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游戏 成长大舞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就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教育活动,因此,我们以科学小游戏为载体,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和进行生动有趣、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关键词:科学小游戏;探究;成长;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105-1
  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园开展了“高结构、低结构、自发性”三类科学小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观察、发现和实验,成为科学活动中主动的探索者。
  一、巧用科学区角,引发探究兴趣
  科学区是指在班级活动室内为幼儿创设的,具有生活性、自主性、可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特点。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自主学习,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则退其后,进行隐性指导。如大四班老师在科学区投放了瓶子连接器后,发生的一个故事——宸宸选择了在科学区玩,他把绿色圆柱体排成一排,然后拿着乒乓球放在第一个上面用嘴巴吹,但不是吹的力太小了就是太大了,乒乓球没能按着他的想法一个一个吹过去。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我走过去说:“宸宸,或许还有其他的玩法呢!”他摇摇头。“我们一起好好观察一下这个玩具,说不定会有意外的发现!”宸宸是个很聪明的孩子,马上认真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说:“老师,我发现这有一圈一圈的哎!”“你观察得很仔细,你觉得这个圈圈有什么用?”“我知道,瓶口上就是这样的!它是不是可以扭起来?”“那你可以找个瓶子试试哦!”听完我的话,他马上就冲到外面材料区,果然找到了一个可以拧上的瓶子,宸宸高兴地说:“它就是可以把两个瓶子连接起来!”“对了,这个就是瓶子的连接器!”为了继续引发他的思考,我又问:“连接起来后可以干什么呢?”他边看边想,突然兴奋地说:“可以放水,这里有个洞洞!”说完,开心地跑到水龙头边装起了水!玩起了转转乐游戏并意外地发现转的时候水里有漩涡发生。孩子们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科学区角材料的支持下,引发了科学探究兴趣并获得有益的经验。
  二、善用随机发现,培养探究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脱离充满神奇魅力的大自然是教育的失败。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所指的自发性小游戏就是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或日常生活中自发地随机观察和发现,从而引发了科学探究兴趣。例如吴向艳老师班上的韩瑞祥小朋友,有一天突然一声惊叫:“啊!”我赶紧跑过去问道:“怎么啦?”只见你惊慌失措地回答道:“有‘蛇’!有‘蛇’!”“在哪里啊?”“你们看,有‘蛇’!”这时,一旁的申雨哲不慌不忙地说道:“这不是蛇,这是蚯蚓。”其他同伴,有的说是蚯蚓,也有的说这是‘蛇’。这时的杨舒翔和武轩宇已经找来树枝在研究这一条长长的动物了。你见同伴们都在靠近这条‘蛇’,你的表情也開始慢慢放松了,也在旁边找到了一根树枝,开始学着同伴慢慢靠近它。同伴尝试着用树枝把蚯蚓挑起来,想把它送回旁边的花坛里,一不小心,蚯蚓落下了,缩了起来,“咦,变短啦!”你好奇地喊道。在你们的不断挑拨中,蚯蚓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你们很又开心又惊奇:“真好玩!像个魔术师!”为了保护蚯蚓,你们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成功地送回了花坛。回到教室,还在讨论着刚才发生的有趣事情,还在争论是“蛇”还是蚯蚓的问题。最后我用电脑帮助幼儿确认了这是蚯蚓。
  类似于这样的随机观察、发现和探究,还有着很多的故事。总之,在其中孩子们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像一个小小发现家,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已经初步养成了好奇、好问的习惯和良好的探究品质。
  三、利用环境因素,激发探究欲望
  科学探究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幼儿只有在与环境、材料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才能体验、积累和构建科学经验。因此,我们主要从人文和物质环境入手,有效激发其探究欲望。1.创设支持性的人文环境。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宽松的心理环境意味着幼儿在学科学的过程中,他的心理需要能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满足,由此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进而对他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老师做到的就是“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例如:晨间来园时,孩子们愉快地进入自然角观察。“老师,我发现这两棵小苗打结了”、“老师,我发现菠萝长出白色的须须了”、“老师,我终于等到它开花了”、“老师,蚕宝宝的身体一节一节的,有头有尾就像是小火车”……在惊喜的发现和轻松的对话中老师就像是孩子的大朋友,一起观察,一起分享,一起记录,使科学探究活动充满活力。2.创设支持性的物质环境。众所周知,环境的创设是有利于促进幼儿思考和探索的。我们首先就是创建了幼儿园户外融游戏一体的探究环境,如设计了科学长廊,设置了好玩的声音、有趣的水和神秘的光等科学游戏。每次,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是有快乐的科学探究体验的。其次是种植了富有春夏秋冬季节明显的自然植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发现不同季节开的花和生长的果子都有不同。
  在科学小游戏活动中,每一位老师每学期设计的科学集体教学活动质量都逐年提升,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态度也逐年增强,形成了不少科学探索的经验和课程建构的经验,有效地实现了师幼共同成长的良好愿景!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朱娟.大自然是儿童成长的活教材.好家长,2008(10).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原点,促进师生间共生智慧,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挖掘其写作最大潜力?从生活出发,寻找引发思维的“趣点”,与学生产生共鸣与互动,让思维由表面走向深入;从体验出发,托起思维的“亮点”,设计出能逐步推进、不断托起学生思维亮点的体验活动;从问题出发,盘活思维的“疑点”,适时寻找共生的“拐点”。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原点;智慧共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
摘要:微课是指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结合多媒体手段,设计较方便快捷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占用时间短的特点。本文对这一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特点;践行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56-1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首先强调的是“微”——内容要小而精,手段要
摘 要:语文蕴涵着丰富人文性与科学性,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所负载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人本功能,即其对人的教化作用——“育人”、“立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入世精神。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认知、情感、道德、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正在形成,各种心理要求和心理矛盾错综交织,迫切需要教育引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培养。  关键词:
摘要: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能说会写的本领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孩子的说话、写话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试图通过增补课文艺术空白、提炼课文写法迁移、探究课文情境体悟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展开想象、学会模仿、悟情入境,从而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说话写话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利用质疑、利用想象和利用求异三方面入手,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32-1  孔子说:“学而不思
摘 要:通过“葡萄酒制作”生物研究性学习整合教学内容,在开展活动中践行“事件策略”,分述“预设事件”、“经典事件”、“生成事件”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事件策略”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事件策略;研究性学习;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27-2  “事件策略”简言之
摘 要:思想、思维、思路出现了定势,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就是作文缺乏新意。学生作文出现定势,不仅水平不能提高,还会影响他们思想和思维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突破这一定势。  关键词:作文;思维定势;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70-1  定势在作文中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一是思想定势,在作文中,学生喜欢把先前已储备好的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们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都能够在这个时期的学习中得到培养。在现阶段的体育教育中,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比较差,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进行提高,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们普遍的身体状况,科学的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设置,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实现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进行强化,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初
摘 要:目前,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那种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只顾”演教案”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习起点”的认识把握不够准确,层次也参差不齐,而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本文挑选了两个“长方体的体积”教学片段,试图对教师“学习起点”的掌握有所启发。  关键词:精准把握;有效切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
摘 要:距离高考只有数十天的时间了,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至关重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一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多与学生交流,明确复习纲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复习。  关键词:高考;复习;冲刺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60-1  在常年任教高三的实践过程中,本人总在高考前数十天以《江苏省考试说明》为方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依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