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双动头置换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优劣差异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P2814821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双动头置换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入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其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置换组和内固定组,置换组30例患者采用双动头置换治疗,内固定组30例患者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输血量等手术相关数据差异、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3、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数据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为(4.2±1.3)周,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为(73.9±3.6)分,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82.6±4.3)分均较内固定组患者(9.8±2.5)周的完全负重时间、(53.1±3.7)分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及(78.8±4.1)分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置换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动头置换术与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不错的临床疗效,但双动头置换术更利于患者的早期负重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
  [关键词]双动头置换;Intertan内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6-189-0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股骨近端骨折,其好发于老年人,且以不稳定型骨折居多。有学者指出,这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有着较大关联,较小的外力便可导致老年人发生该部位的骨折。同时有报道指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由于自身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基础疾病,临床上若对其治疗不当极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血管栓塞等疾病,严重者可引发死亡,故采取何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十分重要。此次,本研究探讨分析双动头置换与Itertan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案在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上的临床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入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所有均通过x线片、CT确诊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基础疾病等,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评定同意后根据其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置换组和和内固定组。置换组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65~82岁,平均(72.8±53)岁,Evans-Jensen分型中ⅢA型12例,ⅢB型11例,Ⅳ型7例;内固定组30例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66~84岁,平均(73.1±5.6)岁,Evans-Jensen分型中ⅢA型14例,ⅢB型10例,Ⅳ型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置换组患者采用双动头置换法,具体为:患者取侧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利用髋关节Moore切口,充分显露股骨头颈、粗隆区及骨折部位,在股骨头下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整复残余股骨颈、大粗隆等并进行克氏针固定,接着在小转子上方约2cm处予以再次截骨,利用磨钻进行近端髓腔清理,然后依据髓腔大小插入适合的假体,复位,并利用c型臂机进行透视确认,位置确保合适后进行髓腔冲洗,并放置水泥塞,早期注入骨水泥,最后插入合适的无领骨水泥型加长柄,调整期球头型号确保结合牢靠后依次缝合,放置引流管;内固定组采用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具体为:患者取仰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垫高臀部,行牵引闭合复位,利用c型臂机确认复位满意后,于股骨大粗隆顶点近端行一约5cm皮肤切口,从股骨大粗隆顶点靠内位置进针,透视确认进针深度,确认满意后扩髓近端,置入导针,再扩髓放置主钉,最后逐个放置股骨颈内螺钉并于远端放置交锁钉。两组患者均在术后早期进行患肢抬高、肌肉舒缩功能锻炼,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以门诊及电话随访为主。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输血量,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3、12个月Harris评分及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Harris评分是从患者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这四方面共计总分100分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术后1年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余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数据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数据,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负重时间及Harris评分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1、3、12个月Harris评分,除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随访情况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主要采用门诊及电话随访的形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情况,其中置换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为6.7%(2例),术后1年死亡率为10%(3例)与内固定组患者13.3%(4例)的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与13.3%(4例)的术后1年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x2=0.741,P=0.389;x2=0.162,P=0.688)。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有研究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占髋骨骨折类型中的45%左右,其不稳定型约占40%,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群,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如何有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降低其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成为了当前临床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
  目前,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方式较多,包括股骨近端螺内钉、人工双动头置换及DHS等,其中DHS失败率较高、且术后容易发生髋内翻,在抗旋转、拉力螺钉切出等并发症方面也不尽人意。髓内固定是当前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首选方案,而Intertan作为一种近来的新型材料,其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被认为具有降低螺钉切出、主钉远端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此次,本研究便着重探讨分析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实验中,我们对置换组患者在保留股骨粗隆的基础上利用骨水泥双动头置换治疗,对内固定组患者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从实验结果来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围术期输血量也较少(P>0.05)。可见,此两种治疗方法均对患者手术创伤不大。而从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来看,置换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为(4.2±1.3)周,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为(73.9±3.6)分,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82.6±4.3)分均明显优于内固定组患者(9.8±2.5)周的完全负重时间(53.1±3.7)分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及(78.8±4.1)分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P<0.05)。可见,双动头置换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使其能够早期负重,下床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有报道称,这与骨水泥双动头能够给患者提供术后即刻的髋关节稳定性,使患者能够及早下地活动有关;而Intertan内固定则因为对内固定把持力及拉力螺钉切出的担忧,使其完全负重工时间、下地活动时间相对推后。早期负重活动、早期功能恢复锻炼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一大重要因素。然而,从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的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结果来看,置换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为6.7%,与内固定组患者13.3%的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我们选取的样本量较小,且术后随访时间较短导致存在数据偏倚有关,具体结论还有待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的临床试验考证。
  综上所述,双动头置换术与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不错的临床疗效,但双动头置换术更利于患者的早期负重及髋关节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基层医院干预门诊过度输液提供策略参考。方法以我院成功通过MTP(监测一培训一计划)模式干预儿科门诊和急诊科过度输液为例,分析各项干预策略和干预前后输液指标的变化并总结经验。结果通过实施输液知识宣传教育、输液使用申请制度、患者使用输液知情同意书、用药指南和处方点评等策略,儿科门诊、急诊科过度输液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实施前后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MTP模式实施有针对性
从传统音乐的视角来说,从事一项地方传统音乐研究需要具备许多条件;从文化视角来看,音乐不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孤立于文化之外的一个现象,音乐与文化是联系紧密且相辅相成的,用
目的 探究鹿茸多肽-FK506-PLGA复合膜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4~6周龄雄性SD大鼠72只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各18只,分别对神经吻合口部位行鹿茸
目的 探讨数字化切片及互动教学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数字化切片和互动教学的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1合班的学生80人作为实验组,未采用上述方法的我校2010级
人类社会从原始聚落、部族逐渐发展至城市形态,政治、经济、文化逐渐因城市的兴起而集中并杂糅,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反之,音乐也成为城市文化中不可分
中国的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其蕴含的美学思想对我们的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音乐蕴含的文化底蕴、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A series of metal salt-modified carbon catalysts had been prepared to study the sel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various carbohydrates into ethyl levulinate in an et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及PSQ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化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例数均少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总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具有十分悠长的历史,古筝音乐不仅是一种感官享受,还是一种文化艺术.本文讲述古筝五大流派的艺术特点,并详细讲述河南、浙江、客家、山东、潮州五个流
以推动古琴艺术发展为前提,针对山东地区诸城派古琴艺术展开探讨.介绍诸城派古琴艺术发展史,介绍发展现状,明确传承、保护工作方向,最后提出深入开发琴谱资料、组织琴派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