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来我与大海还是有着深厚的缘分”,当记者问及赴厦门工作的感受时,刘赐贵幽默地回应道。刘所说的缘分是指九年前担任福建海洋局局长的工作经历,2002年他被派赴革命老区龙岩历任市长、市委书记,暂别大海五年。而此前不久刘又被任命为厦门市代市长。
新到任的父母官引發了厦门坊间热议不断,普遍观点是对刘“在龙岩主政期间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地位和清廉亲民实干”表示赞许,但也有网民表示担心其“会不会是个‘唯GDP论者’”、“厦门的房价会不会一涨再涨”……
对于好评,刘赐贵摆摆手说:“成绩是过去的,老百姓自有公论。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在龙岩工作的五年中并没有特别强求经济增长,GDP增幅基本稳定保持在10%~12%左右,但财政收入增幅却在25%~35%之间,经济运行状况很健康,这五年中,龙岩不但没有引进有污染的企业,反而关停整合了一大批小煤窑、小水泥厂,环境保护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他笑道,“对于市民的担心,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大可不必”。
谈到房价问题时,刘赐贵的表情随即庄重起来:“客观地说,房价高不仅是厦门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厦门房价因为基数大,在增长的过程市民的确感到压力很大,因此,我觉得抑制房价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让老百姓买得起、住得上房。”
事实上,近两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正在积极建设的四万多套保障性住房,就是由政府负责建设,完工后再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后提供给有真正需求的市民居住。
居者有其屋,乐业有门道。一个城市的发展活力度如何与产业支撑有必然关联。从1986年3月中共厦门市委召开六届三次全委会提出把“以工业为主,发展外向型”的道路作为特区的发展战略,二十年中,“以工业为主”是具有厦门自己特色、并在后来一再坚持的发展思路。统计显示:目前厦门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速快、增效高、增力强的特点,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443亿元,工业产值实现第一个1000亿元,用了22年,而实现第二个1000亿元仅用了三年时间。
“可以说厦门工业发展最快的三年,恰恰也是福建海西战略实施的三年。”刘赐贵满怀自信地说,“未来,厦门工业经济的强劲势头将得以保持,按照目前增速,实现第三个1000亿仅会用两年半的时间。”
依据区域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找准自身最具潜力的比较优势并能不断放大延伸,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兴衰。
“海洋经济是我国的朝阳产业,更是厦门未来的希望所在。”谈到大海,这位曾经的海洋局长微微有些激动。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但这与我国现有的海洋资源拥有量、与发达国家开发海洋经济的强度相比,我国海洋经济的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
他说:“要想发挥厦门海洋的优势,我认为首先要抓好海域环境综合治理,拥有和保护好碧海蓝天、阳光沙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资兴业。其次要发挥厦门与台湾一水相隔的区位优势。第三就是挖掘海洋产业的潜力,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产业,同时我们也争取在厦门设立国家第二个海洋研究中心,厦门海洋的科研实力本身就很强,我们有这个条件。”
和所有港口城市一样,面朝大海的同时,厦门同样面临要不断加强与经济腹地的联系。目前,厦门正在加紧建设连接岛外的三条通道,即一隧两桥,建成后厦门出岛车道就会从现在的12条增加到20条,连接漳州的厦漳大桥也要在年内开工建设。此外,在福(州)厦(门)、龙(岩)厦(门)铁路建设的同时,厦(门)深(圳)铁路前期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对此,刘赐贵认为;“随着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厦门岛与岛外,厦门与中部腹地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将会有更频繁、更紧密的合作,也必将更加巩固厦门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旅游中心和商务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