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正在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而是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班级管理、生活服务、课外活动等等。概括起来,他们在思想上应当是学生的领航人,在学习上应当是学生的导师,在品行上应当是学生的典范,在生活中应当是学生的益友和心理问题的疏导者。
一 大学新生容易遇到的现实问题
(一)理想PK现实
经历了高考的“枪林弹雨”,每位新生都是怀着一种新奇、憧憬抑或激动、兴奋的心情来到大学。然而,第一次离开家的孤独、紧张的军训生活、各种新的规章制度接踵而来,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如果说艰辛、乏味的军训背后还有一些不曾经历的乐趣的话,那随之而来的繁重的学习任务,每天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则令刚刚进校的新生们感到疲惫不堪、压力甚重。和高中时期相比,大学生活反倒显得失落和茫然。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调整又使一些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一些心理素质本来不太好的学生会在心里感到失落、郁闷,严重的还会导致精神压抑、情绪紧张、彷徨迷失。
(二)自卑PK自信
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新生,带着自信进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曾经是高中佼佼者的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在强手如云的新集体里,昔日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无形中会在一些新生心里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大学里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考察一名学生不仅仅只看学习成绩,还有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的学生感到自己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不如人的地方很多,这无疑会带来一种压力和不适应感,转而产生紧张、焦虑和盲目自卑。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他们虽然成绩优秀,学习刻苦,但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相比难免有相形见绌的感觉。如果这种自卑感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就会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丧失信心、自我封闭等自我意识上的多种偏差。
(三)被动PK主动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其突出的矛盾是在原有的应试教学中所养成的习惯无法适应大学的自助式教学模式。许多大学新生面对知识的海洋,不知从何学起,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及时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也有一些大学新生有一种“学习上提不起兴趣,考试pass即可”的心理,学习的动机、强度发生落差,缺乏目标,学习动力与意志不强,从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四)自如PK陌生
大一新生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同学,南方、北方学生的倒位就学,饮食方面的显著和生活习惯的不同等环境的改变都会让新生普遍产生孤独感。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一些大学新生带来许多烦恼。人性中本能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再加上宿舍中学生不同个性习惯的冲突,个人修养的层次差别,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信心不足,刻意自我封闭,不愿主动迈出第一步,在拒绝别人的同时也拒绝了自己。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很少关心,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事原则,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
二 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路径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活的重要阶段,面临着陌生的环境,没有家长、没有朋友。在这个期间,新生辅导员应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新生辅导员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在思想上做学生的领航人
我们的工作对象——大一新生,主要处于青年中期,其思想、心理的一般情况是正在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处于过渡时期的大学生,其心理充满着特殊的矛盾纠结。他们既独立又依赖、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识别能力又比较低,常常在情绪和理智间摇摆不定、孤独感和强烈的交往需要相互交织。要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对大学产生一个良好的印象,让陪同报到的家长对学校有初步的了解是我们辅导员在新生入学之初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辅导员要自始至终地参加新生的接待工作,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一进校门就能感到学校的温暖。这种温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有效管理的感情基础。良好的开端有利于辅导员及早掌握学生情况,尽快进入“角色”,同时,也有利于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在军训期间。辅导员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军训活动中,用最短的时间记住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同时,经常走进学生教室、寝室,从各方面关心学生,这样就会让学生从心底愿意接受老师,愿意接受这个集体。
第三,开学一段时间后。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如新生篮球赛、迎新晚会等,为新生创设条件,促进他们彼此间的交流和了解,解除人际关系的困扰。同时也可以进行心理团体训练,在训练中介绍自己、分享自己入学以来的感受、大学中的计划等,使辅导员从每个学生的表现中发现他们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解决。
(二)在品行上做学生的典范
北宋思想家李口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辅导员首先是教师,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辅导员就是具体的品德概念的化身,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道德教育,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因而,辅导员要不断加强个性道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大学辅导员作为新生入学后遇到的第一个教育者、服务者,也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最多的管理者、辅导者,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大学生活质量的优劣。作为一名新生辅导员,在具有奉献精神的同时还要具有健全的人格。真正让学生把我们辅导员老师作为政治上的旗帜、品行上的典范、情感上的朋友。
对于没有明确方向的大一新生来说,辅导员老师的一言一行更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辅导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学习作为实践工作的指导,再以实际工作来践行理论,如此循环渐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平时应多与其他辅导员交流工作,广泛听取同仁们的意见和建议,再根据自身和所带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使之变成适用于自己学生的工作方法。
(三)在生活中做学生的益友
作为大学生日常教育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来说,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至上”的观念,做学生的贴心人,特别要关注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特殊群体学生是指经济贫困、学习吃力、生理和心理存在
一 大学新生容易遇到的现实问题
(一)理想PK现实
经历了高考的“枪林弹雨”,每位新生都是怀着一种新奇、憧憬抑或激动、兴奋的心情来到大学。然而,第一次离开家的孤独、紧张的军训生活、各种新的规章制度接踵而来,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如果说艰辛、乏味的军训背后还有一些不曾经历的乐趣的话,那随之而来的繁重的学习任务,每天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则令刚刚进校的新生们感到疲惫不堪、压力甚重。和高中时期相比,大学生活反倒显得失落和茫然。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调整又使一些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一些心理素质本来不太好的学生会在心里感到失落、郁闷,严重的还会导致精神压抑、情绪紧张、彷徨迷失。
(二)自卑PK自信
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新生,带着自信进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曾经是高中佼佼者的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在强手如云的新集体里,昔日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无形中会在一些新生心里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大学里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考察一名学生不仅仅只看学习成绩,还有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的学生感到自己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不如人的地方很多,这无疑会带来一种压力和不适应感,转而产生紧张、焦虑和盲目自卑。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他们虽然成绩优秀,学习刻苦,但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相比难免有相形见绌的感觉。如果这种自卑感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就会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丧失信心、自我封闭等自我意识上的多种偏差。
(三)被动PK主动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其突出的矛盾是在原有的应试教学中所养成的习惯无法适应大学的自助式教学模式。许多大学新生面对知识的海洋,不知从何学起,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及时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也有一些大学新生有一种“学习上提不起兴趣,考试pass即可”的心理,学习的动机、强度发生落差,缺乏目标,学习动力与意志不强,从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四)自如PK陌生
大一新生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同学,南方、北方学生的倒位就学,饮食方面的显著和生活习惯的不同等环境的改变都会让新生普遍产生孤独感。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一些大学新生带来许多烦恼。人性中本能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再加上宿舍中学生不同个性习惯的冲突,个人修养的层次差别,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信心不足,刻意自我封闭,不愿主动迈出第一步,在拒绝别人的同时也拒绝了自己。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很少关心,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事原则,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
二 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路径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活的重要阶段,面临着陌生的环境,没有家长、没有朋友。在这个期间,新生辅导员应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新生辅导员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在思想上做学生的领航人
我们的工作对象——大一新生,主要处于青年中期,其思想、心理的一般情况是正在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处于过渡时期的大学生,其心理充满着特殊的矛盾纠结。他们既独立又依赖、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识别能力又比较低,常常在情绪和理智间摇摆不定、孤独感和强烈的交往需要相互交织。要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对大学产生一个良好的印象,让陪同报到的家长对学校有初步的了解是我们辅导员在新生入学之初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辅导员要自始至终地参加新生的接待工作,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一进校门就能感到学校的温暖。这种温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有效管理的感情基础。良好的开端有利于辅导员及早掌握学生情况,尽快进入“角色”,同时,也有利于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在军训期间。辅导员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军训活动中,用最短的时间记住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同时,经常走进学生教室、寝室,从各方面关心学生,这样就会让学生从心底愿意接受老师,愿意接受这个集体。
第三,开学一段时间后。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如新生篮球赛、迎新晚会等,为新生创设条件,促进他们彼此间的交流和了解,解除人际关系的困扰。同时也可以进行心理团体训练,在训练中介绍自己、分享自己入学以来的感受、大学中的计划等,使辅导员从每个学生的表现中发现他们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解决。
(二)在品行上做学生的典范
北宋思想家李口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辅导员首先是教师,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辅导员就是具体的品德概念的化身,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道德教育,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因而,辅导员要不断加强个性道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大学辅导员作为新生入学后遇到的第一个教育者、服务者,也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最多的管理者、辅导者,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大学生活质量的优劣。作为一名新生辅导员,在具有奉献精神的同时还要具有健全的人格。真正让学生把我们辅导员老师作为政治上的旗帜、品行上的典范、情感上的朋友。
对于没有明确方向的大一新生来说,辅导员老师的一言一行更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辅导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学习作为实践工作的指导,再以实际工作来践行理论,如此循环渐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平时应多与其他辅导员交流工作,广泛听取同仁们的意见和建议,再根据自身和所带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使之变成适用于自己学生的工作方法。
(三)在生活中做学生的益友
作为大学生日常教育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来说,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至上”的观念,做学生的贴心人,特别要关注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特殊群体学生是指经济贫困、学习吃力、生理和心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