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女人的世界,都是一个曲径通幽的世界。
  画家一黎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也许只是一个平淡的午后,窗外的那棵玉兰树正开着花,屋子被玉兰花的香气所窨透,纱窗竹帘,都泛着淡淡的香气。连宣纸上也窨透了。
  一黎就在这样的午后,在纸上涂抹着。画室里的颜料色彩斑斓,可一黎是闲淡宁静的。她的画上因此氤氲出某种淡远的情调。
  画上的女人出现在各种情境里。有时是竹影疏篱,有时是草长莺飞,有时是清荷带水,四时风物都在水墨画卷上幻化成某种神秘的符号,牵引出画中女人无数欲说还休的心事。这女人似乎是过着云淡风轻的居家日子,每日里看花观云,在清茶袅袅间玩味昨夜的梦境,朝花夕拾,让日子像流水一般过去。可是,这一切分明只是表象。
  这女人的生命似乎总是和闲花野草纠结在一起。她的脸看起来是迷离恍惚的,在花团锦簇中诉说着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盛开的牡丹、飘摇的苇草、肥绿的蕉叶、跃动的飞鸟,它们都在纸上缄默不语,可是却又洞察一切似的,与画中的女人分享着另一个世界的秘密。
  一黎的画笔其实是一把钥匙,锁住的是一扇大门,开启的是另一扇大门。
  第一次见一黎,是在湘西的水边。我们都是在湘西的水边长大的女人,所以一见面就说不出地投缘。
  那天中午,太阳很大。我俩倚在船舷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山光水色在正午的阳光下,看起来有点虚幻。空气里有水草的气息。听得见船桨在水里划动的声音。
  我们说起童年的种种。一黎说,小时候,她很安静,喜欢坐在屋顶的平台上,一动不动地看水。湘西的水,当然是看不厌的。这水,把这个女孩子的画笔润湿了,也把她的心打湿了。
  湘西人夸女孩子美,就说她水色好。一黎的画,水色也好。
  在水边,沈从文忍不住轻轻叹息:这真是一个圣境。
  长大了的一黎在画纸上涂抹时,那个圣境就在她的眼前跳动着。她的画,就有了空灵之美。画中的女人,就成了水一样的女人。
  我俩坐在水边,看鹭鸶在阳光下梳理羽毛,记忆中的景象仿佛就漂浮在近在咫尺的水面上。我忽然想:女人的生命其实就是由记忆中的种种细节构成的。一黎不过是在画纸上再现了这些细节而已。这些细节如水面上跳跃的波纹,折射出生命中某种神秘的律动。
  一黎的画中,出现得最多的是植物。竹叶苇丛,莲花牡丹,女人的脸浮在花影之上,像一个梦境。这女人在丛林杂草中穿行,带着迷惑甚至是沉溺的表情。她分明是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女人的生命其实就是一株开花的植物,携带着暗香,在天地之间起舞。我们看见的只是她曼舞的姿影,看见她的叶子由青葱变得暗黄,看见她开花结果,一天天地老去。我们看见的只是她在世间穿行的姿态,却永远不知道她要去往何方。
  一黎用她的画笔寻找着一条通往彼岸的道路。画中的女人,在植物的迷宫之中飞翔,她自己也幻化成了一株开花的植物。她的根系牢牢地扎在大地之上,枝叶却向着天空无限伸展,呈现出生命的种种姿态。
  一株开花的植物终归是美丽的。女人的生命在怒放的瞬间,总有惊心动魄之美。一黎的画笔,在表现女人的生命之美时,是那么清灵纯净,却又那么奔放缠绵。画中的女人分明是美的精灵,她在天地之间翱翔的身影,令人怦然心动。
  但仅有唯美是不够的。一黎的画笔要探向迷宫的深处。细看画中的女人,她的眼神总是暗藏着某种难解的迷惘和疏离,她在植物的芬芳中一次次感受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这生命之轻像一个梦境,缠绕得她日夜不得安宁。这种不安使画面蒙上了一层轻烟,看起来有些飘忽。
  一黎的画笔试图诠释女人的生命之谜。日常生活构成的巨网虚化成遥远的、若隐若现的远景,女人在现实和梦幻中穿行,时而惊喜,时而忧伤,有时心清如水,有时惘然若失,她生命的根系是如此发达而灵动。她静心等待某个瞬间的来临。
  天长。地久。万物复归于其根。这株开花的植物长在天地之间,吸天地之灵气,最终是会归于宁静的。在这无限延伸的宁静之中,她一点点地参透了生命的秘密。
  这藏在天地之间的永恒之谜,也藏在一黎的画笔之中。一黎的画因之呈现出不同凡响的力量和美感,让人无法忘怀。
  那一天,在湘西的水边,一黎告诉我,她小时候最喜欢去山坡上看狗尾草。黄昏的时候,漫山遍野的狗尾草在风中摇曳。这景色看起来有点忧伤,总是让她感动。
  我想:也许在那样的黄昏,生命的秘密就已经降临,等待这个灵慧的女子,在以后漫长的时光之中,用画笔慢慢破解。
其他文献
打开《心灵的追忆——龙福云摄影五十年回顾作品集》,我立即被其中如诗如画的大美吸引并为之震撼。因为,这是需要奇妙灵感和精湛技术才能创造的高品位、高格调的摄影艺术。毋庸置疑,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精致唯美的。这种美的创造,既要具备优秀摄影家独特的视角,又要具有高明画家高雅的审美思考;这种美浸透着龙福云在沧桑岁月中对天地人的感悟,刻录了他七十载人生对摄影艺术的专注与毅力。  一、对天理天道的敬畏与呼唤  
期刊
一、数百万人的阴暗情绪  每个个体都不能脱责  徐鹏远:《出梁庄记》的后记当中,和您接受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发表感言的时候都提到两个关键词,就是“忧伤”和“哀痛”。想问您的是为什么选择这两个词?  梁 鸿:这两个词确实是我反复思量的,我觉得在我行走的过程中有很多难以叙说的思绪,比如说你的羞愧,你的软弱,这是你个体的感受,但是最根本的机缘和情绪在于你内在的那样一种确实可称之为是“忧伤”的东西。我为什么提
期刊
词作家金沙的“中国梦”题材的歌词,因其别具特色而散发的独特魅力,令人难忘。他的作品给我的启发就是:“主旋律”抒写亦可探求“返璞归真”之道,词作家创作应当力求“大巧若拙”。  “中国梦”题材的歌曲、歌词,毫无疑问属于“正宗”的“主旋律”作品,最好写又最难写好,极易滑入为图解政治而故作姿态,造情造爱,使得作品内容空洞,情感虚假矫作的尴尬境地。以前就有歌词作者,也歌颂祖国,但他们仿佛立足于世界最高峰,俯
期刊
如今写诗,发思古之幽情者不多了,皆因与传统的断裂太深,那种距离隔断的不仅是文化,也是人心。书写时代与现实,对于很多诗人来说,似乎都不在话下,那游刃有余,那点石成金,功力大多归于现代性的渗透与拓展,而一旦将思绪拉回到历史的现场,总显得牵强、生涩和勉为其难。我们好像真的失去了一种气势,不是虚伪的昂扬,也不缺乏必要的诗之激情,而是一种传统的品格,包括优雅、生动和诗情飞翔的浪漫。这可能才是诗之为诗的根本,
期刊
当人们感觉自己的生命若有若无,生活变得破碎不堪,想象遭遇挫伤时,写作能“改变人存在的时空感,让人重新找回逐渐逝去的生命感觉,重拾被生命无常抹去的自我”(刘小枫语)。可见,写作本身已然成为了作家凭吊过往易逝岁月和言说现实存在的有效载体,这种或“延迟”或“历时”的言说姿态本身,就可以称得上是作家独异个体面对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当我们在翻读、亲就这样一些或凌厉或感伤的文字碎屑抑或情感片段时,似乎也能触碰到
期刊
2014年4月16日, 由创作与评论杂志社、湖南省美术出版社、湖南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口述湖南美术史》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国内外部分高校学者、文艺评论家、美术家、收藏家、设计家等四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湖南省文联《创作与评论》杂志执行主编王涘海主持研讨会。  这部由马建成集四年之力完成的《口述湖南美术史》,呈现了1949—2009年,六十年的湖南美术的发展历程,通过采访两百多位当事人,收录其中一百
期刊
湖湘英杰在中华文化史上谱写了壮美篇章,仅书法而言,释怀素、欧阳询、何绍基、毛泽东、齐白石,他们的名字震古烁今,光照百代。而今作为圣人之徒的湖湘书家,蹱武前贤,踔厉风发,正用才情汗血铸就精神图腾,其中陈羲明便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以拙朴英迈、萧散虚灵的独特书风鹰扬三湘,蜚声海外。  羲明是一位极具艺术才情和创造力的中国当代实力派著名书法艺术家、书法活动家、书法教育家。他的社会兼职较多,能出色胜任中国
期刊
徐则臣:总体小说  徐则臣《耶路撒冷》以一群出生于1970年代年轻人的逃离与重返故乡之路为核心,探寻当代复杂的现实与精神生活,构筑出“一代人的心灵史”。它具有略萨所言的“总体小说”的特征,文体的交叉互补和语言的变化多端形成叙事空间的多重性,嵌套、并置、残缺、互补,它们在一起构成一张蛛网,随着人物的归乡、出走、逃亡,蛛网上的节点越来越多。它们自我编织和衍生,虚构、记忆、真实交织在一起,挟裹着复杂多义
期刊
作为献给共和国六十五周岁生日的一份重要贺礼,谭仲池的诗集《祖国 我深爱着你》以饱满的激情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精彩地描绘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和繁荣而兴旺的现实景观,唱出了对祖国情深意切的时代颂歌。这是难得一见的具有重量和质感的洪钟大吕,它不是小情小调的浅吟低唱,不是碎屑生活的随意记录,更不是下半身感官的欲望化书写,而是在历史与时代的碰撞中奏出的具有史诗意义的交响乐。谭仲池的诗
期刊
爱情,是人类探寻的永恒母题。莎士比亚曾这样发出对爱情的感受:“我承认天底下再没有比爱情的责罚更痛苦的,也没有比服侍它更快乐的事了。”  方方在《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中,从爱情的另一角度——伤痛入手,透过爱情,继而深入人性内里,剖析了“爱情”的表征之外,人性本我的精神搏斗,揭开了暗藏在内心深处的,残酷而赤裸的真实。  一、“痛苦”的背后  人的一生,总是处于负痛之中的。然相对于占据人生大半部分的“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