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群体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生活的一支重要人群。这一群体的道德建设越来越受重视。针对这一群体自身特点,应该将其道德建设的根本落在“知荣辱”上,让外来务工青年成为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荣辱;外来务工青年;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225-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青年走入城市,投身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建设中一支新的生力军,同时也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新的群体。加强对这一群体的道德教育,应该将着力点落在荣辱教育上,帮助他们提升道德水平,使他们为城市发展和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做出贡献。
一、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道德建设的根本要落在“知荣辱”上
(一)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思想保障。荣辱观是核心价值观的最具体、最直观的表达,对个人而言它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生动呈现。城市外来务工青年作为青年群体中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年轻力壮、思维活跃,他们是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的力量。荣辱观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可以实践的要求,这种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为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证。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与前些年进城的“农民工”相比,现在的外来务工青年多为80、90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有明显提高,在城市的各个领域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其中有一些人干的是城市人不愿意做的苦、累、脏工作。同时,他们还要适应城市的快节奏、强压力、多姿彩生活。他们想改变生活的状态,融入城市生活,但又不得不面对城市的排斥、融入的障碍。他们容易自卑、容易被利益左右、容易丧失安全感和责任感,这些为城市的发展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把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道德建设落在荣辱上,使外来务工青年人人知荣辱,可以帮助他们约束自我,提升境界,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识别美丑,主动投身城市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中来,为城市的良好发展和稳定提供保证。
(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无德则国家无望。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抓好价值观的养成至关重要。城市外来务工青年比起城市青年存在着一些“短板”,家人不在身边,社会资源缺乏,这些都给他们道德成长带来一些困难,他们需要一种积极地引领和刚性的规范。荣辱观有着丰富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阐明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关系,须对人生态度、价值追求做出了明确的选择。这正是外来务工青年道德成长道路上的指路牌,有了它,外来务工青年就能够参与到城市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就能把握时代和城市带给他们的机遇,主动的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的一份子。
二、“知荣辱”引领下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道德建设的路径
(一)提升外来务工青年素质,为道德建设奠定内在基础。作为“中国梦”实现者中的一个群体,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素质决定了他们未来。新一代的外来务工青年尽管在文化程度上较之前有所提高,但很少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然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很多用工企业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对低层次工人需求越来越少,他们只有跟上转型步伐,才能不被被淘汰。而这一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达到。同时,学习又是提高道德水平的必要途径。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二)提高外来务工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荣辱观正是凝聚国人之心、促进社会和谐的纽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具体、最朴素的表现。因此,要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的特点,用最生动、最通俗、最容易被他们接受的形式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第一,利用先进典型的事迹,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让他们有榜样可学,有目标可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最具有说服力、影响力、感召力。第二,强化媒体的引导作用,借助各种媒体营造舆论氛围,唱响主旋律,促进外来务工青年知荣辱、明是非、辩美丑。一方面,依托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在日常宣传中开辟专栏,将发生在外来务工青年身上的励志故事进行宣传,同时鼓励外来务工青年群体自己创作一些励志的美文、美的图片照片,拿来交流分享。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促进对外来务工青年的道德建设,探索一些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外来务工青年喜欢并且乐于接受,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形成是非、善恶、美丑的公正尺度,使他们崇尚美,追求美。
(三)多方搭建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参与城市生活的平台,引导他们爱城市、爱生活,帮助他们增强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道德建设能否奏效的关键在于能否将荣辱观“植入”青年的心中,使其内化并自觉践行。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只有参与城市建设生活实践,真正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行动者、维护者,才能不断提升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道德建设才能取得实效。第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每一个外来务工青年都能投身志愿服务行列,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完善自身道德建设。城市社区给城市市民提供了参与城市社会生活的渠道,但是有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真正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服务人数却不足五分之一,他们的融入仅仅是表面上的“身在其中”,很少真正接触不到城市生活的本质,更无法真正参与城市的政治和社交生活。早在19世纪末,西方很多国家志愿服务工作就开始壮大起来,并逐渐成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有效形式之一。志愿服务需要社会联动,积极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的作用,充分调动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各用工企业、社区联动,整合外来务工青年的资源,搭建各种志愿服务的平台,让外来务工青年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助人自助,乐人乐己,并融入城市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塑造美好,服务社会,用自己行动传播爱心,传递友爱,让荣辱观扎根浸润务工青年的心底。第二,着力丰富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形式与内容,让外来务工青年在娱乐与享受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各党政工团、用工企业、社区要充分重视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在务工青年群体中开展文艺、科普、教育、体育、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加强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充分抓住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契机,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庆典活动,娱乐活动,利用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成人礼等仪式,传播主流的价值观。鼓励务工青年积极参与并创作一些宣传真善美的文化作品,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喜怒哀乐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爱国家、爱城市、爱生活,让荣辱观充分渗透务工青年的心底。 (四)多渠道加强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人文关怀,引导他们知感恩、敢担当,从外部环境上为外来务工青年的道德建设提供支持。外来务工青年进驻城市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热情地接纳他们,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外来务工青年生活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收入的一大半以上要用于吃、住、用等生存基本消费,这种生存的高比重消费直接影响了他们生活的质量和对下一代的投入,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同时,受我国严格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这一质的界定,对外来务工青年特别是受教育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年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加之在城市中实际享有的社会权益保障不健全,进一步在外来务工青年的心理上留下了“伤疤”,这给外来务工青年自身的道德建设带来了障碍。因此加强外来务工青年的道德建设必须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从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出发,切实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道德建设的实效性。第一,真正放开户籍制度的限制,淡化户籍差异,健全相应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对外来务工青年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让他们真正能够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甚至酌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第二,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切实做好外来务工青年权益的维权工作。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些公益性的维权机构帮助外来务工青年处理因劳动安全、劳动权益引发的各类维权事件,完善务工青年维权举报投诉机制,开通外来务工亲年求助热线等,畅通维权的渠道,保障务工青年群体的权益不受侵犯。第三,充分发挥社区和共青团的联动服务阵地作用,为外来务工青年的衣食住行、心理健康、文化娱乐、权益维护提供全面的、多方位的服务。通过全社会、整个城市对外来务工青年生活、工作、心理的关心关怀,激发务工青年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恩之情,同时增强其作为城市和国家建设者的责任意识,保障外来务工青年道德建设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林凡.中国梦引领青年价值观建构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
〔3〕潘玉腾,陈赵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4〕陈国富,杨瑛.通俗化、具象化、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的路径选择[J].黑河学刊,2010,(1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关键词:荣辱;外来务工青年;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225-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青年走入城市,投身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建设中一支新的生力军,同时也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新的群体。加强对这一群体的道德教育,应该将着力点落在荣辱教育上,帮助他们提升道德水平,使他们为城市发展和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做出贡献。
一、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道德建设的根本要落在“知荣辱”上
(一)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思想保障。荣辱观是核心价值观的最具体、最直观的表达,对个人而言它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生动呈现。城市外来务工青年作为青年群体中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年轻力壮、思维活跃,他们是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的力量。荣辱观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可以实践的要求,这种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为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证。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与前些年进城的“农民工”相比,现在的外来务工青年多为80、90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有明显提高,在城市的各个领域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其中有一些人干的是城市人不愿意做的苦、累、脏工作。同时,他们还要适应城市的快节奏、强压力、多姿彩生活。他们想改变生活的状态,融入城市生活,但又不得不面对城市的排斥、融入的障碍。他们容易自卑、容易被利益左右、容易丧失安全感和责任感,这些为城市的发展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把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道德建设落在荣辱上,使外来务工青年人人知荣辱,可以帮助他们约束自我,提升境界,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识别美丑,主动投身城市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中来,为城市的良好发展和稳定提供保证。
(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无德则国家无望。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抓好价值观的养成至关重要。城市外来务工青年比起城市青年存在着一些“短板”,家人不在身边,社会资源缺乏,这些都给他们道德成长带来一些困难,他们需要一种积极地引领和刚性的规范。荣辱观有着丰富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阐明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关系,须对人生态度、价值追求做出了明确的选择。这正是外来务工青年道德成长道路上的指路牌,有了它,外来务工青年就能够参与到城市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就能把握时代和城市带给他们的机遇,主动的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的一份子。
二、“知荣辱”引领下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道德建设的路径
(一)提升外来务工青年素质,为道德建设奠定内在基础。作为“中国梦”实现者中的一个群体,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素质决定了他们未来。新一代的外来务工青年尽管在文化程度上较之前有所提高,但很少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然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很多用工企业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对低层次工人需求越来越少,他们只有跟上转型步伐,才能不被被淘汰。而这一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达到。同时,学习又是提高道德水平的必要途径。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二)提高外来务工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荣辱观正是凝聚国人之心、促进社会和谐的纽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具体、最朴素的表现。因此,要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的特点,用最生动、最通俗、最容易被他们接受的形式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第一,利用先进典型的事迹,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让他们有榜样可学,有目标可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最具有说服力、影响力、感召力。第二,强化媒体的引导作用,借助各种媒体营造舆论氛围,唱响主旋律,促进外来务工青年知荣辱、明是非、辩美丑。一方面,依托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在日常宣传中开辟专栏,将发生在外来务工青年身上的励志故事进行宣传,同时鼓励外来务工青年群体自己创作一些励志的美文、美的图片照片,拿来交流分享。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促进对外来务工青年的道德建设,探索一些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外来务工青年喜欢并且乐于接受,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形成是非、善恶、美丑的公正尺度,使他们崇尚美,追求美。
(三)多方搭建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参与城市生活的平台,引导他们爱城市、爱生活,帮助他们增强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道德建设能否奏效的关键在于能否将荣辱观“植入”青年的心中,使其内化并自觉践行。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只有参与城市建设生活实践,真正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行动者、维护者,才能不断提升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道德建设才能取得实效。第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每一个外来务工青年都能投身志愿服务行列,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完善自身道德建设。城市社区给城市市民提供了参与城市社会生活的渠道,但是有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真正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服务人数却不足五分之一,他们的融入仅仅是表面上的“身在其中”,很少真正接触不到城市生活的本质,更无法真正参与城市的政治和社交生活。早在19世纪末,西方很多国家志愿服务工作就开始壮大起来,并逐渐成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有效形式之一。志愿服务需要社会联动,积极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的作用,充分调动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各用工企业、社区联动,整合外来务工青年的资源,搭建各种志愿服务的平台,让外来务工青年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助人自助,乐人乐己,并融入城市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塑造美好,服务社会,用自己行动传播爱心,传递友爱,让荣辱观扎根浸润务工青年的心底。第二,着力丰富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形式与内容,让外来务工青年在娱乐与享受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各党政工团、用工企业、社区要充分重视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在务工青年群体中开展文艺、科普、教育、体育、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加强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充分抓住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契机,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庆典活动,娱乐活动,利用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成人礼等仪式,传播主流的价值观。鼓励务工青年积极参与并创作一些宣传真善美的文化作品,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喜怒哀乐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爱国家、爱城市、爱生活,让荣辱观充分渗透务工青年的心底。 (四)多渠道加强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人文关怀,引导他们知感恩、敢担当,从外部环境上为外来务工青年的道德建设提供支持。外来务工青年进驻城市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热情地接纳他们,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外来务工青年生活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收入的一大半以上要用于吃、住、用等生存基本消费,这种生存的高比重消费直接影响了他们生活的质量和对下一代的投入,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同时,受我国严格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这一质的界定,对外来务工青年特别是受教育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年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加之在城市中实际享有的社会权益保障不健全,进一步在外来务工青年的心理上留下了“伤疤”,这给外来务工青年自身的道德建设带来了障碍。因此加强外来务工青年的道德建设必须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从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出发,切实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道德建设的实效性。第一,真正放开户籍制度的限制,淡化户籍差异,健全相应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对外来务工青年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让他们真正能够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甚至酌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第二,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切实做好外来务工青年权益的维权工作。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些公益性的维权机构帮助外来务工青年处理因劳动安全、劳动权益引发的各类维权事件,完善务工青年维权举报投诉机制,开通外来务工亲年求助热线等,畅通维权的渠道,保障务工青年群体的权益不受侵犯。第三,充分发挥社区和共青团的联动服务阵地作用,为外来务工青年的衣食住行、心理健康、文化娱乐、权益维护提供全面的、多方位的服务。通过全社会、整个城市对外来务工青年生活、工作、心理的关心关怀,激发务工青年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恩之情,同时增强其作为城市和国家建设者的责任意识,保障外来务工青年道德建设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林凡.中国梦引领青年价值观建构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
〔3〕潘玉腾,陈赵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4〕陈国富,杨瑛.通俗化、具象化、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的路径选择[J].黑河学刊,2010,(11).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