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艺史上,确有过几位奇女子的。杨贵妃与“睡”连在一起,是为“睡美人”;林黛玉与哭连在一起,堪称“泪美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与梦难分难解,在梦里流连忘返,她的人生价值,是在梦境里实现的。
丽娘这位“奇女子”的塑造者,是一名“奇士”——汤显祖。少女杜丽娘游春后做了个春梦,她在梦中和一书生在梅树下邂逅,折柳酬诗,共享云雨之欢。梦醒后,小姑娘伤感得很,所谓感梦而病,殉情而死,临死前留下一幅春容图,三年后被梦中情人柳梦梅拾到,柳梦梅一声声的呼唤,让丽娘为爱复活,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哪里是爱情故事?分明是在表现一种爱的象征。她不屑于精确描写现实生活中男女间曲折的恋爱过程,而浓墨酣畅地演绎爱的力量,爱的异乎寻常的力量。她是抽象的,隐寓性的,剧中塑造的杜丽娘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更像一首诗,一首抒情诗。在这样的诗歌中飞翔着的,就是那个爱的精灵,情的化身。《牡丹亭》数百年来感人至深,动人心弦,摄人魂魄,艺术魅力正来自于她抒情诗一般的曲词,她的浪漫激情,她的驰骋幻想。
一台的姹紫嫣红。一台的青春飞扬。
受阻的青春,越发渴望飞,随着春,随着梦,随着吹来“闲庭园”的“袅晴丝”。
受阻的青春更显得宝贵,更显得美好。丽娘与春香,偶从书斋、从陈最良老先生眼皮底下放飞青春,放浪形骸于明媚的春光,一时竟快乐得不知怎么办好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姑娘第一次游园,看了些“都付于断井颓垣”的“姹紫嫣红”之后,“没乱里春情难遣”:“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得远。”这当然是在埋怨封建家长和封建婚姻制度。“便赏遍十二亭台是枉然”,春天不属于自己。她无法安排自己的青春年华,却也无法收回已被春天唤醒的一点真情,她为一片惆怅和哀伤所笼罩。现实生活不如意,只得寻寻觅觅向梦中而去:“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春梦的发生自然是在所难免的了。
春梦总是美丽绮幻的。刚入梦中,丽娘便相遇“丰姿俊妍”的书生柳梦梅。梦梅“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字字说中丽娘下怀。以折柳邀酬为契机,两人一见钟情,坠入情网,共成云雨之欢。两人异口同声地惊叹:“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
两个互相吸引、一见钟情的人,在他们初次见面时总会有“似曾相识”之感,人们将此看作是“前世姻缘”。真如《西厢》里所谓的“撞见了五百年前的冤家”,又如《红楼梦》里宝玉、黛玉初见时,一个奇怪“好像在哪里见过的”,一个直言“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这些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崔张爱情”、“杜柳爱情”、“宝黛爱情”,均是人生之大爱,大到今世搁不下,非要延伸到前世后生去;大到现实中搁不下,非要延伸到梦境冥界去不可。“嗟乎!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汤显祖自己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如若汤老先生只写了这一出“惊梦”,我们还不能将“写梦能手”的桂冠给他;更让人称叹的,是他的“惊梦”之后又有“寻梦”:痴情的杜丽娘梦醒之后再去花园,重温梦境,这就是第十二出《寻梦》的内容。池亭如昨,偏是那人儿不得再见。她独自一人回忆梦中情景:两人正缠绵处,却有花瓣掉将下来,令寻梦的丽娘疑道:“敢是咱梦魂厮缠?”即便知道是梦,她也要寻觅,可惜“明放着白日青天,猛叫人抓不到梦魂前。”接着便由衷地喊出了自己的心声:“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好梦不再,这才是梦的本质。
丽娘寻梦不果,为情所伤,因而自画图像,把“如花美眷”留在画稿上,自己却命赴黄泉。三年后,曾经出现在她梦境中的书生柳梦梅来到此地,拾到了美人图,也一见如故,日日叫之赞之,终于将丽娘的幽魂唤回,男欢女爱。由于阴阳相隔,不得做长久夫妻,丽娘让梦梅开棺助她起死回生,这才“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回生后,全然不如梦境美丽。所以一般演出,不演后面部分。
《牡丹亭》是汤显租“临川四梦”中最美丽的一部,也是中国戏曲以梦写剧之中最为美丽的篇章。
汤老夫子是一边塑造丽娘,一边心疼她。“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天底下哪里有像你一样的痴情女子!梦就是梦嘛,你还当真,还真病真死,你真是个傻丫头呵!“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情,起于梦,起于虚幻的梦,“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我对“有情人”的要求很高,这样高标准严要求,你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有情人”!
汤老,可别把话说得太绝。瞧,“杜丽娘第二”来也!
一天,大观园里有个身子弱弱的姑娘林黛玉,走过梨香院墙角,听见墙内笛韵悠扬,偶然有两句飘进她耳朵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拽住了她一味往前走着的双脚。“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旬,林黛玉不觉点头自叹:“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又听,“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时的黛玉是“心动神摇”,“你在幽闺自怜”句更让她如痴如醉,兜的便起万种闲愁,身世之叹,“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都是些抒情的句子。正是这些抒情的句子打动人心。黛玉一句句地听,一步步地入迷,一程程地糅合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连自己的幽情,也在此间一块儿抒发了。
“泪美人”林黛玉的泪珠儿,没有全部给了贾宝玉。在这里,她将女儿家最清纯的泪,也给了她的好姐姐杜丽娘,给了代女儿表达心声的汤显祖,给了优美委婉、一唱三叹的昆曲《牡丹亭》。和丽娘一样,黛玉也是一个有梦有情因而有诗的女孩儿。
丽娘这位“奇女子”的塑造者,是一名“奇士”——汤显祖。少女杜丽娘游春后做了个春梦,她在梦中和一书生在梅树下邂逅,折柳酬诗,共享云雨之欢。梦醒后,小姑娘伤感得很,所谓感梦而病,殉情而死,临死前留下一幅春容图,三年后被梦中情人柳梦梅拾到,柳梦梅一声声的呼唤,让丽娘为爱复活,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哪里是爱情故事?分明是在表现一种爱的象征。她不屑于精确描写现实生活中男女间曲折的恋爱过程,而浓墨酣畅地演绎爱的力量,爱的异乎寻常的力量。她是抽象的,隐寓性的,剧中塑造的杜丽娘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更像一首诗,一首抒情诗。在这样的诗歌中飞翔着的,就是那个爱的精灵,情的化身。《牡丹亭》数百年来感人至深,动人心弦,摄人魂魄,艺术魅力正来自于她抒情诗一般的曲词,她的浪漫激情,她的驰骋幻想。
一台的姹紫嫣红。一台的青春飞扬。
受阻的青春,越发渴望飞,随着春,随着梦,随着吹来“闲庭园”的“袅晴丝”。
受阻的青春更显得宝贵,更显得美好。丽娘与春香,偶从书斋、从陈最良老先生眼皮底下放飞青春,放浪形骸于明媚的春光,一时竟快乐得不知怎么办好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姑娘第一次游园,看了些“都付于断井颓垣”的“姹紫嫣红”之后,“没乱里春情难遣”:“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得远。”这当然是在埋怨封建家长和封建婚姻制度。“便赏遍十二亭台是枉然”,春天不属于自己。她无法安排自己的青春年华,却也无法收回已被春天唤醒的一点真情,她为一片惆怅和哀伤所笼罩。现实生活不如意,只得寻寻觅觅向梦中而去:“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春梦的发生自然是在所难免的了。
春梦总是美丽绮幻的。刚入梦中,丽娘便相遇“丰姿俊妍”的书生柳梦梅。梦梅“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字字说中丽娘下怀。以折柳邀酬为契机,两人一见钟情,坠入情网,共成云雨之欢。两人异口同声地惊叹:“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
两个互相吸引、一见钟情的人,在他们初次见面时总会有“似曾相识”之感,人们将此看作是“前世姻缘”。真如《西厢》里所谓的“撞见了五百年前的冤家”,又如《红楼梦》里宝玉、黛玉初见时,一个奇怪“好像在哪里见过的”,一个直言“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这些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崔张爱情”、“杜柳爱情”、“宝黛爱情”,均是人生之大爱,大到今世搁不下,非要延伸到前世后生去;大到现实中搁不下,非要延伸到梦境冥界去不可。“嗟乎!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汤显祖自己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如若汤老先生只写了这一出“惊梦”,我们还不能将“写梦能手”的桂冠给他;更让人称叹的,是他的“惊梦”之后又有“寻梦”:痴情的杜丽娘梦醒之后再去花园,重温梦境,这就是第十二出《寻梦》的内容。池亭如昨,偏是那人儿不得再见。她独自一人回忆梦中情景:两人正缠绵处,却有花瓣掉将下来,令寻梦的丽娘疑道:“敢是咱梦魂厮缠?”即便知道是梦,她也要寻觅,可惜“明放着白日青天,猛叫人抓不到梦魂前。”接着便由衷地喊出了自己的心声:“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好梦不再,这才是梦的本质。
丽娘寻梦不果,为情所伤,因而自画图像,把“如花美眷”留在画稿上,自己却命赴黄泉。三年后,曾经出现在她梦境中的书生柳梦梅来到此地,拾到了美人图,也一见如故,日日叫之赞之,终于将丽娘的幽魂唤回,男欢女爱。由于阴阳相隔,不得做长久夫妻,丽娘让梦梅开棺助她起死回生,这才“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回生后,全然不如梦境美丽。所以一般演出,不演后面部分。
《牡丹亭》是汤显租“临川四梦”中最美丽的一部,也是中国戏曲以梦写剧之中最为美丽的篇章。
汤老夫子是一边塑造丽娘,一边心疼她。“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天底下哪里有像你一样的痴情女子!梦就是梦嘛,你还当真,还真病真死,你真是个傻丫头呵!“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情,起于梦,起于虚幻的梦,“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我对“有情人”的要求很高,这样高标准严要求,你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有情人”!
汤老,可别把话说得太绝。瞧,“杜丽娘第二”来也!
一天,大观园里有个身子弱弱的姑娘林黛玉,走过梨香院墙角,听见墙内笛韵悠扬,偶然有两句飘进她耳朵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拽住了她一味往前走着的双脚。“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旬,林黛玉不觉点头自叹:“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又听,“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时的黛玉是“心动神摇”,“你在幽闺自怜”句更让她如痴如醉,兜的便起万种闲愁,身世之叹,“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都是些抒情的句子。正是这些抒情的句子打动人心。黛玉一句句地听,一步步地入迷,一程程地糅合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连自己的幽情,也在此间一块儿抒发了。
“泪美人”林黛玉的泪珠儿,没有全部给了贾宝玉。在这里,她将女儿家最清纯的泪,也给了她的好姐姐杜丽娘,给了代女儿表达心声的汤显祖,给了优美委婉、一唱三叹的昆曲《牡丹亭》。和丽娘一样,黛玉也是一个有梦有情因而有诗的女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