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铃中投宿(组诗)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夜 我在风铃中投宿
  昨夜 我找不到投宿的灯盏
  仿佛 佛主也把我忘掉在尘世上
  天黑得摸不着天
  我黑得看不见我
  寺门掩了 和尚睡了
  我只得在檐角的风铃里投宿
  没有风 是风铃不响的寂静
  唯一能听到的是一滴香灰落下
  把香炉碰响的声音 再就是
  铁的生长
  以风铃之小 却能打坐诵经
  也能翻来覆去默念咒语
  更深夜夤 我第一次听佛在说话
  就像天界的神对地上的人——
  人间 红尘 疾苦 灾难
  我们也得过问 不能老坐蒲团
  阿弥陀佛 善哉善哉 这样
  我们就对不住人间的供奉
  让杀戮者放下屠刀 去念佛经
  让流浪者避开风雪 以佛暖身
  “让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神龛
  真善美 人之初”
  昨夜 我在风铃中投宿
  佛界美妙的偈语进入我的梦境
  我的灵魂 仿佛得到一次过滤
  而风铃的上空 是一方蓝天 几朵白云
  墨说 我有了六尺整张的翅膀
  大师在抽烟 品茗 闭目养神
  一支狼毫 在青花瓷的笔洗里浸身
  有着贵妃浸在华清池的媚态
  大师不像是要作画而是要作诗
  对着李白的明月 捋着李白的胡须
  一只有力的手 开始研我
  砚台和我保持相依为命的黑
  似乎洁白的世界被我全洇黑了
  看不见一抹与我相反的白
  当一张白宣纸在桌案上展开
  一只黑天鹅 在大师的笔下引颈而歌
  我欣喜若狂:我的生命与灵魂
  不只是一团漆黑 终于
  有了一张六尺整张的翅膀
  和海阔天空的天
  河边的蒹葭 在一场秋风中将要老去
  头发也将苍白 这时所有画面上的景物
  谁还能将我说成是一堆墨 包括
  那一滴落日与那一抹晚霞
  黑马湾
  是一匹超过黄骠马的黑马
  一身鬃毛黝黑发亮 四蹄如雪
  也许是驾过秦皇铜车马的一匹
  反正是人高马大时期的一匹好马
  它站在秦皇驰骋过的秦直道上
  曾打出的响鼻 让敌方槊戟发抖
  我的父亲也算得上相马伯乐
  曾从内蒙古牵回三匹黑马
  他曾说过 像黑马湾这样的马
  独一无二 世上少见
  冲杀过1800里直道 骨架如铁
  石门关一样威武 挺立 长啸
  让那些闻见冲杀声丧魂落魄倒下的马
  匹匹成尘 个个成泥
  白 露
  天气 明显薄得如纸
  稍一动就会扯
  伏天长得很凶的草 软了下来
  雨点打在一片叶子上
  这片叶子很快就暗红或淡黄
  打在鸟尖红的喙上 鸟也很快
  把歌声压在舌底
  兄长们开起红色播种机
  在大塬上突突播种着小麦
  那是我必读的诗行
  也必发表在一个大刊物的封面上
  我中午脱掉的外衣
  早晚两头都得添上
  白露的白和白露的露
  在我汗毛尖上是一滴滴霜
  正在诠释”白露为霜“的句子
  喝了一杯酒
  身上像添了一件衣
  身上的白露就消失了
  比中午太阳照一下快多了
  河南铁匠老庆
  他像铁一样黑
  他像铁一样瘦
  不言不笑 像锤
  打起铁来力大无比
  一锤下去 圆铁变扁 厚铁变薄
  粗铁变细
  再一锤下去 就是一把斧
  或一把锄 或一把锋利的镢头
  他最拿手的是淬火的絕技
  是他老家老几代的秘诀
  他一生打出的铁具 不知其数
  也打坏了许多砧子 许多锤
  最后也打坏了自己的腰
  当医生将一小块铁塞进他的腰部
  (这块铁不是他打的 是进口的)
  他感叹地说 再硬的人
  也打不过铁
  深夜 在郎木寺
  遥远的犬吠 穿过沉沉黑夜
  咬走了我梦的一块
  于是 我端起五官
  供奉在佛的窗口
  狗又吠了一声
  夜空就落下了一块银子
  郎木寺静成佛的身子
  另一张床上 那个光身子死睡的家伙
  胸脯上的黑松林里
  藏着狼的眼睛
其他文献
书寄禄森(外三首)  七月,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精致  阳光从武昌穿越汉口酝酿着水意微薄  等到下一次下雨的时候  我就来见你,带着还没有写完的信  尽管日子依旧清贫,但生活对你我还是饱含善意  你是所有温暖中最滚烫的名字  比三月樱花更瘦,比九月东湖澄明  禄森,万事万物也都因为夏天走向了热烈,但我们  依旧距离恒定,真好,像多年以前和多年以后一样  你是七月流火,赋予了所有事物以广阔  而我,也是
期刊
徐兆寿自上一部长篇《荒原问道》之后,历时三年,推出长篇新作《鸠摩罗什》。在《鸠摩罗什》的自序《一切都有缘起》里,作者自陈“这本书是献给祖母的,是献给凉州大地的,也是献给伟大的丝绸之路的”。乍闻此言,似乎此书是限于一时、一地的地域性小说,然而细读下来,作者的笔触、思考和抱负却远远超出了一般地域书写的范畴。  一、“道”隐于斯:凉州的地域书写  中国的西北在今人看来,不仅自然条件艰苦恶劣,而且远离中国
期刊
一个笨拙的身影 挪步山原之间  相对于世间草木 并没有什么稀奇  倘若漫天风雪 那定有三尺孤寒  掩将没膝的脚窝 冰封千里  若他肩负一篓柴火 干燥 整齐  定有雪花让路 步步让出黎明  事实上 这还是一位父亲  而崎岖尽头 是他借宿求学的女儿  ——不只物象的逐一叠加  世间草木 本有逾越想象的真实  雪还在下 大片大片飘落  像是有谁执意隐匿时光的谶语  最后一片雪落 是烁石流金的七月  高于
期刊
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李学辉的新长篇小说《国家坐骑》,2018年4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正如小说开篇第一段文字:“光绪十九年的凉州咳嗽了一声,便把除夕唾到了城门边上。三三两两的人们走出城外,又陆续返城。他们走一阵,停一阵,嘴里唤呼着祖先的名字,邀请他们回家过年。到得家里,他们在清扫干净洒水焚香的堂屋门前停住,磕磕脚上的尘土,在旁边的盆里净了手,倒缩着进屋,在供桌前转身,燃三炷香,跪下磕头,挂
期刊
昨日不可救赎  知道这些已经很晚了  华灯初上 老牛不知去向  牛车木轮挂在墙上  走累了的独轮车独享夜晚的光芒  城门楼下  一盘新打的石碾子沽名学霸王  久不取水的井  与走成石头的马昂首问天  星月落在灯火后面  还没有到来风车停止旋转  盯看石头成仙  丁酉新春 进到城里来  务农为本的人眼花缭乱  供在高处的物件贵为农具  没有见过粮食的面  混得如此体面  风里来雨里去的没人看见  时
期刊
据说,现代小说诞生于离群索居的人,业已成长为一个极其独特的物种,变与人世的沟通而为封闭的自我探求,小说家闭门独处,“已不能通过列举自身最关切的关怀来表达自己,他缺乏指教,对人亦无以教诲。写小说意味着在人生的呈现中把不可言诠与交流之事推向极致。囿于生活之繁复丰盈而又要呈现这豐盈,小说显示了生命深刻的困惑”。在这个方向上,不少小说变成了对人性黑暗挖掘的利器,设定各种各样的困境来探测人内心的幽微复杂,整
期刊
春日喜雨  隐藏故园山野里,春回大地育生机。偶逢细雨霏霏落,时有东风袅袅归。林间幽篁初碧翠,群山樱杜正芳菲。  勤劳老叟犁田地,乐得衔泥乳燕飞。  雨霁观荷有感  清风雨后碧荷芳,摇落银珠遍地香。朵朵莲花含道趣,田田闊叶蕴祥光。披蓑伫立寻诗韵,戴笠拈毫赋华章。万丈红尘须看破,圣心一片出莲塘。  香城秋韵  遍地飘香八月秋,淦河如练月如钩。水田稻菽初黄熟,古邑丹樨已摘收。牛倦反刍斜照里,客来洗沐碧池
期刊
明朝洪武年间,深受家族丰厚文脉滋养的解缙,既聪颖,又刻苦。于是,过人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合奏出科考的凯歌——解缙以笔为马,自由驰骋于考场,洪武二十年(1387)乡试拔得头筹,次年会试登进士第。  眼见才子就要迈进官场,却怎料仕途险恶,会羁绊春风得意的脚步。  令人意外的是,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武夫朱元璋对这个名叫解缙的青年才俊青睐有加。朱元璋虚实并用的驭人权术在才子身上小试牛刀,提拔的做法与赏识的说法
期刊
对一只蜗牛的遐想  蜗牛走完了它的一生  蜗牛终于走完了……  它的一生,是怎么走的?  也渴望奔跑?湿润的张望  湿润的追赶,缓慢的爬  缓慢地看尽风起云涌,日出日落?  也背着重重的壳?一想到就沉重的  而不是背负了一生的那个壳  最后  只晓轻轻卸在一棵树上就走了  而一个人,走了  身后,却有那么多的人  在哭……  陀 螺  沿着一个方向,转  昏天暗地,几近玩命地转  使尽周身解数  
期刊
将我的遗物  将我的遗物  容留在转运的时光里  道路还是那样井井有条,星罗棋布  送别的人,千万要点到为止  将我的遗物  清晨穿在大地的身上  哀伤也要适可而止,山河还是旧模样  人间晴好,我自离开  将我的遗物  我接力过的炊烟,案几上的香火  乞求神灵看顾  让它们总是呈现平安的卦象  呼 吸  有一些均匀的呼吸属于睡眠  有一些急促的呼吸属于田野间的劳作  蜿蜒的盘山道  负薪而行的单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