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已卸任中共总书记的胡锦涛,日前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执政理念,立即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十八大报告在第8部分以专门章节阐述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并而为五大建设,这种前所未有的突出做法,预示着今后一段期间,中国国家总资源的配置必将出现新而大的调整。有专家估计,为实现“美丽中国”,“十二五”(2011至2015年)期间的绿色投资将达8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美丽中国”亦将带来巨大的“美丽商机”。
生态文明之所以被中国执政当局拉升到执政理念的高度,主要的背景有:(1)充分注意到、警惕到了过往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下,由于忽略环保生态,对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造成的冲击。资料显示,1996年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年均增速为29%,且越来越快;(2)2011年中国消耗石油4.5亿吨,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2010年,中国官方首次承认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美国,成全球首位;另外,中国周边国家所落酸雨估计有一到三成来自中国,凡此,均成为另类“中国威胁论”杂音的主要理据;(3)顾虑到中国的能源进口,使中国在国际外交政策空间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制;(4)基于同样的理由,在确保中国能源进口连输的安全上,增加了越来越大的负担。要言之,无论考量到内在的或外在的发展形势,直面生态文明,重建发展理念,都已成了新世纪中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但绿色投资是否就等于生态文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与低碳节能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实现“美丽中国”,在发展哲学、政策理念、行政运作及组织设计各方面又该需要些什么要领,恐怕都有待进一步的爬梳整理,这里且提出一些初步的概念。
(一)发展哲学:可以有不同的提法,科学发展观中有五个统筹兼顾,其中之一是“人与自然之间,要统筹兼顾”,即是生态文明;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天人合一”,也是生态文明;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作一点小补充,加几个字,“可持续的发展更是硬道理”,也是生态文明。类此发展哲学均应普及体现在教育与文化之中,从娃娃及庶民抓起。
(二)政策理念:发展哲学只是一种价值,这种价值必须能进入到政策设计之中。所有关于生态文明的公共政策核心,说到底,就是一个概念,叫“外部性”,特别是“负外部性”,或者又称“外部不经济”。通俗地说,就是要针对所有企业与个人的行为凡有“负外部性”者(如各种污染或破坏生态之行为),都应在政策及法规上,通过制裁与罚则,将其所规避之“社会成本”强加于行为者身上,阻遏其采取此等行为之动机或诱因。凡此均属“微观经济学”的范畴,论之者少,但在建立“美丽中国”时十分重要,以后如有机会,我会多加申论。
(三)行政运作:有了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公共政策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能让这些政策得到确实运作,这就需要对各级政府官员进行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政绩评估,将生态文明的各项指标尽可能量化,以客观比较官员的表现。必须强调一句,所有政绩评估要由上往下抓,才能见效。
(四)组织设计:世界各国经验显示,环保生态部门在政府组织中的位阶必须够高,才有足够权威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的政策与行动;更由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低碳减排等三大板块,分属不同部门与领域,更需要从国家整体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或许世人未必都能充分了解——直到有一天,当“美丽中国”变成了事实,那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好的诠释了。
十八大报告在第8部分以专门章节阐述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并而为五大建设,这种前所未有的突出做法,预示着今后一段期间,中国国家总资源的配置必将出现新而大的调整。有专家估计,为实现“美丽中国”,“十二五”(2011至2015年)期间的绿色投资将达8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美丽中国”亦将带来巨大的“美丽商机”。
生态文明之所以被中国执政当局拉升到执政理念的高度,主要的背景有:(1)充分注意到、警惕到了过往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下,由于忽略环保生态,对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造成的冲击。资料显示,1996年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年均增速为29%,且越来越快;(2)2011年中国消耗石油4.5亿吨,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2010年,中国官方首次承认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美国,成全球首位;另外,中国周边国家所落酸雨估计有一到三成来自中国,凡此,均成为另类“中国威胁论”杂音的主要理据;(3)顾虑到中国的能源进口,使中国在国际外交政策空间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制;(4)基于同样的理由,在确保中国能源进口连输的安全上,增加了越来越大的负担。要言之,无论考量到内在的或外在的发展形势,直面生态文明,重建发展理念,都已成了新世纪中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但绿色投资是否就等于生态文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与低碳节能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实现“美丽中国”,在发展哲学、政策理念、行政运作及组织设计各方面又该需要些什么要领,恐怕都有待进一步的爬梳整理,这里且提出一些初步的概念。
(一)发展哲学:可以有不同的提法,科学发展观中有五个统筹兼顾,其中之一是“人与自然之间,要统筹兼顾”,即是生态文明;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天人合一”,也是生态文明;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作一点小补充,加几个字,“可持续的发展更是硬道理”,也是生态文明。类此发展哲学均应普及体现在教育与文化之中,从娃娃及庶民抓起。
(二)政策理念:发展哲学只是一种价值,这种价值必须能进入到政策设计之中。所有关于生态文明的公共政策核心,说到底,就是一个概念,叫“外部性”,特别是“负外部性”,或者又称“外部不经济”。通俗地说,就是要针对所有企业与个人的行为凡有“负外部性”者(如各种污染或破坏生态之行为),都应在政策及法规上,通过制裁与罚则,将其所规避之“社会成本”强加于行为者身上,阻遏其采取此等行为之动机或诱因。凡此均属“微观经济学”的范畴,论之者少,但在建立“美丽中国”时十分重要,以后如有机会,我会多加申论。
(三)行政运作:有了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公共政策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能让这些政策得到确实运作,这就需要对各级政府官员进行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政绩评估,将生态文明的各项指标尽可能量化,以客观比较官员的表现。必须强调一句,所有政绩评估要由上往下抓,才能见效。
(四)组织设计:世界各国经验显示,环保生态部门在政府组织中的位阶必须够高,才有足够权威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的政策与行动;更由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低碳减排等三大板块,分属不同部门与领域,更需要从国家整体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或许世人未必都能充分了解——直到有一天,当“美丽中国”变成了事实,那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好的诠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