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体育是指是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的有关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课程,主要以项目的实地学习和训练为主,是一门实践性比较显著的学科。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年轻人接受何种体育教育,将会深刻的影响整个社会体育文化发展氛围。老师们需要就大学体育的特殊历史使命对现阶段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探索出能够引领社会体育风尚的大学体育教学新思路。
一、前言
对于大多数非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大学体育是帮助其在大学期间强健体魄、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作为未来经济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需要保证在大学期间塑造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每位学生都应该严肃认真的对待这门学科,而不能视其可有可无。目前很多院校也非常重视体育课程的学生出勤率、课程质量以及结业考试,以便保证大学体育能够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实现其意义和价值。而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体育的内涵则更加丰富,他们能够接受更加专业的项目训练指导,包括体育健康与卫生等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更加全面的体能、技术训练。就当下的大学体育教学现状来说,院校应该尝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计划中进行创新,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的注重对社会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引领与推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具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它的改进和变革足以为整个社会体育环境带来新的生机。
二、当下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学生缺乏体育意识,课程配合度不高
对于很多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体育课程仍然是一个难题,毕竟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初高中不同,很多人吐槽“上大学之前最爱上的是体育课,上大学之后最不爱上的变成了体育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学生相对于上体育课,更愿意宅在宿舍;大学体育相对于之前的体育课多了结业考试环节,给学生造成了一定压力等等。其实,总结起来,造成学生对体育课避之不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于大学体育课程的认可度低,意识薄弱。这不仅是大学体育课堂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体育教育领域一直以来在研究和攻克的问题,学生对体育的忽视甚至可以追溯到小学、初中阶段,由此可见,体育意识的缺乏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习惯性的,要想为他们扳正态度,重新建立对体育的认知和了解,还需要老师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改革。
(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墨守成规
学生在大学接受到的体育教学,在长期以来形式都是相对单一和固定的,大多数学生在大一大二会上体育课,课程项目在开学之初自主选择,课程以老师带练为主,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统一考试。一些学生会根据自己所选的科目去主动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为自己的项目加强训练,而更多的学生仅仅会在课堂上接触专业项目训练,再加上一些项目对设备、场地的要求较高,学生更是很难自发的开展体育训练。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与训练基本都局限在学校里,他们很少有机会走出校园,去了解自己所学的项目在民间、在社会呈现一种怎样的发展态势。大学体育教育本身不能走出校园、亲近社会,学生自然很难在实践中积累素材,进而去影响和引领社会体育环境,因此,这也是大学体育发展到今天比较遗憾的一点。
(三)大学体育教育与社会文体发展关联性欠佳
大學教育不仅仅是局限在校园地域范围之内的教育,它实际上是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心智和体能进行双重塑造的过程,大学的老师们除了要关注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还应该对他们业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加强重视,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在业余时间的选择取向,往往更能反映其真实需求和喜好。大学体育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应该进一步与社会问题发展结合起来,而不能仅仅关注少数的运动健儿与赛事,绝大多数的学生仍然需要将自身体育素养的锻造与社会文化体育事业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踏上社会岗位之前肩负更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现阶段,大学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文化事业发展脱节的问题愈发突出,一定程度上导致当下全民健身氛围的塑造遭遇困难,因此,院校方面更加应该主动建立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纽带,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较强的实用性。
三、大学体育引领社会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大学体育“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大学体育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体育的意义除了在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还在于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塑造拼搏进取、坚韧不拔意志品质的重要性。目前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还比较片面,大学体育所承载的多层次价值应该进一步的在学生之中得到发扬,它不仅关乎自身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也关乎全民体育事业的成长与发展,与整个社会大众的精神风貌息息相关。学校可以从最基本的“体育”概念的分解和细化中,去开展针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体验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加立体的感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认识到体育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大学阶段他们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是专业的、系统的,这种机会相当难得。
(二)优化学生实践,鼓励教学课堂多元化发展
在大学中,体育是必修科目,上课学生多、教学负担重使得体育方面的学生实践活动少之又少。因此,院校方面可以牵头帮助大学体育老师们加强与社会机构、团体以及兄弟院校在体育项目以及卫生健康等方面的交流、切磋。现在,有很多学校尝试进入社区或者贫困小学等地进行帮扶活动,比如为这些机构捐赠篮球、足球,捐建篮球场等等,同时,也有学校组织学生定期的到养老院和老人打乒乓球,到学校和小朋友打篮球、踢足球等等。尽管它们提供的资金和物品是有限的,但是通过这种定期的互动,能够让学生认知到体育锻炼的对于人们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获得对体育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际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学生们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意识。
(三)创新学生体育活动,积极与社会文体形成配合
学生在每个学期参加的体育课程时长有限,因此,想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方面还应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多下一些功夫,大胆创新,努力为师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社会机构、团体的体育活动安排,为学生介绍更多体验机会,帮助学生深入社区环境,与当地居民一起参与丰富的健身、竞赛等活动。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主动出击,尝试与一些企业工会、兄弟学校、社区居委会等等,创建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学习训练成果展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利用学校以及学生的力量来向公众展示社会体育文化发展的累累硕果,引导百姓更加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掌握健康知识,打造积极向上的文体氛围。
四、结语
综上可知,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宏观角度看,它能够对整个社会的体育风尚起到引领和带动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是他们逐步开始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血液需要全面的素质、强健的体魄以及强大的内心,而改革后的大学体育教学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增值的理想。在新时期下,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关注,对于整个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对于大多数非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大学体育是帮助其在大学期间强健体魄、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作为未来经济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需要保证在大学期间塑造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每位学生都应该严肃认真的对待这门学科,而不能视其可有可无。目前很多院校也非常重视体育课程的学生出勤率、课程质量以及结业考试,以便保证大学体育能够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实现其意义和价值。而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体育的内涵则更加丰富,他们能够接受更加专业的项目训练指导,包括体育健康与卫生等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更加全面的体能、技术训练。就当下的大学体育教学现状来说,院校应该尝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计划中进行创新,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的注重对社会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引领与推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具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它的改进和变革足以为整个社会体育环境带来新的生机。
二、当下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学生缺乏体育意识,课程配合度不高
对于很多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体育课程仍然是一个难题,毕竟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初高中不同,很多人吐槽“上大学之前最爱上的是体育课,上大学之后最不爱上的变成了体育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学生相对于上体育课,更愿意宅在宿舍;大学体育相对于之前的体育课多了结业考试环节,给学生造成了一定压力等等。其实,总结起来,造成学生对体育课避之不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于大学体育课程的认可度低,意识薄弱。这不仅是大学体育课堂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体育教育领域一直以来在研究和攻克的问题,学生对体育的忽视甚至可以追溯到小学、初中阶段,由此可见,体育意识的缺乏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习惯性的,要想为他们扳正态度,重新建立对体育的认知和了解,还需要老师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改革。
(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墨守成规
学生在大学接受到的体育教学,在长期以来形式都是相对单一和固定的,大多数学生在大一大二会上体育课,课程项目在开学之初自主选择,课程以老师带练为主,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统一考试。一些学生会根据自己所选的科目去主动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为自己的项目加强训练,而更多的学生仅仅会在课堂上接触专业项目训练,再加上一些项目对设备、场地的要求较高,学生更是很难自发的开展体育训练。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与训练基本都局限在学校里,他们很少有机会走出校园,去了解自己所学的项目在民间、在社会呈现一种怎样的发展态势。大学体育教育本身不能走出校园、亲近社会,学生自然很难在实践中积累素材,进而去影响和引领社会体育环境,因此,这也是大学体育发展到今天比较遗憾的一点。
(三)大学体育教育与社会文体发展关联性欠佳
大學教育不仅仅是局限在校园地域范围之内的教育,它实际上是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心智和体能进行双重塑造的过程,大学的老师们除了要关注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还应该对他们业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加强重视,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在业余时间的选择取向,往往更能反映其真实需求和喜好。大学体育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应该进一步与社会问题发展结合起来,而不能仅仅关注少数的运动健儿与赛事,绝大多数的学生仍然需要将自身体育素养的锻造与社会文化体育事业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踏上社会岗位之前肩负更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现阶段,大学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文化事业发展脱节的问题愈发突出,一定程度上导致当下全民健身氛围的塑造遭遇困难,因此,院校方面更加应该主动建立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纽带,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较强的实用性。
三、大学体育引领社会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大学体育“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大学体育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体育的意义除了在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还在于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塑造拼搏进取、坚韧不拔意志品质的重要性。目前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还比较片面,大学体育所承载的多层次价值应该进一步的在学生之中得到发扬,它不仅关乎自身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也关乎全民体育事业的成长与发展,与整个社会大众的精神风貌息息相关。学校可以从最基本的“体育”概念的分解和细化中,去开展针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体验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加立体的感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认识到体育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大学阶段他们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是专业的、系统的,这种机会相当难得。
(二)优化学生实践,鼓励教学课堂多元化发展
在大学中,体育是必修科目,上课学生多、教学负担重使得体育方面的学生实践活动少之又少。因此,院校方面可以牵头帮助大学体育老师们加强与社会机构、团体以及兄弟院校在体育项目以及卫生健康等方面的交流、切磋。现在,有很多学校尝试进入社区或者贫困小学等地进行帮扶活动,比如为这些机构捐赠篮球、足球,捐建篮球场等等,同时,也有学校组织学生定期的到养老院和老人打乒乓球,到学校和小朋友打篮球、踢足球等等。尽管它们提供的资金和物品是有限的,但是通过这种定期的互动,能够让学生认知到体育锻炼的对于人们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获得对体育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际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学生们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意识。
(三)创新学生体育活动,积极与社会文体形成配合
学生在每个学期参加的体育课程时长有限,因此,想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方面还应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多下一些功夫,大胆创新,努力为师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社会机构、团体的体育活动安排,为学生介绍更多体验机会,帮助学生深入社区环境,与当地居民一起参与丰富的健身、竞赛等活动。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主动出击,尝试与一些企业工会、兄弟学校、社区居委会等等,创建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学习训练成果展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利用学校以及学生的力量来向公众展示社会体育文化发展的累累硕果,引导百姓更加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掌握健康知识,打造积极向上的文体氛围。
四、结语
综上可知,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宏观角度看,它能够对整个社会的体育风尚起到引领和带动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是他们逐步开始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血液需要全面的素质、强健的体魄以及强大的内心,而改革后的大学体育教学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增值的理想。在新时期下,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关注,对于整个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