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口头评价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建议”,指出:“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的变化性评价方式。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作为小学数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另外,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又是鲜活的、交互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感受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借助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跨出来的”可见,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它可以鼓励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课堂评价的粗浅认识:
  1. 课堂评价既要公式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过程的描述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他应该具有两个纬度的判断:一个是对价值的判断,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结果进行判断,这一种结论。另一个方面是对状态的描述,让孩子明白结果产生的原因,为孩子们致命努力的方向,树立优秀的榜样,是孩子学有榜样不断进步,真正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的作用。例如:师:把数学书和语文书平放在一起,看一看,猜一猜,语文书有多厚?生:大约1厘米。师:大约1厘米为什么你猜大约1厘米呢?生:因为语文书和数学书薄厚差不多,数学书厚1厘米,语文书大约也是1厘米。师:说得真好。它是以数学书的厚度为依据来猜测的,他很善于应用已经知道的知识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猜测。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老师在课堂评价中不仅对孩子进行价值的判断,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发言好还是不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做了描述,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激励,也为孩子点明努力的方向。
  也有些老师,评价语言单调,一节课,除了你真棒,真不错,你真了不起,看是精彩,却没有真正发挥评价语言的作用,没有使学生明确好在哪里,那些地方见长,哪些地方不足,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失去全面的认识,促成学生盲目乐观或自卑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变得浮躁,不认真思考。从而,口头评价便失去了及时诊断作用。
  2. 课堂口头评价应体现以生为本的主体多元化
  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交往。“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然应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式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交往和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身的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的地位和权利。这种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及只能是教师评价学生。《纲要》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我,建立自信。”在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中,师传生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实际上使传统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少有发言的机会,更谈不上评价老师,评价其他同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家里多向互动的口头评价肯定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生与生之间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评价者,在进货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应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彻底转变旧的观念,一朋友似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例如:在教学测量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先猜自己课桌的高度,再用尺子量的方法,让自己来评价自己猜测的结果,并汇报,对于猜测较准确的小组每一位学生、主动评价其他小组的学生(评价合理)、认真倾听他人汇报的学生,每人奖一朵小红花。这一小小的鼓励,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好起来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很轻松的完成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质量也很高。从而学生也明白了要想正确评价他人,必须认真听讲,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老师在课堂中把评价的权利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评价,落实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念。
  总之,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巧妙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也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收稿日期:2010-05-19
其他文献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活动为主的教研活动方式。校本研究的程序是: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既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力量,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形式。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
期刊
【摘要】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面临的责任是重大的,承担的工作是繁忙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适时调控消极心态,以保证身心健康有影响,激发工作激情。  【关键词】 消极心态;原因;调控  Shallow talk school form master and term a lesson teacher inside the beginning cla
期刊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就作文教学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 作文教学;积累;习惯  Shallow talk the insight in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to realize  Huang Yan-xia  【Abstract】 The composition tea
期刊
最近听了一节语文课,虽然既找不出执教者知识上的错误,也没发现理解上有什么不妥或表达上有什么明显失误,但是却又说不出有多么好,总觉得像缺少点儿东西。仔细品味,发现缺少的是激情——教师的激情。事后在评价这节课时,执教者首先就提到了这个问题,由于当时身体不太好,感情激发不出来,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确实,对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语文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响彻大江南北,而“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亦成为课改中一句非常响亮的口号。是的,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教育家叶澜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也就是说,教育最真切的意义和使命就是充分地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
期刊
【摘要】 就多媒体技术运用与历史教学的效果而言,有其积极的一面:(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3)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化难为易,更有效地解决难点;(4)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运用;历史教学的效果     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新要求,新思维新技术,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育教学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同时这也是有益的探索,这对中
期刊
【摘要】 初三是一个关键的时间,如何有效的进行语文复习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结合自己的复习体会,浅谈一下初三语文有效复习方法的做法。  【关键词】 复习;体会;方法  Beginning three languages be valid to review a method it I see  Chang Yong-qin  【Abstract】 Beginning three is a
期刊
【摘要】 学习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针对此种现象,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就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提出要学习有用数学的理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
期刊
【摘要】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去向的教育实践。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教育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宣扬个性的张扬,家庭、社会德育教育的不重视以及德育实践中缺乏应有的评价标准,导致人们信仰的动摇,正确价值观的缺失,使得德育教育实践中出现了种种困惑,缺乏应有的实效性。要走出德育教育的困惑和迷茫,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我们不得不重视引起这些困惑的因素。  【关键词】 德育教育;困惑    近年来,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