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5069352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系列研究表明,VVS的发病机制与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神经体液因素和脑血流调节异常等密切相关,并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现就国内外关于儿童VVS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miR-21/stat3信号通路调控异常在精神分裂症大鼠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选用Wistar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只,模型组24只。模型组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确定精神分裂症模型成功后,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观察模型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miR-21及stat3的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全部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
儿童氧疗技术是儿科危重症最常用的急救技术。临床应根据患儿的临床特点、维持适当氧合所需的氧浓度及患儿对氧疗方式的耐受程度选择给氧方式。现详细探讨氧疗的适应证及各种给氧方式的应用。氧疗过程应尽可能做好加温湿化,并监测脉搏、氧饱和度,避免血氧过高或过低,防止并发症。
目的了解EB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2006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89例EBV-HLH患儿,根据有无CNS受累分为CNS受累组和非CNS受累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临床表现、初诊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结果89例EBV-HLH患儿中,39例出现CNS受累;19例患儿有神经症状体征,包括
目的总结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伴进行性肌阵挛癫痫(SMA-PME)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2016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的1例SMA-PME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进行分析,并对至今共报道的10例ASAH1基因突变确诊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患儿,女,4岁。1岁2个月时能独立行走,之后缓慢出现进行性行走困难,3岁9个月时出现频繁身体抖动甚至摔倒,偶有愣神表现。全外显子组基因测
气道湿化是气道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掌握湿化指征、湿化方法及有效的湿化效果判断,有助于达到最佳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肺部感染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期刊
急腹症为儿科常见急诊之一,主要是指腹腔内、盆腔内和腹膜后组织或脏器发生急剧病理变化而产生的以腹部症状、体征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疾病。由于引起儿童急腹症的疾病多种多样,起病急、进展快,且婴幼儿不会用言语准确表达,亦不配合查体及各种辅助检查等各种原因,故早期诊断困难,若不能及时诊治,往往后果严重。现就儿童急腹症的诊治做一简单介绍。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高发地区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治疗方案、治疗转归情况、疾病负担,观察研究对象对2011版指南的依从性。方法成立多中心调查研究协作组,参加医院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安徽省立儿童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实时填写调查表格前瞻性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重症HF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