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的早期发展阶段,人们在没有语言时会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作为他们的情感表达,后来逐渐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简单的音调慢慢变为了声乐。声乐学习是十分抽象的,它不同于数学、语文等其他科目,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去感受声乐的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情绪。声乐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开展呼吸训练、打开咽喉腔的训练和共鸣的训练中运用想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想象 声乐教学 作用 运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不断的改变,按照教学大纲中对声乐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想象在声乐教学中十分重要,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想象能够影响声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对声乐教学课程的接受能力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进而直接影响声乐教学的课堂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学生掌握演唱的能力。声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比较特殊,需要将自身的情感和艺术本身进行全面的融合才能够更好的表达出艺术的魅力,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想象的运用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只用有效的运用想象,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声乐带来的艺术魅力。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指的是人们在脑海中产生的一种表象,并且通过跟人的思想加工形成另一种心理映像的过程。想象是存在于人大脑中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十分特殊,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和知觉的前提下的,是一种主管心理产生调和的抽象概念。想象出现的基础就是人大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进行处理和加工,并且通过以往的经验进行再次加工形成的一种新反映。想象一般是不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和束缚,可以脱离现实世界的各种规律和原则,随意发挥,而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这种想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没有想象,那么这个作品必将是乏味的、单调的,很难受到人们的欣赏,更不能引发人们对艺术的共鸣。人们受到知识储备量的局限,即使每天都开展学习活动,所学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是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工创作的想象能力却是无限的,正因为这种无限的想象能力,才能够创造出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才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二、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能力
大家都知道,大多数学生的心里世界是纯真的,是充满神奇色彩的,是铺满灿烂阳光的,是洋溢梦幻情调的,在教学中不管教师怎么强调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规范性,学生的歌唱作品中仍会存在很多特有的音律变化,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对艺术的渴望。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这种表现进行保护,不能用相同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不能去约束他们。学生在声乐课堂上的行为、音律、语言都能够随意进行选择,使其能夠在声乐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这里面的乐趣,使其对声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象的灵活运用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能够对身边的各种作品和事物具有领受和感悟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声乐发声的基本技巧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表演声乐作品的时候更加融入到作品当中,让作品更加具有感染能力,可以更好的吸引观众。在具体学习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想象并应用到教师的教学知识和作品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发声技巧,正确呼吸
想要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声乐能力,就必须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表演时的呼吸方式,指导学生怎样准确发声和对嗓子的保护。发声技巧的训练能,是声乐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主要难点,教师必须使用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各方面技巧。不同的声乐作品在表演时,需要不同的运声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将作品内涵表达出来。使用想象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在闻芳香花朵的时候是怎样的呼吸,或者吹开灰尘的时候是怎样呼气的,或者情绪压抑的时候的叹息,或者欢乐时候的开怀大笑等等,通过想象感受嗓子的松弛和或者紧张时的状态,并且可以增加声乐课堂的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范围中开展学习活动。
(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乐内容,开展声乐练习
首先,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生活中的画面进行描述,这样可以在学生的思想中初步想象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的完美生活情景,之后通过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一个自己心中的生活环境形象。之后让学生开始声乐练习。一切的节奏、律动、音调都按照学生自己内心理解的演绎出来,并依据周边的环境,将对环境的理解也融入到声乐中,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声乐内容,运用一些较为贴切的音符将学生的理解内容进行归类。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描述进行声乐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作用,并将这种形式渐渐的渗入到学生的脑中,成功和新奇将会不断的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声乐作品进行点评,对学生歌唱进行表扬,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要特别指出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对学生演唱中的一些缺点进行指点,帮助学生进行改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歌唱。
三、在声乐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想象
(一)想象在呼吸训练中的运用
在学习声乐的时候,最重要的学习就是训练呼吸。呼吸是任何音乐发声的基础条件,也是所有发声的圆通。中国古代关于声乐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因此一名优秀的歌唱家必然会灵活使用呼吸的方式进行演唱。著名歌唱家卡鲁索也曾经指出:“如果能够很好的掌握呼吸技巧,那些学生已经迈向了走进歌唱艺术的关键一步”,从这些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呼吸对演唱的重要性。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声乐的时候,对呼吸的各种技巧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横膈膜的位置,在这个阶段学习怎样呼吸是非常困难,为了达到发声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吸气的时候都存在抬起胸腔和肩膀、气息过浅或者持续性差等缺点,这些都不利于声乐的发声。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呼吸技巧,教师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例如,学生在呼吸的时候可以想象成闻喜欢味道时的感觉来引导学生,或者吹过热食物时的方式。因为这些吸气方式在生活中都非常常见,而且学生都能够做到,通过想象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体会呼吸的正确方式。 (二)想象在打开咽喉腔的训练中的运用
咽喉腔能够完全打开对歌唱发声十分重要。对于刚开始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讲,打开咽喉腔是十分困难的。有的学生虽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能够熟练掌握理论技巧,但是当实际运用的时候,虽然嘴巴张开很大,但是并没有完全打开咽喉腔;还有些虽然不能够准确理解打开咽喉腔,在演唱的时候经常因为舌头用力过大、舌根过硬等因素导致声音堵在喉腔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想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打开咽喉腔的方式。
打喷嚏和打哈欠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这两种动作每个人都体验过,使用这两种动作对学生讲解如何打开咽喉腔能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式。在人们打喷嚏或者打哈欠之前,软腭部位都会自动的抬起,而喉头会随着落下。这个时候,人体部位的咽喉声音是最畅通宽敞的,这个状态是打哈欠或者打喷嚏之前的状态,并不是完成动作之后的状态,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个瞬间动作。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两种动作的练习,迅速掌握打开咽喉腔的正确方式。
(三)想象在共鸣训练中的运用
共鸣对演唱效果十分重要,想要在演唱中发出悦耳而响亮的声音就必须依靠共鸣。共鸣能够给声音带来更好的音质和力量。人身体内部有三个共鸣腔:口咽腔、胸腔及鼻腔和头腔。歌唱中的共鸣并不是某个器官独自发出来的,而是通过多个部门共同协调产生的,因此如果过于强调某一种发声是错误的。
运用对“哭腔”的想象来找共鸣。婴儿的哭声悦耳而响亮,这种发音方式正是共鸣所要求的效果,这种发音婴儿出生的时候自然就会。如果我们在婴儿哭啼的时候仔细观察,会发现婴儿的啼哭声音会传播很远,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婴儿哭泣的时候观察婴儿的腹部我们会发现,婴儿的腹部是不断起伏的,并且婴儿即使長时间的啼哭也不会出发生嗓子沙哑的情况,这表示婴儿在啼哭的时候使用的是共鸣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婴儿在啼哭的时候三个共鸣腔是十分畅通的,这也是共鸣发声的主要特点,使用想象来模仿婴儿的哭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共鸣的感觉。
一首经典的歌曲中都会包含着作者丰富的人生经验,其中既有悲伤、欢乐、忧愁等多种情感,这些情感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一定要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作者的情感当中,通过演唱表达作者的情绪。例如《精忠报国》是一首激情洋溢的歌曲,其中既有保家卫国的壮志雄心,也有战死沙场的决心,也有惋惜战死兄弟的悲痛之心,因此在演唱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充分领悟作者的情绪,那么演唱效果将会很难打动观众。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什么领域,想象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一个在声乐表演中缺乏想象力的人,是无法完整演绎歌唱表演的。在声乐教学中,启发学生对于想象力的运用,才能更好地调整学生的声乐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声乐的完美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李晓燕.声乐艺术教学[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0.
[4]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0.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2.
[6][意]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郎毓秀译.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3.
[7]曹阳.刍议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Z20).
[8]姚慧.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浅谈[J].科教导刊,2013,(05):101+155.
[9]杜娟.浅谈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J].教育探索,2012,(02):47-48.
关键词:想象 声乐教学 作用 运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不断的改变,按照教学大纲中对声乐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想象在声乐教学中十分重要,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想象能够影响声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对声乐教学课程的接受能力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进而直接影响声乐教学的课堂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学生掌握演唱的能力。声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比较特殊,需要将自身的情感和艺术本身进行全面的融合才能够更好的表达出艺术的魅力,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想象的运用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只用有效的运用想象,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声乐带来的艺术魅力。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指的是人们在脑海中产生的一种表象,并且通过跟人的思想加工形成另一种心理映像的过程。想象是存在于人大脑中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十分特殊,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和知觉的前提下的,是一种主管心理产生调和的抽象概念。想象出现的基础就是人大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进行处理和加工,并且通过以往的经验进行再次加工形成的一种新反映。想象一般是不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和束缚,可以脱离现实世界的各种规律和原则,随意发挥,而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这种想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没有想象,那么这个作品必将是乏味的、单调的,很难受到人们的欣赏,更不能引发人们对艺术的共鸣。人们受到知识储备量的局限,即使每天都开展学习活动,所学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是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工创作的想象能力却是无限的,正因为这种无限的想象能力,才能够创造出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才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二、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能力
大家都知道,大多数学生的心里世界是纯真的,是充满神奇色彩的,是铺满灿烂阳光的,是洋溢梦幻情调的,在教学中不管教师怎么强调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规范性,学生的歌唱作品中仍会存在很多特有的音律变化,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对艺术的渴望。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这种表现进行保护,不能用相同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不能去约束他们。学生在声乐课堂上的行为、音律、语言都能够随意进行选择,使其能夠在声乐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这里面的乐趣,使其对声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象的灵活运用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能够对身边的各种作品和事物具有领受和感悟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声乐发声的基本技巧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表演声乐作品的时候更加融入到作品当中,让作品更加具有感染能力,可以更好的吸引观众。在具体学习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想象并应用到教师的教学知识和作品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发声技巧,正确呼吸
想要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声乐能力,就必须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表演时的呼吸方式,指导学生怎样准确发声和对嗓子的保护。发声技巧的训练能,是声乐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主要难点,教师必须使用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各方面技巧。不同的声乐作品在表演时,需要不同的运声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将作品内涵表达出来。使用想象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在闻芳香花朵的时候是怎样的呼吸,或者吹开灰尘的时候是怎样呼气的,或者情绪压抑的时候的叹息,或者欢乐时候的开怀大笑等等,通过想象感受嗓子的松弛和或者紧张时的状态,并且可以增加声乐课堂的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范围中开展学习活动。
(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乐内容,开展声乐练习
首先,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生活中的画面进行描述,这样可以在学生的思想中初步想象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的完美生活情景,之后通过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一个自己心中的生活环境形象。之后让学生开始声乐练习。一切的节奏、律动、音调都按照学生自己内心理解的演绎出来,并依据周边的环境,将对环境的理解也融入到声乐中,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声乐内容,运用一些较为贴切的音符将学生的理解内容进行归类。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描述进行声乐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作用,并将这种形式渐渐的渗入到学生的脑中,成功和新奇将会不断的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声乐作品进行点评,对学生歌唱进行表扬,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要特别指出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对学生演唱中的一些缺点进行指点,帮助学生进行改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歌唱。
三、在声乐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想象
(一)想象在呼吸训练中的运用
在学习声乐的时候,最重要的学习就是训练呼吸。呼吸是任何音乐发声的基础条件,也是所有发声的圆通。中国古代关于声乐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因此一名优秀的歌唱家必然会灵活使用呼吸的方式进行演唱。著名歌唱家卡鲁索也曾经指出:“如果能够很好的掌握呼吸技巧,那些学生已经迈向了走进歌唱艺术的关键一步”,从这些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呼吸对演唱的重要性。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声乐的时候,对呼吸的各种技巧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横膈膜的位置,在这个阶段学习怎样呼吸是非常困难,为了达到发声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吸气的时候都存在抬起胸腔和肩膀、气息过浅或者持续性差等缺点,这些都不利于声乐的发声。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呼吸技巧,教师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例如,学生在呼吸的时候可以想象成闻喜欢味道时的感觉来引导学生,或者吹过热食物时的方式。因为这些吸气方式在生活中都非常常见,而且学生都能够做到,通过想象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体会呼吸的正确方式。 (二)想象在打开咽喉腔的训练中的运用
咽喉腔能够完全打开对歌唱发声十分重要。对于刚开始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讲,打开咽喉腔是十分困难的。有的学生虽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能够熟练掌握理论技巧,但是当实际运用的时候,虽然嘴巴张开很大,但是并没有完全打开咽喉腔;还有些虽然不能够准确理解打开咽喉腔,在演唱的时候经常因为舌头用力过大、舌根过硬等因素导致声音堵在喉腔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想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打开咽喉腔的方式。
打喷嚏和打哈欠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这两种动作每个人都体验过,使用这两种动作对学生讲解如何打开咽喉腔能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式。在人们打喷嚏或者打哈欠之前,软腭部位都会自动的抬起,而喉头会随着落下。这个时候,人体部位的咽喉声音是最畅通宽敞的,这个状态是打哈欠或者打喷嚏之前的状态,并不是完成动作之后的状态,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个瞬间动作。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两种动作的练习,迅速掌握打开咽喉腔的正确方式。
(三)想象在共鸣训练中的运用
共鸣对演唱效果十分重要,想要在演唱中发出悦耳而响亮的声音就必须依靠共鸣。共鸣能够给声音带来更好的音质和力量。人身体内部有三个共鸣腔:口咽腔、胸腔及鼻腔和头腔。歌唱中的共鸣并不是某个器官独自发出来的,而是通过多个部门共同协调产生的,因此如果过于强调某一种发声是错误的。
运用对“哭腔”的想象来找共鸣。婴儿的哭声悦耳而响亮,这种发音方式正是共鸣所要求的效果,这种发音婴儿出生的时候自然就会。如果我们在婴儿哭啼的时候仔细观察,会发现婴儿的啼哭声音会传播很远,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婴儿哭泣的时候观察婴儿的腹部我们会发现,婴儿的腹部是不断起伏的,并且婴儿即使長时间的啼哭也不会出发生嗓子沙哑的情况,这表示婴儿在啼哭的时候使用的是共鸣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婴儿在啼哭的时候三个共鸣腔是十分畅通的,这也是共鸣发声的主要特点,使用想象来模仿婴儿的哭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共鸣的感觉。
一首经典的歌曲中都会包含着作者丰富的人生经验,其中既有悲伤、欢乐、忧愁等多种情感,这些情感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一定要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作者的情感当中,通过演唱表达作者的情绪。例如《精忠报国》是一首激情洋溢的歌曲,其中既有保家卫国的壮志雄心,也有战死沙场的决心,也有惋惜战死兄弟的悲痛之心,因此在演唱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充分领悟作者的情绪,那么演唱效果将会很难打动观众。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什么领域,想象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一个在声乐表演中缺乏想象力的人,是无法完整演绎歌唱表演的。在声乐教学中,启发学生对于想象力的运用,才能更好地调整学生的声乐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声乐的完美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李晓燕.声乐艺术教学[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0.
[4]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0.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2.
[6][意]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郎毓秀译.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3.
[7]曹阳.刍议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Z20).
[8]姚慧.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浅谈[J].科教导刊,2013,(05):101+155.
[9]杜娟.浅谈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J].教育探索,2012,(02):47-48.