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追问艺术”和论证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问法,是议论文里让说理变得更加深刻的常见方法.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让问题解决起来更容易,特别是多层追问,能让论证更有力.本文就是从追问原因、危害、根源、影响这四个方面,揣摩论证的技法、角度等方面的追问艺术,让论证步步为营,据理力争,让观点鲜明,论证深刻.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拿来主义》被当作经典的议论文来教,从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角度来解读.从教学实践来看,按照议论文来解读《拿来主义》似有不妥.《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鲁迅在1935年编订《且介亭杂文》时收录了《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主义》是作为杂文被收录的.因此,我认为,教学《拿来主义》要考虑其杂文文体特征.
期刊
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广为流传的语句里,可知李广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悲剧性英雄.究其缘由,这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其形象的精心塑造密切相关.因此,解析李广形象,离不开《史记》的描述;探讨《史记》,离不开对李广形象的分析.rn《史记》里的李广非同寻常.司马迁把李广描写成了一位传奇式的英雄,并借此激发众人对其悲剧性结局的关注.所以,读《史记》一定要读李广的传奇.
期刊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出自《水浒传》第十个章回,并被收录到高中语文教材中.其中“雪”与“火”两个是非常重要的意象元素,在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雪”与“火”的意蕴,并打通两者的关联,这对学生的学习解读至为重要.
高中语文老师必备的写作技能有哪些呢?统编教材给出了具体的答案.为了明确这一答案,我们首先要对教材里的写作要求进行总结,然后才能归纳出一名合格高中语文老师应具备的写作能力.
期刊
通过对近些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可以确定叙述类散文的“要点概括”类考题已经成为必考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中学生解答这类考题出错率较高.通过对学生的考卷分析发现,中学生在“要点概括”类考题上容易出错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未能理解文本,无法理解题意,这是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导致;第二,读懂了文章,但是缺乏答题技巧,问题回答不准确.在中考复习时,教师更加注重答题技巧的归纳与总结,忽略了对叙述类散文文本的精讲.学生对于叙述类散文文本内容都是一知半解,在此基础上获取的答题技巧,恐怕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运用.所以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对创新性的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突出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也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手段.在高考评价中,“语文科对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是,通过增强情境与设问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考查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于涵、郑益慧、程力、任子朝《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功能探析》,《中国考试》2019年第12期)
期刊
肖培东老师教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时巧妙地用标点辅助,让标点符号行走于课堂与文本之间,成为聚焦课堂教学的有力抓手,凸显了标点在教学中的价值.rn一、冒号:从学情起点走向文本解读rn“学情之上,才有自由”,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来学习.最有效的学情分析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变化的高度关注.rn肖老师上课伊始带领学生关注标题中的冒号,让学生依照课题的形式,提取关键信息来介绍授课者.
期刊
初中文艺论文的阅读教学需要求真、求善、求美:求真,即要分析文章体式,构建教学框架;求善,即要搭建合宜支架,凸显学法指导;求美,即要引导迁移应用,发展审美能力.
《百合花》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却有着诗化小说的艺术特征,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这主要源于作者在作品中对美的极力书写,如小说世界里的人物美、情感美、意象美等.各种美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在这个美好世界中活着、活过的人生都是值得的,由此也冲淡了故事的悲凉意味.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重视读写结合的传统教学思想,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大量写作练习.这些练习呈现出写作样式多元、课文特质凸显、练习梯度明显等特点.从教学价值看,它们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要最大限度地释放其教学价值,需做到课文、教学目标、练习题、学情四者的合理匹配,可以安排在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课外巩固三个学习环节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