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形成。在观察分析中我发现,与其说学生是尊重班主任,不如确切地说是敬畏班主任的权力。有的学生当面对班主任毕恭毕敬,背地里却对班主任敷衍了事。
班级管理中民主形式还不够完善。班主任在管理中还不能广泛采纳学生意见,民主管理意识未真正体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此方面突出的问题是班主任揽得太死,专制,缺乏民主意识。大多数学生习惯逆来顺受,无创新意识,个性得不到张扬,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以致于离开了班主任,在学习生活中不知所措。
许多学生和教师对非正式团体的看法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非正式团体就是“拉帮结派”,他们在班上的作用和影响应受到限制和否定,而不是利用和肯定。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由于缺乏对非正式群体的正确认识,有的班主任对班级非正式团体不是严加防范打击,就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对策略
1.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育人的感情基础。这种情感不会因学生存在缺点而有所减退,也不会因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反复而动摇。以情动情,以心换心,“情通”才能“理达”,“和风细雨”才能“润物无声”。如果教师对学生冷落、嘲讽、训斥、责罚,则会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关系紧张,教师失去了教育的力量,学生也会自暴自弃、个性畸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的爱应当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章,爱学生就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学生与教师毕竟出生年代不同,经历不同,学生在各方面还表现得很不成熟,班主任要做好学生人生的先导。其具体要求是:①教会学生做人。班主任要教会学生对他人要宽容、理解、信任、同情弱者、不畏强者;对自己要自强、自立、自尊、自爱、自律、自控;对事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执着追求。②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育学生从课堂上学习,从书本上学习,向父母、老师、长辈、同学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懂得读书是学习,实践更是学习。③教会学生合作。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相互切磋,共同勉励。通过活动教给学生寻求朋友、建立友谊的方法,为班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2. 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机制
班干部管理,改以往“固定”管理为“轮换”管理。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后,必然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和挫折,班主任要及时加以指导并运用激励措施。任职期满后,班委成员要向全体学生述职,并由班长写出书面总结,再由全体同学和班主任对成绩加以肯定,并对每一位成员打出考核分以便期末考评,最后指出他们工作中不足的地方以便下一届班委会改进。
在班级决策过程中采用商议、对话和集体表决的方式。班级的每项制度、各项活动在确定以前,每位学生可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还有班级活动的具体计划,也应让学生参与制定,这不仅可以达到从实际需要出发的目的,而且符合班级教育活动的规律,使学生感到这个计划是自己心中的“宏伟蓝图”,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让学生参与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 邀请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应经常共同研究学生,探索、探讨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形成1+1>2的教学教育合力。班主任一要与科任教师平等、和睦相处,尊重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二要协调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来增强科任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三要做好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协调工作,邀请科任教师参加班集体的各种活动,在他们之间架起“心连心的桥梁”;四要反映学生合理的意见给科任教师,强化科任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目标;五要配合科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尽量提高课堂效率,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能带好一班学生,还能促进一帮成功的、富有战斗力的科任教师团队的形成。
4. 用心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
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目标、行为目标与班集体基本一致,保护并支持它们的活动,既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成员的个性发展。班级教育和管理中,一是利用成员之间凝聚力强的特点,引导他们成为班集体的骨干力量;二是利用群体成员从众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群体在活动中向积极方向发展;三是利用群体“头头”影响力大的特点,在班级工作中依靠他们,信任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领导作用,使之与班级班级管理密切配合。
责任编辑 邱 丽
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形成。在观察分析中我发现,与其说学生是尊重班主任,不如确切地说是敬畏班主任的权力。有的学生当面对班主任毕恭毕敬,背地里却对班主任敷衍了事。
班级管理中民主形式还不够完善。班主任在管理中还不能广泛采纳学生意见,民主管理意识未真正体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此方面突出的问题是班主任揽得太死,专制,缺乏民主意识。大多数学生习惯逆来顺受,无创新意识,个性得不到张扬,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以致于离开了班主任,在学习生活中不知所措。
许多学生和教师对非正式团体的看法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非正式团体就是“拉帮结派”,他们在班上的作用和影响应受到限制和否定,而不是利用和肯定。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由于缺乏对非正式群体的正确认识,有的班主任对班级非正式团体不是严加防范打击,就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对策略
1.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育人的感情基础。这种情感不会因学生存在缺点而有所减退,也不会因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反复而动摇。以情动情,以心换心,“情通”才能“理达”,“和风细雨”才能“润物无声”。如果教师对学生冷落、嘲讽、训斥、责罚,则会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关系紧张,教师失去了教育的力量,学生也会自暴自弃、个性畸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的爱应当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章,爱学生就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学生与教师毕竟出生年代不同,经历不同,学生在各方面还表现得很不成熟,班主任要做好学生人生的先导。其具体要求是:①教会学生做人。班主任要教会学生对他人要宽容、理解、信任、同情弱者、不畏强者;对自己要自强、自立、自尊、自爱、自律、自控;对事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执着追求。②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育学生从课堂上学习,从书本上学习,向父母、老师、长辈、同学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懂得读书是学习,实践更是学习。③教会学生合作。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相互切磋,共同勉励。通过活动教给学生寻求朋友、建立友谊的方法,为班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2. 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机制
班干部管理,改以往“固定”管理为“轮换”管理。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后,必然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和挫折,班主任要及时加以指导并运用激励措施。任职期满后,班委成员要向全体学生述职,并由班长写出书面总结,再由全体同学和班主任对成绩加以肯定,并对每一位成员打出考核分以便期末考评,最后指出他们工作中不足的地方以便下一届班委会改进。
在班级决策过程中采用商议、对话和集体表决的方式。班级的每项制度、各项活动在确定以前,每位学生可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还有班级活动的具体计划,也应让学生参与制定,这不仅可以达到从实际需要出发的目的,而且符合班级教育活动的规律,使学生感到这个计划是自己心中的“宏伟蓝图”,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让学生参与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 邀请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应经常共同研究学生,探索、探讨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形成1+1>2的教学教育合力。班主任一要与科任教师平等、和睦相处,尊重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二要协调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来增强科任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三要做好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协调工作,邀请科任教师参加班集体的各种活动,在他们之间架起“心连心的桥梁”;四要反映学生合理的意见给科任教师,强化科任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目标;五要配合科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尽量提高课堂效率,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能带好一班学生,还能促进一帮成功的、富有战斗力的科任教师团队的形成。
4. 用心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
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目标、行为目标与班集体基本一致,保护并支持它们的活动,既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成员的个性发展。班级教育和管理中,一是利用成员之间凝聚力强的特点,引导他们成为班集体的骨干力量;二是利用群体成员从众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群体在活动中向积极方向发展;三是利用群体“头头”影响力大的特点,在班级工作中依靠他们,信任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领导作用,使之与班级班级管理密切配合。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