给人家开了门,就会朝里犀一声喊:“汪朝,找你的!”之后,就再也不露面了。她的同事说你爸爸架子真大。汪朝就“警告”老爷子,下次要同人家打招呼。下次,她的同事又来了,汪老头不但打了招呼,还在厨房忙活了半天,结果端出一盘蜂蜜小萝卜来。萝卜削了皮,切成滚刀块,上面插了牙签,边上还配了一碟蜂蜜。结果,同事一个没吃。汪朝抱怨说,还不如削几个苹果,小萝卜也太不值钱了。老头还挺奇怪,不服气地说:“苹果有什么意思,这个多雅。”
  还有,某文学青年偶然认识了汪先生,之后就到汪先生家中拜访。这是一个痴迷得有点癫狂的青年。他为了能每日聆听教诲,索性住到了汪宅的地下室里,这样一住就是多日,每天大早就举着一把牙刷上楼敲门。有一次,他还带来了儿子,老头儿带着孩子上街去买了一只小乌龟。可是“这个青年实在是没有才华,他的东西写得实在是不行”。每次,他带来稿子,都要叫汪先生给看。老头儿拿着他的稿子,回头见他不在,就小声说:“图穷匕首见。”
  汪先生認为这青年从事的是一种较艰苦的工作,很不容易。可他确实写得不好,每次带来的稿子都脏兮兮的。汪先生终于还是无法忍受了,就用了一种很“文学”的方式,下了逐客令——一天大早,青年又举着牙刷上楼敲门,老头打开门,堵在门口。一个门里,一个门外,老头开腔了:“一、你以后不要再来了,我很忙;二、你不可以在外面说我是你的恩师,我没有你这个学生;三、你今后也不要再寄稿子来给我看了。”
其他文献
66岁的美国人丹尼斯退休前是名专利律师,不过,他还有个神奇的绰号叫“子弹人”。故事发生在他40年前跑的一场马拉松……  1978年11月4日,丹尼斯参加密西根州的一场马拉松,这是一场小型比赛。那一年,丹尼斯的体能正处于巅峰,他的目标是要跑进3小时,这样才有资格去跑更高规格的波士顿马拉松。  比赛开始了。前半段跑得很顺,丹尼斯充满希望,然而就在16公里左右,突然有东西“砰”一声砸中了他的脑袋。丹尼斯
期刊
对于北京的观众来说,小时姐姐是很多人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作为北京电视台《七色光》栏目的著名主持人,从1995年年底到1999年年中,她一个人主持节目近四年,天天跟观众见面,堪称《七色光》的符号。之后,她来到中央电视台,主持《大风车》《音乐快递》等少儿节目,受到全国小朋友的喜爱。鲜为人知的是,小时姐姐曾经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她是如何走上主持道路?在她的主持生涯中叉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本刊记者对她进行了专
期刊
9月5日晚,笔者在天桥艺术中心观看了凉山文旅集团出品的中美合作音乐剧《当爱,Flood in the Valley》在京的最后一场演出。从现场观众的反应和散场后久久不愿离开的情景可以确知:这部剧成功地捕获了观众的心。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故事,两个不同国家的演出阵容,却在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东方与西方的不同历史文化和时空背景的交融下推演出完整深邃的主题,呈现出近乎完美的藝术架构。不能不说创作者用了
期刊
薩米达于1939年出生在埃及开罗市的一个殷实家庭,很小便在音乐方面崭露头角。由于当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1947年,一个富商捷足先登,向萨米达的父母表示愿结为亲家。门当户对,8岁的萨米达当上了新郎官,新娘还不到10岁。  一开始就是儿戏的婚姻,只维系了不到两年便宣告结束,理由很简单,萨米达的音乐造诣越来越高,他的父母就像那个贪婪的渔夫一样,总是一山更望一山高。于是萨米达在10岁时,又成了光棍汉。几个
期刊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工农红军……”这是刘兰芳新近创作的长书《彭大将军》,刘兰芳声韵中透出的那股铿锵抑扬之美一如往昔,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那个通过无线电将《岳飞传》传播到干家万户的年代。从四十年前风靡全国的《岳飞传》,到如今的“道德模范故事汇”巡回演出,刘兰芳携其评书表演与改革开放一同前行。万语千言中,“话说……”的是脍炙人口的人物故事,推崇的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一鸣惊人“岳飞”一说四十年  
期刊
印度一名男子连续50多年没剪过头发,头发长达62英尺(约19米)。他为自己的长发而自豪,因为他曾用长发救了一名溺水的男孩。  50多年前,印度古吉拉特邦12岁的哈色瓦做了一个特别的梦。梦里,神告诉他永远不能剪头发。梦境十分逼真,从那以后,他便开始拒絕剪头发。随着头发越长越长,这头长发曾为哈色瓦带来过一些烦恼。很多人会嘲笑和误解他,有人笑话他是一个“娘娘腔”,还有人以为他要当一个“隐士”,这让哈色瓦
期刊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珍贵的照片,是我和京剧谭门谭派传人谭孝曾、谭正岩父子的合影,而为我拍下此照片的正是谭孝曾老师的夫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阎桂祥老师。  去年的7月15日,北京京剧院在剧院的体验中心举办了一场京剧谭派艺术的主题讲座活动。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和第七代传人谭正岩父子将为到场观众进行讲解,作为观众的我也慕名来到了活动现场。  虽然活动当天早晨还在下雨,但仍然阻挡不住热情的观众前来参加这场
期刊
《米其林指南》是法国知名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公司所出版的美食及旅游指南书籍的总称,其中以评鉴餐厅及旅馆、书皮为红色的“红色指南”最具代表性,所以有时《米其林指南》一词特指“红色指南”。《米其林指南》诞生于1900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期间。  最初,《指南》是免费提供给客户的,但在1920年,米其林兄弟做出了3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指南应该包括餐馆的信息;放到书店里去卖;不再接受广告。1926年,米其林星级评
期刊
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时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听说了这个事后,悲愤不已,当晚就画了一副《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之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对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眼睛,貓须如锥,咬牙切齿,微张巨口,面向纸外做捕鼠状。图上没有题词,只写了“壬午大寒”4个寓意深刻的小字。  不久,田汉来访,徐悲鸿将此画拿给他看,田汉看了,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写于画
期刊
教师节来临之际,翻阅老母亲留存的相册,发现了两张感人的照片。一张是学生与她亲密拥抱的留影,另一张是学生与她緊紧相依的留影。  老人当了几十年孩子王,她教过的学生无数,可说是桃李满天下。当年的学生如今都已六七十岁当上了爷爷奶奶,可他们几十年来一直与老母亲亲密来往。每当教师节、春节来临,他们都会相约,带着他们的儿女甚至孙男孙女来探望老人。他们对我说,老师职业最神圣,教我们知识,更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对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