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时间1月6日下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正在确认大选的最后结果,一群在华盛顿抗议“大选舞弊”的特朗普支持者冲进美国国会大厦,联席会议被迫中止,华盛顿不得不进入宵禁。
议员们被紧急疏散,抗议者与军警武装对峙并发生冲突,就前方的照片来看,现场非常混乱。警方当场开枪,至少5名示威者在冲突中死去。美国发生的这场骚乱震撼全球,西方多国领导人都对此表示惊讶,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表示会“一分钟不落”地持续性关注,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则称呼这一事件是“可耻的”……
美国的这道“风景线”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勤王军”究竟是有备而来还是乌合之众?未来这些人会随着拜登上任土崩瓦解还是继续兴风作浪?就这些问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接受《新民周刊》的采访。
骚乱并非无迹可寻
回顾国会大厦发生的这场骚乱,并非无迹可寻。
自拜登胜选结果出炉以来,特朗普不止一次在推特上指责选举舞弊,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此前,他多次煽动支持者们1月6日施压抗议选举结果。早在去年12月28日,特朗普就发推预告说:“1月6日华盛顿特区见,不见不散。等消息。”类似的推特他发了不少。
特朗普不仅公开号召支持者走上街头,还表示自己将亲自参加。白宫还公布了特朗普6日的行程:“特朗普总统将从清晨开始工作,直到深夜。他将打许多电话,并召开许多会议。总统将于上午10:50出发前往椭圆形草坪,在‘拯救美国集会’上发表讲话。”
因此,对于6日的示威人群,华盛顿也做了一些准备,国民警卫队严阵以待,连化学生物事件响应部队也随时待命。
不过,在吴心伯看来,特朗普支持者闯入国会这件事,更多的还是偶然,而对于这个结果,特朗普难辞其咎。“当天的游行示威是美国大选之后特朗普支持者整个抗议活动的一部分。到了1月6日,抵制这个选举结果的活动发展到了顶峰。最终闯入国会这件事应该并非预谋已久,而是特朗普支持者受到了特朗普的怂恿和支持所作出的‘头脑一热’的行为。”
特朗普做了什么?1月6日上午10点,数万名现任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在白宫附近举行集会。11时50分左右,特朗普在白宫前向示威群众讲话,称他将“绝对不会承认败选”,演讲中再次强调他对选举欺诈的指控,还喊话主持国会联席会议的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彭斯,推翻拜登胜选的结果,他高喊:“我们永远不会放弃,我们永远不会退让。这个国家受够了,我们不会再容忍。”
随着警方开始投掷催泪瓦斯与震撼弹,抗议者逐渐散去。
集会结束后,上千人高呼“USA”,挥舞着美国国旗和写着“不要践踏我”的旗帜向国会出发。适时,离集会现场不远的国会大厦,国会参众两院正在召开联席会议,以确认大选结果。
不知哪一个时刻起,示威游行逐渐失控,逐渐转向暴力,一名女性抗议者在爬窗户时中弹跌落,不治身亡。
原本想要展示自己影响力的特朗普恐怕也没想到情况变得如此不可控制,16点左右,特朗普发布视频,虽然仍不承认自己败选,但他呼吁示威者“现在就该回家了,和平地回家”。
随着警方开始投掷催泪瓦斯与震撼弹,抗议者逐渐散去。
当日晚8点,被中止的联席会议再度重启。1月7日凌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正式确认,拜登赢得306张选举人票。彭斯宣布,拜登当选美国第46任总统,哈里斯当选副总统。
随后,特朗普通过白宫社交媒体总监发表声明说,尽管他不同意总统选举结果,但将“有序”进行权力过渡。
全城搜寻“勤王军”
在抗议爆发前,一位名叫蒂姆·吉奥内的白人至上民族主义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几段视频。在视频中他反复警告和威胁说,如果总统选举结果没有被推翻,将会发生骚乱,甚至更糟的事情。
第二天,吉奥内参与了冲击国会大厦的抗议,并坐进了参议院的一间办公室。
坐进办公桌前摆pose照相、身披特朗普的旗帜和商品、威胁选举官员……在这场暴乱中,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将自己的狂热和暴力展示殆尽。
在吴心伯看来,所谓的“勤王军”,实际上代表的正是美国的极右翼势力。这部分人群本身的暴力色彩就比较浓郁,这也是抗议活动走向失控的原因之一。
国会骚乱暂熄后,华盛顿特区大都会警察局表示当天一共拘捕68人,罪名包括违反宵禁并非法闯入国会大厦、非法持有枪支或其他武器等。
对于还没有落网的闯入者,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华盛顿警方呼吁美国民众参与辨认,一个用来识别骚乱参与者身份的Instagram账号已经收获数十万粉丝,账号贴出了部分6日闯入国会大厦示威者的照片,并悬赏1000美元呼吁民众提供线索。
因为在佩洛西办公室跷腿拍照而出名的巴内特,于1月8日在老家阿肯色州被捕。60岁的巴内特曾在社交媒体上声明自己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和枪支权益的拥护者。目前,他将面临三项联邦指控:故意未经许可进入或留在禁区;暴力进入国会和不法行为;盗窃公共财产。如果被定罪,他将面临长达一年的联邦监狱刑期。
其他几名闯入国会大厦的“网红”也陆续被捕。包括身穿奇装异服,脸上涂着红色、白色和蓝色的油彩、手里拿着挑着美国国旗的长矛,站在人群中非常醒目的雅各布·安东尼·钱斯利。
钱斯利自称是“匿名者Q”组织的“数字战士”,该组织的阴谋论宣称特朗普正对全球自由崇拜撒旦的恋童癖者发动秘密战争。骚乱后,他还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炫耀说:“我们让一群卖国者在办公室蹲下,戴上防毒面具,躲進他们的地下掩体,我认为这是一种胜利”。
被捕后,钱斯利被控“未经合法授权蓄意进入建筑物或场所禁区或在禁区逗留,暴力闯入国会大厦并有扰乱治安行为”。
执法部门还拘捕了36岁佛罗里达州男子约翰逊,他抬着女议长佩洛西的讲台,走过国会大楼的圆形大厅及笑着向摄影机镜头挥手的照片在全世界疯传。他被控以一项盗窃政府财物及一项用暴力擅闯私人地方的罪名。
多名被认为参加了特朗普的集会并进入了美国国会的特朗普支持者已经被他们的公司解雇。一名男子因为在国会大厦内佩戴导航星公司的徽章,被公司认出并解雇。该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尽管我们支持所有员工和平、合法地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任何表现出危害他人健康和安全的危险行为的员工将不再有在导航星公司的就业机会。”
许多美国媒体在报道当天的暴力事件时,均使用了“暴徒”一词。3名《纽约时报》国会记者撰文回忆经过时仍然惊魂未定,其中一名女摄影记者称,自己先后被示威者和警察“盯上”,并在无人施救时覺得“自己可能要死了”。
“勤王军”到底是一群什么人?“匿名者Q”组织、“骄傲男孩”组织、“爱国者”组织、Kek Flag组织、“百分之三”民兵组织、“停止偷窃”运动、全国无政府主义运动……据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分析,坚定支持特朗普的“军队”主要就由美国这些极右翼白人至上主义团体组成。希拉里·克林顿等人则将袭击国会大厦的主要力量定性为“国内恐怖分子”。
这些极端主义团体非常容易辨认,除了带有表面上的徽标和标语外,它们通常还会打出南方邦联旗帜或支持警察的“细蓝线国旗”(新纳粹团体经常使用这种旗帜),以及绳索和绞刑架等符号。
共和党众议员、特朗普的狂热粉丝马特·盖兹则把锅甩给了“安提法”(Antifa),他声称攻进国会大厦的部分人是“安提法”(Antifa)分子伪装混入,暗示“安提法”或是本次暴力事件的幕后推手,甚至还否认特朗普应为此事负责。
吴心伯分析表示,冲击国会不排除有反特朗普的人,但主要还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并且,这波支持的势力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此次美国大选特朗普拿到了7000多万选票,说明他还是得到了相当一部分选民的支持,也就是说我们说的特朗普现象或者特朗普主义,在美国是有着强大的社会基础,这并不会因为特朗普的下台就随之消失。拜登上台后也将会面临这股政治势力的挑战。”
这不会是最后一次
一名美国示威者洛夫特斯对媒体讲述了自己闯入国会的经历。他表示自己在6日与儿子从威斯康星州赶到华盛顿,参加这场支持特朗普的抗议。目的是为了谴责“选举舞弊”。“我们来这里就是想向全世界传递一个信息,作为特朗普的支持者,我们受够了。”
虽然特朗普一直没有拿出相应的证据,但部分像洛夫特斯一样支持共和党的选民坚信选举存在舞弊行为,并且,他们希望闯入国会大厦的行为能改变些什么,“最好重新举行大选吧。”他说。
这两天,美国多地的议会大厦都发生了小规模的抗议活动。一群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聚集在明尼苏达州议会大厦前抗议,反对2020年大选结果。
1月8日,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明确表示他不会出席1月20日举行的拜登就职典礼。这番举动将打破美国历史传统,依照惯例,美国现任总统应在继任总统就职日当天一早邀请后者到白宫做客,随后两人同乘一辆车前往国会出席就职典礼。
对于特朗普的这一决定,吴心伯分析认为:“特朗普这样做,一方面表明他在这场总统竞选中不认输;另一方面是这一惯例沿行多年,但特朗普偏不按常理出牌,不按程序走,也体现了他的性格特征。”
而拜登则回应称,特朗普不来是好事。“他使这个国家尴尬,使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尴尬。他不配担任这个职务。”
回顾特朗普执政的这四年,吴心伯曾总结,如果说美国有两个版本,二战前是1.0版本,二战后是2.0版本。1.0版本的美国是一个以白人为主、以基督教信仰为代表的国家;2.0版本的美国移民增加,社会及信仰更加多元化,那么这届政府就是想把美国带回1.0版本,让美国“回到过去”。
然而,过去四年的美国,国内分裂对抗加剧,社会矛盾尖锐,社会治理出现严重危机,两党政治走向尖锐对抗。吴心伯对《新民周刊》表示:“现在美国感觉就像回到了上个世纪黑人运动、民权运动、反越战运动此起彼伏的60年代,整个国家风雨飘摇,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很危险的迹象。”
未来的局势发展还存在不少变数,特朗普恐怕已经很难翻盘,但接手一个这样的美国,对于下届政府,挑战不可谓不大。吴心伯表示,从去年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到最近的冲击国会,未来美国国内仍将会发生各种形式的抗争活动,这场“勤王大戏”对美国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吴心伯认为,美国国内政治的对抗性和暴力性越来越强,“冲击国会这样的事应该不是最后一次,而且今后不排除还有比这更激烈更极端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