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长应该加强自我管理,本文从品德、胸襟、思维、才能、心态、情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中我们可以明白:校长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豁达的胸襟,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卓越的才能和合作的精神、良好的心态和深厚的情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和水平,使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校长。
[关键词] 品德;知识;才能;心态;情感
[中图分类号] G4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2-0059-03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①我们知道,学校内部每个人、每件事都有人管。校长谁来管?校内没有哪个机构是管校长的,也没有哪个人是校长的顶头上司。当然,学校党组织、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可以对校长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监督,但监督和“管”有很大区别;当然,上级党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管,但上级组织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管。为此,笔者认为,校长必须加强自我管理,把自己管好。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校长加强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笔者觉得“身正为范”应该成为校长的座右铭。
一、高尚的品德豁达的胸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种“灵魂”效应集中地体现在校长的自身形象之中。校长如果有强烈的事业心,公正求实的作风,势必使校长产生一种令人信服的影响力,使群众对校长产生发自内心的信赖、钦佩和信心,从而自觉地追随和模仿校长的模范行为。这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一座师生学习和敬仰的“教育之碑”。因此,笔者认为,校长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豁达的胸襟。
第一,校长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师生员工的表率,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教师。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公私分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第二,校长处事要公,心术要正,不以亲疏论贵贱,不以好恶评优劣,不为自己谋利益。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身正不怕影子斜”。群众看到你秉公办事,光明磊落,自然会对你产生一种信赖感。第三,校长应实事求是,重视未来,强调发展,立足变革,观念超前,同时又能遵循教育规律,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善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鼓励教师求真求实,让教师敢于说真话,乐于做实事,使群众对你产生信心。第四,校长要有豁达的胸襟,有时候甚至要具备忍辱负重的勇气。曾经有位校长碰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青年教师,爱与领导“开顶风船”,一次因评优与校长发生争执,态度蛮横,口出秽语,事后还扬言要与校长干到底。而这位校长并不计较,相反主动接近他,关心他,又当面向他承认那次争吵自己也有责任,希望他能原谅。这样一来,使得那位教师坐立不安,主动找上门来,为自己的过激言辞而道歉。从此“相逢一笑泯恩仇”。所以,校长要有“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
而不怒”的高尚修养,哪怕教师行为有明显的偏向,也要有礼让三分的君子风度。
二、广博的知识开阔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每天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技巧,只有把学校工作最本质的东西——教学与教育,教师与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校长的知识丰富,教学内行,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必将对广大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具有广博的知识的校长身边工作,教师们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一种压力。“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一个知识广博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一个知识广博的校长,是一座“智慧”之碑,它使得校长与教师之间易于认同,则校长就易于启开那些原本抵触的心扉,使他们接受校长的观点,接受校长的指令,进而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任务。因此,校长首先应有“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思想,坚持学习教育理论,翻阅教育报刊,充实知识,丰富信息,使自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以便站得高,看得远。只有不断开拓视野,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其次,校长要用新的思维看待新事物,处理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校长必须自觉地培养自己开放的、精确的、敏捷的、开创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现在和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校长更要精通教学,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做教学的行家里手。
三、卓越的才能 合作的精神
一个校长如果没有管理才能,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校长。校长第一要有较高的决策水平。校长要能够依据先进的教育思想多谋善断。遇事多和他人商量,多听取领导班子和群众的意见。兼听则明,只有从群众中来的意见,才能真正落实和贯彻到群众中去。当面临群众众多的建议和意见时,校长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平,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及时果断地拿出自己的意见和主意,而不要优柔寡断,议而不决,谋而不断,坐失良机。第二,为了实现办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定学校系列法规,使学校工作有目标,教学有要求,行动有规范,考核有标准,时间有约束,空间有范围,产生学校特定环境的“压力场”。从而使大家既能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又能使其行为自动导向特定目标,并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发更强烈的工作热情和事业心。保证学校工作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协调有效地运转,有条不紊地进行,取得良好的整体效能。第三,校长在面临学校纷繁复杂的事务时应善于分清主次,抓住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善于主动接触问题,认真分析,解决问题,带动和促进学校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顺利进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听课、评课是校长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去听课,那么他的其他工作都会失去意义。”第四,校长应善于发挥各部门和群众集体的作用。无数事实证明,一所校风正、学风浓、管理好、质量高的学校,就一定有一个团结、勤勉、实干、高效而又具有活力的领导集体。班子成员只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民主决策,协同作战,团结奋进,务实拼搏,整体作用发挥得好,整个学校才能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表现出巨大的活力。也只有这样,校长才能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自己从繁忙的学校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以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作出决策。
四、良好的心态 成功的处世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学校也要面对社会和走向社会,形成开放格局。闭门造车、划地为牢是无法办好学校的。我们只有立足于学校,并且主动积极地投身到汹涌澎湃的社会洪流中,才能使学校不断进步,使学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的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一句话,校长要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中理顺自我与学校、自我与外界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努力成为社会活动家。因此,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首先,校长要敬重上级领导,服从上级的正确领导,切实履行上级交给的职责、任务,及时而又真实地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同时,校长在对待上级领导时也要保持独立,平等的人格,并以此垂范于众。其次,校长既要期待、争取外界的支持和赞助,也要正确对待社会上一些消极势力或因素的干扰,努力化解矛盾。校长不要到处树敌,使学校陷入“四面楚歌”的困窘境地。要善于依托乡镇或社区基层领导的威望和权力,请他们出面帮助解决某些纠葛。当然,校长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周边百姓“献一份爱心”。最后,不管是哪一个校长,他自身的能耐总是很有限的,惟有站在下属这一群体共同垒筑的“阿尔卑斯山”上,才能成为事业上的“巨人”。因此,校长对下属要尊重、信任,要做到“用人不疑”,但不能有依赖心理,避免出现“宾主难辨”,或者“喧宾夺主”的现象。校长要凭借自身人格魅力激发全体下属的凝聚力,把大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校长对下属要有敦厚长者的风范,而不是以“显微镜”式的目光发现其缺点,也不是以“放大镜”式的言语渲染其缺点;要时时处处尊重其人格,杜绝意气用事,做到对下属不讽刺挖苦,不揭露隐私。
总之,校长的处世态度一般都应该比较稳重。忽冷忽热、时严时宽是不成熟的标志,需要不断“锻打”。校长要不断地通过比较、自省和征询别人意见等途径了解自己这方面的缺陷,随时加以调整、修正,还要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五、深厚的情感 人心的归宿
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职工在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因此,校长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首先,校长要尊重、理解、关心师生员工,和师生员工建立起广泛的、健康的、融洽的情感联系。做到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多看老师的长处,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多表扬他们中的好人好事,善于以理服人,多采用个别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以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要善于经常与师生员工接触和交流思想,主动参与师生的各种活动,多接触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其次,校长应能知人善任。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要使被管理者的基本需要,特别是事业上的需要得到满足,使他的才能得到发挥,从而对群体产生归属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素质特征和个性特长。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校长应具有识才、用才、爱才之智,惜宝、琢玉、淘金之能,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明责授权,让他们把长处尽情地施展出来,使人人都感受到一种事业的成就感,从而充分满足人精神上的需要,形成一种精神激励机制,激发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
总之,校长一定要严格自律,廉洁奉公,淡泊名利,洁身自爱,勤于探索,善于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领导艺术和水平,使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校长。
作者系浙江省磐安县双溪乡中心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王永康)
[关键词] 品德;知识;才能;心态;情感
[中图分类号] G4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2-0059-03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①我们知道,学校内部每个人、每件事都有人管。校长谁来管?校内没有哪个机构是管校长的,也没有哪个人是校长的顶头上司。当然,学校党组织、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可以对校长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监督,但监督和“管”有很大区别;当然,上级党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管,但上级组织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管。为此,笔者认为,校长必须加强自我管理,把自己管好。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校长加强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笔者觉得“身正为范”应该成为校长的座右铭。
一、高尚的品德豁达的胸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种“灵魂”效应集中地体现在校长的自身形象之中。校长如果有强烈的事业心,公正求实的作风,势必使校长产生一种令人信服的影响力,使群众对校长产生发自内心的信赖、钦佩和信心,从而自觉地追随和模仿校长的模范行为。这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一座师生学习和敬仰的“教育之碑”。因此,笔者认为,校长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豁达的胸襟。
第一,校长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师生员工的表率,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教师。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公私分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第二,校长处事要公,心术要正,不以亲疏论贵贱,不以好恶评优劣,不为自己谋利益。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身正不怕影子斜”。群众看到你秉公办事,光明磊落,自然会对你产生一种信赖感。第三,校长应实事求是,重视未来,强调发展,立足变革,观念超前,同时又能遵循教育规律,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善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鼓励教师求真求实,让教师敢于说真话,乐于做实事,使群众对你产生信心。第四,校长要有豁达的胸襟,有时候甚至要具备忍辱负重的勇气。曾经有位校长碰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青年教师,爱与领导“开顶风船”,一次因评优与校长发生争执,态度蛮横,口出秽语,事后还扬言要与校长干到底。而这位校长并不计较,相反主动接近他,关心他,又当面向他承认那次争吵自己也有责任,希望他能原谅。这样一来,使得那位教师坐立不安,主动找上门来,为自己的过激言辞而道歉。从此“相逢一笑泯恩仇”。所以,校长要有“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
而不怒”的高尚修养,哪怕教师行为有明显的偏向,也要有礼让三分的君子风度。
二、广博的知识开阔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每天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技巧,只有把学校工作最本质的东西——教学与教育,教师与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校长的知识丰富,教学内行,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必将对广大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具有广博的知识的校长身边工作,教师们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一种压力。“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一个知识广博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一个知识广博的校长,是一座“智慧”之碑,它使得校长与教师之间易于认同,则校长就易于启开那些原本抵触的心扉,使他们接受校长的观点,接受校长的指令,进而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任务。因此,校长首先应有“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思想,坚持学习教育理论,翻阅教育报刊,充实知识,丰富信息,使自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以便站得高,看得远。只有不断开拓视野,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其次,校长要用新的思维看待新事物,处理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校长必须自觉地培养自己开放的、精确的、敏捷的、开创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现在和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校长更要精通教学,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做教学的行家里手。
三、卓越的才能 合作的精神
一个校长如果没有管理才能,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校长。校长第一要有较高的决策水平。校长要能够依据先进的教育思想多谋善断。遇事多和他人商量,多听取领导班子和群众的意见。兼听则明,只有从群众中来的意见,才能真正落实和贯彻到群众中去。当面临群众众多的建议和意见时,校长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平,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及时果断地拿出自己的意见和主意,而不要优柔寡断,议而不决,谋而不断,坐失良机。第二,为了实现办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定学校系列法规,使学校工作有目标,教学有要求,行动有规范,考核有标准,时间有约束,空间有范围,产生学校特定环境的“压力场”。从而使大家既能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又能使其行为自动导向特定目标,并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发更强烈的工作热情和事业心。保证学校工作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协调有效地运转,有条不紊地进行,取得良好的整体效能。第三,校长在面临学校纷繁复杂的事务时应善于分清主次,抓住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善于主动接触问题,认真分析,解决问题,带动和促进学校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顺利进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听课、评课是校长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去听课,那么他的其他工作都会失去意义。”第四,校长应善于发挥各部门和群众集体的作用。无数事实证明,一所校风正、学风浓、管理好、质量高的学校,就一定有一个团结、勤勉、实干、高效而又具有活力的领导集体。班子成员只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民主决策,协同作战,团结奋进,务实拼搏,整体作用发挥得好,整个学校才能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表现出巨大的活力。也只有这样,校长才能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自己从繁忙的学校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以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作出决策。
四、良好的心态 成功的处世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学校也要面对社会和走向社会,形成开放格局。闭门造车、划地为牢是无法办好学校的。我们只有立足于学校,并且主动积极地投身到汹涌澎湃的社会洪流中,才能使学校不断进步,使学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的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一句话,校长要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中理顺自我与学校、自我与外界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努力成为社会活动家。因此,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首先,校长要敬重上级领导,服从上级的正确领导,切实履行上级交给的职责、任务,及时而又真实地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同时,校长在对待上级领导时也要保持独立,平等的人格,并以此垂范于众。其次,校长既要期待、争取外界的支持和赞助,也要正确对待社会上一些消极势力或因素的干扰,努力化解矛盾。校长不要到处树敌,使学校陷入“四面楚歌”的困窘境地。要善于依托乡镇或社区基层领导的威望和权力,请他们出面帮助解决某些纠葛。当然,校长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周边百姓“献一份爱心”。最后,不管是哪一个校长,他自身的能耐总是很有限的,惟有站在下属这一群体共同垒筑的“阿尔卑斯山”上,才能成为事业上的“巨人”。因此,校长对下属要尊重、信任,要做到“用人不疑”,但不能有依赖心理,避免出现“宾主难辨”,或者“喧宾夺主”的现象。校长要凭借自身人格魅力激发全体下属的凝聚力,把大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校长对下属要有敦厚长者的风范,而不是以“显微镜”式的目光发现其缺点,也不是以“放大镜”式的言语渲染其缺点;要时时处处尊重其人格,杜绝意气用事,做到对下属不讽刺挖苦,不揭露隐私。
总之,校长的处世态度一般都应该比较稳重。忽冷忽热、时严时宽是不成熟的标志,需要不断“锻打”。校长要不断地通过比较、自省和征询别人意见等途径了解自己这方面的缺陷,随时加以调整、修正,还要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五、深厚的情感 人心的归宿
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职工在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因此,校长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首先,校长要尊重、理解、关心师生员工,和师生员工建立起广泛的、健康的、融洽的情感联系。做到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多看老师的长处,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多表扬他们中的好人好事,善于以理服人,多采用个别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以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要善于经常与师生员工接触和交流思想,主动参与师生的各种活动,多接触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其次,校长应能知人善任。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要使被管理者的基本需要,特别是事业上的需要得到满足,使他的才能得到发挥,从而对群体产生归属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素质特征和个性特长。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校长应具有识才、用才、爱才之智,惜宝、琢玉、淘金之能,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明责授权,让他们把长处尽情地施展出来,使人人都感受到一种事业的成就感,从而充分满足人精神上的需要,形成一种精神激励机制,激发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
总之,校长一定要严格自律,廉洁奉公,淡泊名利,洁身自爱,勤于探索,善于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领导艺术和水平,使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校长。
作者系浙江省磐安县双溪乡中心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