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行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必须面对挑战,准确把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趋势,积极认识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探寻增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有效性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教育者对贫困大学生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是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贫困大学生的中介,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教育者与贫困大学生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当前,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适当的教育方法可以引起贫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强化他们的接受能力。要不断研究探索贫困大学生易接受的、能更好地落实教育内容的方法,要实现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灌输型”向“疏导型”、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更好地使教育者按照教育目标、灵活自如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调整其心理状态,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效性。
一、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贫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思想观念从外向内的转化,有利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增强和巩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思想出现偏差的贫困大学生端正自我认识、调试自我评价、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高校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要方法有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个体自我教育锻炼可以采取自学理论、写心得、写日记、订计划、写思想总结等方式,通过贫困大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也可以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群体自我教育,可以采取集体讨论、座谈会、民主生活会、学习典型等方式。通过正确的引导使贫困大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己去思考、分析、选择,自己根据社会的要求有目的地对自己提出任务和要求,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二、综合运用教育载体,广泛进行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那些能够载运教育因素的活动与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贫困大学生思想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适应时代需要,适应贫困大学生的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教育载体,直接关系到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在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尤其应注重综合利用以下几种教育载体:一是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载体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任何课程教学内容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单纯传授知识的课程是不存在的。同时,通过各门学科的教学,使贫困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反映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知识,也是贫困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二是要把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管理载体之中。通过管理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贫困大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贫困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辅之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外的必要的管理。三是要把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大众媒体载体之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广大贫困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使其在接受广泛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当然,大众媒体的发展,一方面,给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表现在互联网方面。因此,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自觉地采取各种措施抵制他们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于实践,实践既是贫困大学生内化思想认识形成思想信念的基础,又是他们外化践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向他们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项社会实践。高校在组织贫困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要充分考虑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学会自立自强;开展爱心活动倡导贫困大学生在受到社会资助的同时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抵御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贫困大学生扩大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水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发挥党团组织的帮教作用
高校党团组织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利用好党团组织,使其更好地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挥帮教作用。首先,当团组织要把将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教工作列为工作内容之一,深入地探讨帮教的方式方法,使党团组织进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系统化。其次,党团组织要寻找帮教贫困大学生的切入点,要利用学生党员、团干部与贫困大学生一同学习、一同生活的优势,及时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动态,掌握他们的现状,形成反馈网,使教育者及时掌握贫困大学生思想动态,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活动。第三,要发挥党团组织的组织、协调、实施作用,通过细致的工作,密切联系贫困大学生的实际,依托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等等活动形式,对贫困大学生深入进行民族精神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的教育、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上进,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培养贫困大学生情绪情感的调控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自控力是一个人调整自己适应环境、求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即在不改变自己做人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环境的变化灵活机动,该刚则刚、该柔则柔、能屈能伸、能上能下。高度的责任心,是一个人应有的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不可孤立生存,人的发展也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与他人、群体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为。因此,要积极引导、鼓励贫困大学生与周围同学、老师多交流,多参与有益的团体活动。鼓励他们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多参加一些奉献爱心的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陪他们聊天;到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看望他们的孩子,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等,通过这些活动贫困大学生能看到还有比他们更需要帮助的人,也能体会到奉献的幸福与快乐感,从而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提高其社交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其情感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五、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人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健康的身体,还包括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本来就极易出现心理冲突,而贫困大学生还要承受来自经济、生活上的巨大压力和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带来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使贫困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引导、帮助,发展下去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影响贫困大学生的成长。
贫困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要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更显重要。高校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各种消极心理现象,要充分考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绕过他们的心理防护线为他们提供帮助。建立完善的贫困生心理预警和倾诉机制,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试,通过开设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心理咨询等形式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常识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树立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帮助他们直面困难环境和压力,强化自尊、自立、自信的主体意识,更新健康观念、人格观念和素质观念,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其适应能力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
总之,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要把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针对贫困大学生的个体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有效性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教育者对贫困大学生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是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贫困大学生的中介,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教育者与贫困大学生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当前,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适当的教育方法可以引起贫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强化他们的接受能力。要不断研究探索贫困大学生易接受的、能更好地落实教育内容的方法,要实现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灌输型”向“疏导型”、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更好地使教育者按照教育目标、灵活自如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调整其心理状态,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效性。
一、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贫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思想观念从外向内的转化,有利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增强和巩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思想出现偏差的贫困大学生端正自我认识、调试自我评价、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高校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要方法有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个体自我教育锻炼可以采取自学理论、写心得、写日记、订计划、写思想总结等方式,通过贫困大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也可以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群体自我教育,可以采取集体讨论、座谈会、民主生活会、学习典型等方式。通过正确的引导使贫困大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己去思考、分析、选择,自己根据社会的要求有目的地对自己提出任务和要求,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二、综合运用教育载体,广泛进行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那些能够载运教育因素的活动与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贫困大学生思想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适应时代需要,适应贫困大学生的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教育载体,直接关系到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在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尤其应注重综合利用以下几种教育载体:一是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载体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任何课程教学内容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单纯传授知识的课程是不存在的。同时,通过各门学科的教学,使贫困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反映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知识,也是贫困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二是要把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管理载体之中。通过管理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贫困大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贫困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辅之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外的必要的管理。三是要把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大众媒体载体之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广大贫困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使其在接受广泛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当然,大众媒体的发展,一方面,给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表现在互联网方面。因此,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自觉地采取各种措施抵制他们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于实践,实践既是贫困大学生内化思想认识形成思想信念的基础,又是他们外化践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向他们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项社会实践。高校在组织贫困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要充分考虑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学会自立自强;开展爱心活动倡导贫困大学生在受到社会资助的同时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抵御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贫困大学生扩大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水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发挥党团组织的帮教作用
高校党团组织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利用好党团组织,使其更好地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挥帮教作用。首先,当团组织要把将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教工作列为工作内容之一,深入地探讨帮教的方式方法,使党团组织进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系统化。其次,党团组织要寻找帮教贫困大学生的切入点,要利用学生党员、团干部与贫困大学生一同学习、一同生活的优势,及时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动态,掌握他们的现状,形成反馈网,使教育者及时掌握贫困大学生思想动态,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活动。第三,要发挥党团组织的组织、协调、实施作用,通过细致的工作,密切联系贫困大学生的实际,依托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等等活动形式,对贫困大学生深入进行民族精神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的教育、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上进,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培养贫困大学生情绪情感的调控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自控力是一个人调整自己适应环境、求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即在不改变自己做人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环境的变化灵活机动,该刚则刚、该柔则柔、能屈能伸、能上能下。高度的责任心,是一个人应有的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不可孤立生存,人的发展也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与他人、群体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为。因此,要积极引导、鼓励贫困大学生与周围同学、老师多交流,多参与有益的团体活动。鼓励他们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多参加一些奉献爱心的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陪他们聊天;到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看望他们的孩子,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等,通过这些活动贫困大学生能看到还有比他们更需要帮助的人,也能体会到奉献的幸福与快乐感,从而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提高其社交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其情感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五、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人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健康的身体,还包括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本来就极易出现心理冲突,而贫困大学生还要承受来自经济、生活上的巨大压力和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带来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使贫困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引导、帮助,发展下去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影响贫困大学生的成长。
贫困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要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更显重要。高校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各种消极心理现象,要充分考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绕过他们的心理防护线为他们提供帮助。建立完善的贫困生心理预警和倾诉机制,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试,通过开设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心理咨询等形式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常识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树立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帮助他们直面困难环境和压力,强化自尊、自立、自信的主体意识,更新健康观念、人格观念和素质观念,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其适应能力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
总之,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要把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针对贫困大学生的个体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