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请出庭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lil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王中云59岁,帮别人驾驶客车。
  他在合川区肖家镇的家里,收藏着一份上世纪80年代的行政诉讼《判决书》。
  《判决书》是油印的,上面印着“(1987)合法行字第01号”的文件号。
  在“01”数字背后,王中云早年的一次“壮举”跃然纸上。
  “民告官”第一人
  1986年以前,王中云和家人住在肖家镇哨马街103号。
  那是一排土墙房,很挤,也很寒碜。
  1986年4月,王中云攒了点钱,决定搞个“大工程”——把临街四间屋改成一楼一底的楼房。
  说干就干。
  接下来一些日子,新屋一点点长高,王中云心里偷着乐。
  却不想,合川县(现合川区)建设委员会和镇政府干部找上门来。
  “你家房屋施工未得到审批,而且侵占了部分规划街道——得停止施工。”干部们说。
  王中云跳了起来:“开工前,我的申请村主任签字同意了,我又交到镇里,镇里管事的干部也口头同意了!”
  一场口水战之后,双方不欢而散。
  第二天,王中云收到镇政府停止施工的书面通知。接下来一些日子,县建委和镇上干部也屡次上门劝阻。
  王中云都置之不理。
  新屋盖好了,县建委的《处罚通知》也送到了——罚款200元,责令拆除侵占规划街道的房屋。
  “管事干部同意了的,凭什么罚款?”王中云怒气满胸。
  “上法院——行政诉讼!”有人支招。
  第二天,他一纸诉状,把县建委告上法庭。
  他并不知道,自己这个案子,成了重庆市各级人民法院成立行政法庭一年来受理的第一案。
  1987年2月26日,县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上百人挤进现场旁听。
  讼战的焦点是“王中云修房是否属于无证施工”。
  控辩结束,审判长宣判——因为拿不出核心证据,王中云被判败诉。
  当年,他拆了规划红线内的房屋,并承担了诉讼费20元。
  “坏就坏在‘口说无凭’——如果当初拿到了书面证明,哪会有这些恼人事!”从此,王中云干任何事都要先“办手续,存凭证”。
  王中云诉县建委一案,开启了重庆“民告官”新纪元。
  “敢为天下先”
  王中云计划修屋之际,应届毕业生刘春焱告别母校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进入市人大当了干部。
  一报到,他就接到“大任务”——参加制订《重庆市行政诉讼暂行规定》。
  “当时,这项立法在全国尚属首例。”忆及当年,刘春焱仍热血沸腾。
  上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各类利益纠葛和矛盾激增,群众和政府部门频现摩擦。
  如此摩擦,如何解决?
  1983年,《民事诉讼法(暂行)》指出一条解决之道——行政诉讼,即普通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司法程序,以相关政府部门为对象展开诉讼争取合法权益,俗称“民告官”。
  可是,《民事诉讼法(暂行)》并没有对行政诉讼具体程序作出规定。
  “因为缺乏具体法律程序支撑,法院即使面对行政诉讼也不知如何受理——就像有了路牌,路却没修通。”一位律师如是说。
  而修通这条“路”,就是刘春焱和同事们的努力方向。
  其时,刚刚成为计划单列市的重庆市,拥有了一定立法权。
  通过动用立法权,重庆启动了“铺路”之战。
  “重庆市做此项工作时,《行政诉讼法》尚未颁布,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刘春焱说。
  在1986年那些充满激情的日子里,市人大立法团队以诉讼基本程序为主线,对每一个诉讼环节都进行谨慎论证,逐项作出了操作规定。
  立案条件、诉讼主体、审理程序……随着一块块“拦路石”被搬开,“民告官”之路通畅起来。
  1987年,《重庆市行政诉讼暂行规定》出炉,举国瞩目。
  “《规定》出台,意义有二。”刘春焱说,一是积累了行政诉讼的实战经验,为随后出台的国家《行政诉讼法》提供了立法经验和操作依据;二是在法理上破除了“民不与官斗”的传统社会伦理,让群众在官民矛盾面前不再“忍气吞声”。
  1990年,《行政诉讼法》出台,行政诉讼受理体系迅速覆盖全国。
  “路”虽通,却并不平坦。
  异地审理避“干扰”
  1995年,法官汪华富遭遇到了“民告官”审理的坎坷。
  那年,他调任华中某省一区级法院行政庭首任庭长。
  上任头两个月,汪华富就连续受理了多起行政诉讼,被告都是区政府。
  在受理行政诉讼案件过程中,常会有各级领导跟他“打招呼”。
  “哪个区领导不比我大?哪个都可以‘领导’我!”他说。
  问题出在管辖权属上——行政诉讼案件受理主要采取属地管辖,即本地法院受理本地行政诉讼案件。
  可因人、财、物都受制于当地,让地方权力干扰行政案件受理有机可乘,导致一些案件不能判、不敢判。
  地方行政权力“插手”,成为“民告官”的第一大阻力。
  如何规避?
  2007年,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杨煜参加了一个“试验”。
  “试验”核心是异地审理——即让本地法院受理外地行政诉讼。
  “我们选取了辖区内的垫江、武隆、南川、涪陵、丰都五个区县,开展行政诉讼异地审理,以此避开地方行政干扰。”杨煜说。
  同样的试验,华中一些省份也在进行。
  引得各地争相实践——异地审理有何魅力?
  “因为它瞅准了‘干扰’的命门。”一位法官评价。
  “现在,否决权全部收归三中院——作为中级人民法院,三中院人、财、物都直属于市高级人民法院,不受区县节制,不用看区县‘脸色’。”杨煜说,“原告可以申请异地审理——离开了本土利益网络,‘游说’也就无门。”   至此,“民告官”第一大阻力消解。
  “告官不见官”
  和基层法官们不同,让律师杨廷瑞挠头的,是“民告官”的另一大阻力——“告官不见官”。
  “我和一个政府部门打官司,他们就来了一个副职领导干部。”
  “我更惨——他们就派了一个工作人员。”
  …………
  随着“民告官”制度完善,地方行政“乱插手”现象正在消解。可是,面对行政诉讼,一些行政部门又开始消极回避。
  对这个问题,市人大代表杨家学深有体会。
  作为律师的他,曾代理过20多件行政诉讼案。“在这些案子的庭审中,被告部门‘一把手’无一出庭。”他说。
  “委托出庭人不了解具体工作,也做不了主,老是要‘回去商量’,反复开庭,浪费司法资源,同时也降低了审理效率,让起诉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王振宇直陈“告官不见官”两大危害。
  如何才能让“一把手”出庭?
  在参加全市“两会”期间,杨家学曾经接连提交议案,希望出台约束“一把手”出庭应诉的制度。
  在大足区,杨廷瑞也在努力。
  2013年初,大足区“两会”期间,杨廷瑞提交了《行政诉讼案“一把手”出庭应形成制度》的提案。
  …………
  在各级人大和政协助推下,《重庆市行政机关应诉办法》酝酿出台,对行政“一把手”出庭作出了明文规定。
  随即激起阵阵“涟漪”——大足、合川、荣昌……一大批区县争相出台配套制度。
  随着这些制度陆续运转,一个约束“一把手”出庭的体系开始生效。
  出庭吧,“一把手”
  巴南区跳石镇永隆村村民李世荣,就是这个体系的受益者。
  2014年8月20日上午,巴南区人民法院第20法庭,李世荣坐上原告席。
  原来,在一块林地权属问题上,李世荣和本村另一位村民发生纠纷。2011年,李世荣发现区林业局在2007年就将《林权证》发给了那位村民,于是认为区林业局“乱作为”,随即状告区政府,要求注销对方《林权证》。
  这个本分的农民做梦也没想到——庭审那天,自己竟会和“大干部”对簿公堂。
  坐定后,李世荣向被告席扫了一眼。
  被告席上,坐着一个中年汉子。
  “好像在电视上看到过……”眯眼瞄了一会,李世荣感觉那汉子颇眼熟。
  突然,他想起来了,“那是区长陈刚!”
  “吃了一惊”的李世荣,并没有因此“手软”。
  庭审开始——在随后举证、质证、辩论各个环节,李世荣频频出击。
  陈刚也不示弱——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逐项论证区林业局行政行为“无违规”。
  双方你来我往,激烈交锋。
  平头百姓和区县行政首长对簿公堂——这样的画面,不仅仅出现在巴南区。
  在城口县,五兄妹联合状告县政府,县长出面参加庭审。
  在南川区,区长亲自上庭,应诉村民集体征地公告案。
  …………
  2014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对“一把手”出庭作出明文规定。
  至此,一个覆盖国家、省(区市)、区县三级的阶梯式制度体系,开始推动“一把手”直面来自百姓的诉讼。
  法庭内,李世荣和陈刚的辩论进入尾声,控辩双方进入总结陈词。
  此时,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
  陈刚在发言时,竟然向李世荣道谢:“感谢原告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其他渠道上访缠访,这是群众民主法治意识增强的结果,也给政府公务人员敲响了依法行政的警钟。”
  李世荣心里百味交集。
  庭审结束,他主动找到陈刚,伸出了手:“不好意思,把你告了。”
  “依法解决纠纷——你的行为值得鼓励!”陈刚也笑了。
其他文献
难题:“一把手”不直接管人财物,那管啥?  对策:“不直接管”不是“不管”,一是要负起组织、协调、把关、监督之责;二是要从琐事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管方向、谋大事、带干部。  “‘一把手’不签字了,还有什么可干的?”  “主要权力都被分走了,天天坐着喝茶吗?”  “罢了罢了,权都没有了,我还操心干嘛?”  …………  “五不直管”之后,南川区有的“一把手”一时失去了工作方向。  这时,南川区委及时进
摘要:本文从笔者在《图片的处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出发,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信息技术课程中在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观点,并以此为目标,更新了《图片的处理》教学设计。同时,笔者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总结了本节课中有效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最后,笔者还提出了其他可以尝试改善的方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审美能力;《图片的处理》教学设计  ● 教学困
难题:副职分管乱管,怎么防?  对策:一是建立集体决定制、专项听证制、公开招投标制、责任追究制等配套约束制度;二是进行公示,定期公开“五不直管”工作执行情况;三是建立专项检查组,对副职分管工作进行全面核查。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田兰很感慨。  2010年3月,她从团区委调任南川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副局长。一上任,她就被赋予财务权。  “以前当团区委副职,更多的是听领导安排,有些事不会去
2017年,“黑天鹅”特朗普以“美国第一”的主张和“保护美国人安全”的承诺,一改奥巴马政府兵力收缩政策,以“强军”为重点,开始重建美军,终结国防自动减赤机制并扩军,“历史性”地提高国防预算,增幅近10%,约为540亿美元,总额达到6030亿美元。特朗普还表示“为我国军人提供新飞机、新舰艇、新资源和新工具”,进行“美国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扩军”,确保“以力量促和平”的外交政策的有效实施。2018年,美军
2014年8月16日,重庆德康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会。  “是中共党员么?”应聘者坐定,总经理胡述刚便抛出第一个问题。  为何要问是不是党员?  “同等条件下,党员优先录用。”胡述刚说。  一家非公企业为何如此重视党员?  “我们尝到了党建工作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甜头!”胡述刚回答。  而这背后,璧山区找到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作用的平台——“新三会一课”。  “两张皮”  2009年初,农历
2014年11月5日早晨,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法院第一法庭门口。  一位老婆婆眼巴巴地张望着。  陈晓军掏出钥匙,走进法院。  老婆婆疾步上前,轻声问:“你是陈法官吗?”  “嗯,找我有什么事?”陈晓军转过身问。  “我要打官司!”老婆婆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纸。  在第一法庭所在的修齐镇,人人心里都有个谱:遇到法律问题就找“陈法官”。  放架子  1988年,陈晓军通过招考进入城口县人民法院庙双
在一场充满了爆炸性热闹的义卖会上,有位母亲,给她三岁的孩子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气球。孩子欢天喜地地抓着系在气球上那根细细的线,一蹦一跳地走着,走着,不知怎的,一个不慎,五指一松,气球脱手而出,急速投奔自由去了。  孩子初而惊愕,再而难受,五官被骤然侵袭的悲伤挤得走了位,眼看泪水即将泛滥,他那明理而聪慧的母亲,却适时地蹲了下来,以一种充满了音乐感觉的愉快声调大声说道:“瞧,宝贝,气球的妈妈呼唤它回家吃
推荐书籍:《伟大是熬出来的》  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严格自律、管理自己的能力,印证了一点:伟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我们要管好一个单位或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王石只用了五年多时间,就把七大洲最高峰爬完了,很不简单。  他是怎么做到的?在山上,我们和他的最大区别在于他能管理自己。  比如他说几点进帐篷就几点进帐篷。为保持能量,食物再难吃他都往下咽,而我觉得不好
推荐书籍:《野蛮生长》  王石的性格品质也很有意思,其中有一个特点叫“大公有私”。他在讲社会责任时,不避讳个人需要,他非常坦荡和磊落,从不装“大尾巴狼”,所以能赢得大家的敬重。  一位记者问王石:“你老去爬山,为什么不把那钱省下来办个希望小学?”  王石说:“你这个说得不对,我有我的正常消费需要,我做公益是有公益的需要,我有很多需要,我的需要在我有能力时我都会去做,不能说我的收入只做这一件事情。”
1 山和海  什么样的山和海可以移动?  2 飞往南方  为什么燕子冬天的时候要飞往南方过冬?  3 倒长的眉毛  什么时候眉毛会长在眼睛下面?  4 吃不饱  什么东西人们在不停地吃它,却永远吃不饱?  5 团团转  什么人工作整天忙得团团转?  上期答案  脑筋急转弯:1.瀑布  2.因为巧克力棒  3.麋鹿(迷路)  4.孔子的子在左边  孟子的子在上边  5.圣诞老人  智力游戏:【5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