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qx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台音乐是我国福建和台湾地区的流行和传承的音乐,拥有着一个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信息交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闽台音乐也是连接两岸的重要桥梁。闽台音乐是海峡两岸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大力倡导和保护闽台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多种音乐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科技与文化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闽台音乐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因此本文在分析海峡两岸音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闽台音乐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以促进闽台音乐能够更好更长远地传承与发展。

一、闽台音乐的发展现状研究


  (一)闽台音乐概述
  闽台音乐是福建与台湾的传统音乐,主要有福建南音、福佬系民歌、客家民歌、闽南歌谣、台湾南管、北管音乐、歌仔戏、木偶布袋戏等,目前其中大多的台湾音乐是受到了福建本土民歌和戏曲的影响发展而来的。
  1.闽台民歌
  福佬系民歌指用闽南语进行演唱的民歌,旋律是从泉州,漳州,厦门流传到台湾,比如台湾民谣“月光光”在福建和台湾久唱不衰。
  闽南童谣也是最古老的闽台民歌之一,最早是闽台人民劳动和休闲时候即兴演唱的歌谣,一般是采用口口传唱的形式流传至今。传承语系为闽南语,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各个地区及大部分为华侨居住区。闽南童谣作品内容极其丰富,充满着童真,风趣幽默,曲调朗朗上口,大人好记,儿童好唱,让孩子在娱乐中学到各种知识与文化,是当时闽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福建南音
  福建南音起源于福建泉州,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管是“南曲管弦乐”的简称,它原本是一个流传于闽南泉州一带的古代中国音乐,清代随闽南地区移民文化传入我国台湾。
  3.闽台戏曲音乐
  闽南地区有丰富的戏曲音乐,比如歌仔戏音乐、高甲戏音乐梨园戏曲音乐、打成戏曲音乐、木偶戏曲音乐等,其音乐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兼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对于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而唱腔的伴奏、过门和弦等音乐则起到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渲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
  (二)发展现状研究
  传统闽台音乐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从古代的兴起,到民国时期的繁盛,同时也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受到社会关注与保护,多种闽台音乐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世界遗产名录,使得闽台音乐逐渐被大家了解。闽台音乐不但反映了闽南和台湾之间的历史渊源,还生动地记录了勤劳的闽台人民生活与劳动的场景,是闽台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科技企业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大量涌入,使得传统的闽台音乐没有立足之地。传统的闽台音乐受到强烈的冲击、闽台音乐所面临的局限性、核心竞争力的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使得闽台音乐无法引起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关注,市场的不断缩小,直接导致相关艺术表演者的匮乏,老一代艺人逐渐老去,年轻一代艺人不愿从事这些不受欢迎的演出,使得艺术后继乏人,缺乏相关人才,导致目前闽台音乐的内容主要停留在保存和传承上,内容得不到创新,与现代生活脱节,导致现代人很难提起兴趣,恶性循环,逐渐产生了长期无人传唱学习,传承发展乏力的问题。如今社会关注闽台音乐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少,闽台音乐少人问津,闽台音乐大多是传统音乐的内容,在发展过程中,它正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
  近些年来,福建许多研究民间音乐的专家教授,意识到了古老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开始大力进行闽台音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亲自到闽台音乐的发源地调研;许多年轻的音乐家走访闽台音乐的传承人,通过现代科技的方法记录下目前仅有的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闽台音乐资料;还有一些本土的音乐家,他们大量的挖掘与搜集闽台音樂乐谱,编辑出版乐谱集,而且相关团体也在周末或者重大节日,举办闽台音乐沙龙以及演唱会,举办闽台音乐的相关歌唱比赛等。

二、闽台音乐的传承研究


  1.闽台音乐面临的危机
  (1)闽台音乐的生存空间逐渐萎缩
  在大众文化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传统音乐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适合传统音乐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日益贫瘠。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的创新不足,使闽台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陷入危机。
  (2)闽台音乐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闽台音乐中的一系列中国传统民乐、戏曲音乐的观众人数少,导致没有人愿意看、没有人愿意学,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使闽台音乐中的一些优秀传统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最终有可能消亡。
  (3)闽台音乐的传承方式成其阻碍
  闽台音乐采用的主要手段大多是口头教学和心得教学,缺乏相应乐谱的书面记录,缺乏科学规范的口头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
  2、闽台音乐传承的策略
  (1)传承闽南语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传承闽台音乐即传承闽南文化,传承闽南文化的基础是语言,因此闽南语是传承闽台音乐的前提与基础。
  闽南语,据传说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至福建南部,发祥于福建泉州。现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分布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及广东潮汕地区(汕尾、揭阳、汕头、潮州)、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粤港澳大湾区(中山、香港)、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全世界使用闽南语的有7000多万人。只有更多的人学会了闽南话,才会有更多的人了解闽台文化,学习闽台音乐。音系若要更好地保存闽南语,首先在福建地区大中小学开设闽南语课堂,从孩子开始学习,在各地文化馆开设闽南语公益课堂,让外来的闽南新人才也能够掌握基本的闽南话,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只有语言畅通,闽南与台湾才能更加深入进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加强对闽台文化传承人的保护
  传承人能够真实地记录传承人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与文化,将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留存下来,应该采取为传承人建档的保护方式,为传承人提供更多的平台展示他们珍贵的历史遗产,适度提高传承人的生活水平、建立健全的培养新传承人的合理机制。
  (3)加强闽台音乐人才教育的创新培养
  思维决定行为,鼓励人们充分认识到传统音乐的重要性,使其注重传统音乐。政府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目前人们对闽台音乐知之甚少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现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群众宣传和普及闽台音乐文化的理论知识,让群众了解闽台音乐文化及时做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工作,将传承任务与学校学习教育接轨,积极培养闽台音乐后备人才。
  首先,在闽台音乐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进创新,把握闽台音乐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充分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拓展音乐艺术作品主要內容,音乐创作者保持传统音乐的核心特征不变,在内容及形式上充分转变,明确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在作品中融入本土历史文化和现代审美,融入流行元素和经典元素,通过继承与创新并进,扩大闽台音乐的受众。其次,注重现代音乐的融入,并加入现代乐器,将传统艺术与现代音乐形式的结合。其次,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出发,在音乐教学中增加闽台音乐通识选修课的设置和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对于各高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应该设置各类闽台音乐相关的技术课程,比如:声乐专业的同学需要学习闽台音乐历史文化本经以及实践延长课程;相关器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闽台音乐中的演奏部分,舞蹈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闽台音乐中的舞台表演部分;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可将闽台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生根发芽。最后,学校可邀请从事闽南音乐的老艺术家,走进校园开设讲座;邀请专业团体进校园表演,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学习地道的闽台音乐,提高新一代年轻艺术家对闽台音乐的兴趣,增加人才储备。

三、传承和发展闽台音乐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开展,闽台音乐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闽台地区闽台音乐传承保护的重要性逐步增强。闽台音乐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是群众智慧的结晶。随着传统音乐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闽台地区的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遭遇危机。闽台音乐发展历史历经千百年,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极具艺术表现力,其中的民歌音乐、器乐音乐、戏曲音乐都是一个源于我国民间的艺术。闽台音乐中的器乐使用、唱腔表达、表演艺术与内容题材的选择都出于传统文化和民间民俗风情,并一直延续至今,但由于现代艺术的影响,闽台音乐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少,年轻一代艺术家缺乏学习的动力,使得闽台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本文通过对闽台音乐发展的介绍,以及当前发展状况的梳理,闽台音乐在创作、题材、演绎上的特点,希望通过了解闽台音乐的发展,认识到闽台音乐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创新的音乐形式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出发,调动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带动了闽台音乐的发展,为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做出实际贡献。更希望通过促进海峡两岸闽台音乐的融合与发展,传承中华古老音乐文化,期待海峡两岸闽台音乐文化为两岸人民架起一座海峡金桥,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新技术教育工具不断涌向的社会背景下,对初中生深度学习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也给初中生高阶思维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趋于成熟,理性
江文也是我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先驱者,也是我国最早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钢琴音乐的作曲家之一。钢琴套曲《乡土节令诗》作为江文也北京时期钢琴作品(1949年—1953年)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思想与技法更加成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本文将从非三度叠置和弦的使用、色彩性和声首发的运用及“调性重叠”思维的表现三个方面,对江文也钢琴套曲《乡土节令诗》的现代作曲技法运用进行分析,探究该曲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场域空间是带有社会关系的环境概念,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场域空间是民族音乐教学者与教学接受者群体衔接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民族音乐文化再生产的重要媒介。如何选择和充分利用好教学的场域空间、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文化再生产,使民族音乐教学更具持续性和创新性,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在长时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所创作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族精神。在民族音乐
2021年3月17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万象协和医院线下签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学院副院长李永红表示,要通过双方的深度合作,依托优质教育资源和国际医疗资源,搭建与老挝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实施多种形式的海外医疗援助和国际教育项目交流,推进双方在海外医疗、国际教育、技能培训、科技研发、创业创新、实践教学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中国同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教育组织和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随着西方浪漫主义盛行,歌剧艺术实现全面发展。各国歌剧创作进入顶峰时期,涌现很多经典作品。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时期催生出歌剧艺术形式,下半叶法国歌剧日益繁荣,继承民族歌剧特色形成独特风格,出现很多具有影响力的歌剧作品,马斯内毕生创作几十部歌剧,其代表作《维特》艺术成就突出。马斯内根据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改编谱写歌剧《维特》,其中,作品《春风你为何唤醒我》歌剧咏叹调是维特对自己情感的表达,作品旋律
钢琴是一门听觉艺术,但它最终呈现出的演奏效果又不单单是依赖声音的传达,还包含了肢体体态、呼吸节奏、演奏速度等,因此将其视为视觉艺术也并不为过。动与静在听觉和视觉过程中都有不同的艺术体现,换言之,钢琴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个停顿、一个抬手、一个挥动等,皆属于视觉上的动与静;而我们听到的一个休止、空拍、持续等音响效果,又属于听觉上的动与静。动与静在钢琴演奏中有着丰富的艺术体现,是钢琴音乐表达情
一、民族声乐发展现状  (一)民族声乐特点  民族声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的体现。民族声乐讲究吐字、咬字和归音,与西方歌唱方式和当代流行音乐歌唱形式相比,民族声乐需要运用不同的运气方式、口型技巧,所以民族声乐歌唱过程中由于自身特性形成了独特的声乐特点。我国民族声乐不仅在声音与技巧上需要独特的技巧与特点,更由于我国数千年来的文化发展,民族声乐深受传统诗词歌赋的影响,所以在语言方面具有诗意性的特点。我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就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不仅能打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熟练
复调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但随着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所引领的维也纳古典风格的建立与崛起,奏鸣曲式和交响音乐迅速占领了主流地位。不过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也没有放弃对复调音乐的学习创作,其中“莫扎特无疑是仅次于巴赫的各种对位技巧写作最杰出的大师。”他对复调音乐的学习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研习其他作曲家的赋格作品来实现的。1782年莫扎特成为范·斯威特恩男爵音乐圈中的一员,接触到了J.S.巴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