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缺失叙事下的女性形象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安忆在其多年创作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其中对亲情缺失下的女性刻画着墨众多。本文从亲情缺失叙事下的女性形象类型、女性追求、叙事意义来探讨王安忆作品中呈现的女性生存状态。
  关键词:亲情缺失 女性形象 女性抉择 叙事意义
  女性成为被言说的对象,并不断地成为创作的热潮。以王安忆为例,在她三十余年的创作中,为我们呈现出一系列生动饱满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或是生活在城市底层,或是挣扎于城市边缘的“外来者”。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资料,将王安忆作品中一部分亲情缺失下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女性或虽家庭完整,但父母因各种原因没给予她们关爱;或父母离异,她们经历了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亲情的缺失让她们在成长道路上备感孤独。作者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女性世界,她的关怀不仅表现在她对这些人生的深切观照,还表现在对女性命运、生命的深切关注,并对这些普通人在身处困境时却保持着内心的坚韧与理性意识给予肯定与弘扬。
  一、亲情缺失下的女性形象类型
  亲情作为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情感,也成为文学书写永恒的主题。在王安忆的作品中为我们描绘这样一些亲情缺失下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大致可以分为单亲与寄养两种状态,她们都在最需要亲情呵护时却孤独地长大。
  (一)单亲:缺席的父亲
  在这些亲情缺失下的女性形象当中,一部分女性成长于单亲家庭,她们的父亲是缺席的,她们对父亲的形象也是模糊的。《桃之夭夭》中的郁晓秋是一个私生子,她的父亲在文中始终是一个谜,“她从不曾想过父亲的问题,因为哥哥姐姐也没有父亲,所以就觉得父亲没那么必要。从小没有父亲地长大,也不觉得缺少了什么,有了父亲,说不定打她的人又多了一个”①。郁晓秋对父亲的形象是模糊的,另外郁晓秋的母亲笑明明出身戏班,关于她的父亲也没有任何书写。《长恨歌》中的薇薇是王琦瑶的私生子,她从未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王琦瑶的父亲在小说中也没有出场过,当王琦瑶坐月子她母亲来探望她时,母女也没有知心倾谈,有的只是责骂和唠叨。父亲缺失或模糊,母女关系也并不和谐,使得这些女性在成长中备感孤独。
  (二)寄养:被忽略的女性
  一类形象是父母双亡的孤儿。如《富萍》中的富萍,在亲戚家长大,“她父母早三年走了,她这个孤儿,有两个去处,一是舅舅家,二是叔叔家。舅舅以上海不好进户口推诿了,富萍便到了叔叔婶娘家,所以富萍对这个舅舅便怀了相当疏远的心情”{2}。另一类形象则是被父母所寄养或父母太忙而无暇顾及的女孩。如《米尼》中的爸爸妈妈在20世纪60年代去了香港,那时米尼才八岁,在小学读两年级,在米尼成长中最关键的时期,父母没有一样给予她应有的教育和引导,而是将她交与阿婆照顾;《上种红菱下种藕》中的秧宝宝在上学时被寄宿在李老师家;《流水三十章》中的张达玲一生下来就由保姆带到了乡下,直至八岁才回到家里,父母也没有给予她基本的亲情和关爱,而是永久地在他们的亭子间里相亲相爱,分不出精力来关爱孩子;同样《69届初中生》中的雯雯,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只能整天和保姆在一起;《纪实与虚构》中母亲对“我”管教严格,父亲对“我”很陌生。这些女性虽拥有完整的家庭,但在成长的关键期却缺少父母的关爱。
  二、亲情缺失下的女性追求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时期女性的性格和行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她们在成年后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情感缺失都会在人们的精神上留下缺陷,甚至对人们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亲情作为每个人情感中的基本需求,完满的亲情能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相反,不完整的亲情则会不利于个体的成长,甚至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王安忆笔下这些亲情缺失的女性在面对人生境遇时便呈现出不一样的追求。
  (一)无疾而终的爱情追求
  王安忆曾在创作中说过:“她们是极端地反现实,是爱情主义者。她们带有边缘人的表情,永远能在大众的思潮中独辟蹊径。”③这些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缺少了亲情,她们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则呈现出与他人不同的追求。比如《米尼》中的米尼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米尼是在下乡回城的途中邂逅了窃贼阿康的,她当时便决定离开女同伴独自跟着阿康他们滞留蚌埠。在回到上海后,从小就孤独而又缺乏亲情的米尼便迅速爱上了阿康。由此,她自己做主在阿康的父母回老家过年之际和阿康开始同居。不久阿康因行窃进了监狱,米尼却仍然坚持等他,在等待阿康的这些日子里,她也学会了偷盗,“然而,在她做这种活的时候,会有一种奇异的感动的心情,就像是和阿康在一起”④。出狱后的阿康并没有珍惜米尼,而是同米尼一个要好的姊妹产生了暧昧。而阿康似乎是为了补偿米尼,把平头介绍给了她,米尼接受平头后从此在欲望的驱使下越陷越深,甚至连儿子也深陷其中。而当米尼想收手借母亲的关系去香港的时候,阿康却告发了她,从此米尼开始了牢狱生活。另外,如《长恨歌》中的王琦瑶也没有享受到多少亲情,终其一生也未找到理想爱情的归宿。她先委身于李主任,而不久李主任却坠机身亡,后又遇到了康明逊,并有了孩子,但康明逊的家庭不接受她,最后在晚年遇到“老克腊”,她甚至拿出李主任留给她的雕花木盒试图挽留他,可“老克腊”也离她而去。此外,《流水三十章》中的张达玲在成年后一次次渴望借助爱情使自己摆脱孤独,可一再将热情投放错了对象。她将一个工人的没有魄力看作是性格沉稳,将其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当作了强大。当发现爱慕错对象后,又急忙去寻找另一个,却又一次“将一个孱弱的男医生,看成是一个孤独、敏感、软弱、有诗人气质的男孩”⑤。这些女性都是由于亲情缺失转而苦苦寻觅爱情,为爱情付出了一定代价,却都无疾而终。
  (二)虚伪假意的友谊交往
  这些亲情缺失下的女性在友谊上也很难获得真正的朋友,她们的友谊呈现出一种虚伪与假意。《流水三十章》中的张达玲选择了郭秀菊做朋友,然而郭秀菊是可以与任何人接近甚至发展到亲热的地步,一旦需要对亲近负担起一点责任的时候她便放弃对方。在经过了那次共约在课堂中过夜的挫败之后,张达玲感到自己受骗了,她焦躁的心里充满了绝望的感觉,以为她立即就要失去她唯一的朋友了。插队农村时,一个集体户里仅有她与齐小兰两位女生,但她们没有表现出彼此相依的状态,横亘在她们之间的是冷漠。待人刻薄的齐小兰与张达玲在一起相安无事的原因是她“深知作为女生的自己远远在张达玲之上的优势,所以她才暂且宽厚起来”⑥。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对女性之间的友谊刻画得最为典型,她将女性隐秘的心理进行了充分的揭示。吴佩珍是王琦瑶的第一个女朋友,吴佩珍对王琦瑤很忠实很崇拜,可王琦瑶对她却少有真情,只是怀着一些同情与她结成友谊,因为吴佩珍的外表并不出众,因而她们友谊的结束是难免的。对她同样倾注热情的蒋丽莉,王琦瑶也没有真心,她内心反感蒋丽莉外在的甜腻诗情;王琦瑶与严师母、张永红的交往中,也是带着她那自尊、自负,与她们保持着内心的距离。因此从作品中看,女性在亲情得不到满足时,便将排遣内心的孤独寄托在友谊上,而从大多数例子来看,王安忆笔下亲情缺失的女性也很少获得真挚的友谊。
其他文献
摘 要:南怀瑾先生广学博览,其好诗文,或随性而动,或有感而发,或率情而为……形式变化,情致灵动,赋予诗文更鲜活的生命气质。尤其是南怀瑾先生的“禅诗”,得益于其在佛教领域的修为涉略以及其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学术的专精,意蕴尤为浓厚,从中可以略微窥探南怀瑾先生的情致,亦不失为有益的窗口视角,以便对其诗文以及思想进行研究和认识。  关键词:南怀瑾 “禅诗” 心境智慧  南怀瑾先生之“禅诗”,当不是片面地从佛
摘要: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是一部备受争议和热议的作品。自《废都》面世以来,多位批评家对这部作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和解读,促使中国当代文坛形成了独特的“《废都》现象”。关于《废都》的评价不计其数,其中学者评价的重点多在于探究作家创作心理,分析社会转型与知识分子的沉沦,讨论作品中的两性问题和女性、媚俗与翻译问题等。梳理《废都》的评价史也使作品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彰显。  关键词:《废都》 《废都
摘 要:《消失的地平线》描绘了香格里拉的圣洁、美丽和神奇,当世人憧憬着踏上旅途,去寻访这片世外桃源时,别忘了詹姆斯·希尔顿也曾告诉我们,在有些人眼中,香格里拉是地狱、寻常或者异端。  关键词:香格里拉 世外桃源 地狱 寻常 异端  阅读詹姆斯·希尔顿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人们很容易被这个传奇的故事所吸引。有着不同生活轨迹的三男一女,在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飞机带到了世界最高
摘 要:唐代小说属于文言小说一类,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第一个创作高峰。通过对唐代小说文本的阅读、整理及分析,本文将唐代小说与其作者紧密联系,试图体会作者对小说文本的介入。文中对作者“介入”唐代小说文本的相关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唐代小说作者介入文本的身份;二是分析唐代小说作者介入文本的方式。  关键词:唐代小说 作者的介入 介入身份 介入方式  鲁迅曾提出“小说
摘 要:《有关大雁塔》是著名诗人韩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虽然它是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产物,但它所衍生出的价值与意义却不局限于这一历史语境。从“当下性”这一视角重释此诗可发现,它实质上展现出当代人自我价值缺失、心灵异化的精神处境。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和冷静的抒情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深刻批判,并隐含了对自我救赎之道的反思。  关键词:韩东 《有关大雁塔》 心灵异化 批判性  第三代诗人韩东的《有关大雁塔》
摘 要: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分别对幸福和友爱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友爱是最大的外在善并且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德性。而幸福则是人们始终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所有的善中最高级的善——至善。本文通过对此书中友爱与幸福的性质的分析与梳理,揭示出两者的内在关联:幸福包含着友爱,人若要达成幸福,必须得拥有友爱。  关键词:友爱 德性 幸福 《尼各马可伦理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以下
摘 要:琦君对生养她的故土有一种无法释怀的热爱,在她的文学创作中,透过对故乡特有历史风俗的展示,对与乡村相对的城市文化的反思,作者架构起自然、社会、精神的三维空间。琦君不断地在浙东温润的土地上寻找着人性光辉之美,她的乡土叙事不仅体现了构建诗意乡土的文学理想,也是对当代乡土文学的丰富与发展。  关键词:琦君 乡土叙事 民俗之乡 精神之乡  中国人自古便拥有异常浓烈的乡土情怀和家园意识,在漫长的历史发
摘 要:本文解释了儿童文学的成长性这一特质,将儿童的“成长”分为幼年、童年、少年三个不同阶段,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了儿童文学在这三个阶段对儿童的成长分别给予的关怀、慰藉与启示。  关键词:儿童文学 成长 心灵  儿童文学是成人作家为儿童创作并被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它是基本描写和表现儿童心灵世界的文学作品。由于儿童文学的种种特殊性,它有许多不为成人文学所具有或具有但不明显的特质,成长性便是其中非
摘 要: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向人们展示了一直被忽视的中国底层百姓的精神孤独。小说塑造了形象各色的平民形象,这些形象中有三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吴香香、庞丽娜和章楚红。之所以说她们独特是因为在小说中她们三个都在结婚后有了出轨行为。为什么小说中会一而再再而三描写女性的出轨行为呢?本文站在女性的角度,试图探究在这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婚姻中女性的孤独与寻找。  关键词:女性 婚姻 孤独 寻找  
摘 要:诗,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不言而喻。每一位诗人,都将胸中激荡的特殊情怀挥洒于笔墨之间,并赋予诗生命的意义。诗,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对万物的惊叹,对生命的颂赞。马一浮一生可谓以诗为乐、与诗为伴,其足迹所至必有其提笔挥洒之处,自然“诗”便成为承载其毕生之思想的重要形式,而其诗之精华应于“以诗为教”的人生哲学处体现。“以诗为教”抑或“以教融诗”是马一浮对儒家文化中“教化”的具体阐释。  关键词: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